-
公开(公告)号:CN116625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22024.2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重型全轮转向车辆的多段式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法。根据车辆参数以及传感器检测到的平行泊车位尺寸及道路信息,建立全轮转向车辆的平行泊车场景,输入车辆定位的起始泊车点信息,执行设计的算法,实时检测存在的安全泊车路径。其中,利用参数采样法生成一系列泊车路径并对路径进行离散,明确在泊车过程中需要满足的道路约束及车辆动力学约束,设计路径评价函数,对满足约束的路径进行评价并优选路径,完成多段式多转向模式车辆的平行泊车路径的优化设计,实现重型全轮转向车辆更灵活的泊车路径设计,减少泊车过程所占用的泊车空间,提高了泊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79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62719.7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提升行驶安全性的多轴线控底盘及其协调控制方法,包括:车架;悬架系统;线控制动、独立转向和驱动装置;信号采集和无线遥控装置;匹配上述结构,在低速阶段,线控底盘根据行驶的目标轨迹曲率和障碍物距离控制线控独立轮转向装置,采用多种转向模式切换组合并通过电动伺服缸独立精准控制转角进行安全高效转向行驶,轮毂电机采用平均转矩控制避免频繁调整转矩带来的能耗;在高速阶段,线控轮毂电机控制装置应用高鲁棒性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进行差异化转矩控制,调整线控底盘的转向姿态并提高轨迹跟踪精度;应用无线遥控和线控转向驱动装置相结合进行协调控制,提高线控底盘在全路面工况下的转向安全性和狭窄路况的安全通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27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41117.1
申请日:2022-12-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环形磁路变组态的磁流变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减振器主要由内外缸筒、压缩装置、电压反馈装置、多极可控阻尼回流装置组成,内外缸筒包括内缸筒和外缸筒,压缩装置包括活塞和弹簧,活塞沿缸筒轴线上下运动,弹簧分别位于活塞两端,电压反馈装置设有压电陶瓷,其分别位于弹簧另一端,多极可控阻尼回流装置位于主体的一侧,其设有六极环形铁筒、栅格阻尼柱,六线圈绕组分别缠绕在六极环形铁筒上的六铁心上,通电产生的磁场使流入栅格阻尼柱的磁流变液产生剪切阻尼力,多极环形磁路绕组的设计可以降低更多的能耗和解决了单线圈绕组无法快速散热问题,对六组线圈进行变组态控制,即抑制了振动又实现了节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6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7691.7
申请日:2022-10-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壁板贡献度的液压马达自由层阻尼优化减振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通过建立声、流、固耦合模型,获取配流盘、轴承座、柱塞、主轴的高频激振源数据以及耦合马达内部受到的压力冲击、流量脉动的激振源数据;步骤S2、以高频碰撞激振源数据与流体冲击激振源数据为输入,获取振动信息传递至马达外壳体并引发壳体表面振动响应特性数据;步骤S3、以壳体表面振动响应特性数据为输入,获取壁板对噪声的贡献度分析;步骤S4、基于贡献度分析得到马达不同部位壁板对噪声的贡献度,确定自由阻尼层的敷设位置;本发明能快速实现液压马达的不同壁板对于噪声辐射的贡献分析,获取阻尼层最优敷设位置,实现自由阻尼层优化下的减振降噪。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0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08954.X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压力触发型先导式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的电磁铁器件中设有压力触发器的压力触发容腔,压力触发器置于先导阀的油腔内左右滑移,形成压力触发器处的液压锁容腔、压力触发器左旁侧的负载容腔B、压力触发器右旁侧的加载容腔F,压力触发器滑移时能使压力触发容腔与液压锁容腔相通,开关阀的电控信号与开关阀进行压力信号联动,所述压力触发器的启动条件与开关阀电磁铁的通电状态相关联;开关阀的开启条件与压力触发器的左侧右侧压力的平衡状态相关联;本发明能通过控制压力触发器与电磁铁的联动结构,保证开关阀阀口前端与后端压力差降低后才能开启,避免出现阀口压差未降低,开关阀就开启的情况,造成较大的阀口节流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594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569342.7
