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88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41207.1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P25/18 , H02P25/024 , H02P27/06 , H02P29/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绕组交流三相电机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其重构方法。所述拓扑结构包括左侧的电源输入端的A、B、C依次连接三相交流电源或三相交流逆变器的A相、B相、C相输出;中部线圈表示定子绕组,划分为第1套绕组~第n套绕组,不同绕组间通过n组可控开关互联起来,n的取值为1,2,3,4…的正整数,对应电机定子绕组的套数。采用本发明的电机绕组重构的驱动拓扑之后,电机可以呈现数种不同的输出特性,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场合设计了两种切换方案,对应消除暂态冲击、快速切换两种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62080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553286.7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P21/00 , H02P21/13 , H02P21/14 , H02P21/18 , H02P25/022
Abstract: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阶终端滑模转速自适应观测方法,属于电机控制领域。解决了现有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观测方法在电机高速转动时存在观测速度慢,观测信号平滑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集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三相电流,得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相电流;利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相电流与电机定子绕组端给定电压的α轴分量和β轴分量,