申请日:2020-12-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实现多种流量范围切换的调平控制系统结构,用于压机的压力输出端滑块的调平,所述滑块的各角端下方处各设有一个由恒压油源提供动力的调平单元;所述调平单元均以安装有位移传感器的调平缸与滑块角端相接触;调平缸的有杆腔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相连,无杆腔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调平缸的出油油路与控制阀组相连,以进行多种流量范围的切换来满足系统多工况下的不同流量需求,通过提升各调平单元调平缸的位置同步控制精度来保证滑块下落时的滑块水平度;本发明能精确匹配多种工况下的流量需求,从而提高了调平系统流量控制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1855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317079.0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62D5/065 ,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液压变压器的重型多轴车辆转向系统,所述车辆转向系统包括多个顺序设置的转向桥;所述转向桥内设有用于驱动转向车轴的转向助力缸;所述转向助力缸与伺服比例阀、液压变压器组合装置相连;并由同一个液压变压器组合装置控制大多数工况及转向模式下转角、转向阻力矩差异较小的部分转向轴,使用时,控制系统识别出期望的各转向轴供油压力大小,输出适应于各转向阻力矩的液压力,使重型多轴车辆在顺利完成转向动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且通过串、并联切换回路,进一步解决了极端工况下难以克服超大转向阻力矩完成转向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过程,综合降低重型多轴车辆转向系统产生的能耗,同时也保证了其原有的良好转向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9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420136.8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5D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阵列式开关阀的流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采用三位四通换向阀与两组并联阵列式开关阀对缸进行控制,降低了原有对液压缸单腔分别进行流入‑流出控制的复杂程度,简化控制算法;通过设置流量切换阈值,使每组并联阵列式开关阀通过基于脉码‑脉宽‑脉频调制结合的多阀复合控制信号进行大流量调节,使基于脉宽‑脉频调制结合的单阀复合控制信号对单个开关阀进行精细流量的偏差调控;选择的单个开关阀控制信号大小由基于流量偏差、阀口压差变化、阀开关次数的优化函数进一步决定;另外,通过开关优化分配策略,平均分配各阀开关次数,最大程度地减少数字阀控系统由于开关阀不断开关切换导致的疲劳磨损,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63287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20835.3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3/08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高频碰撞与流体冲击的高速开关阀模拟声场建模方法,包括:S1:通过高速开关阀电磁、液、固物理场耦合建模,获取阀芯与阀座、动衔铁与铁芯的高频碰撞激振源数据与耦合阀体内壁面受到的压力冲击和空化冲击的流体冲击激振源数据;S2:以高频碰撞与流体冲击激振源数据为输入,分析振动传递路径,进行高速开关阀瞬态振动响应建模,获取高速开关阀壳体表面振动响应数据;S3:借助壳体表面振动响应数据,通过瞬态边界元法,完成高速开关阀声场建模,获取高速开关阀声场数据。该方法准确实现高速开关阀电磁、液、固物理场耦合建模,全面获取并耦合了流体与机械激振源,快速且精准预测高速开关阀的声场数据,缩短高速开关阀的研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2550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110092597.7
申请日:2021-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重型车辆的节能型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该转向系统主要由负载敏感泵、横向拉杆、左转向助力缸、右转向助力缸、第一伺服比例阀、第二伺服比例阀、角度传感器组成,并通过控制器独立控制第一伺服比例阀和第二伺服比例阀的阀口开度,进而实现转向动作,本发明通过两个伺服比例阀分别独立控制两个转向助力缸的两腔压力与流量,实现进油阀口和出油阀口的解耦,从而实现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的高精度转向特性与高效节能特性的兼顾。控制器根据角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转角与给定转角的误差,控制进油阀口的阀口开度,出油阀口的阀口开度设置为全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阀口节流损耗,进一步实现节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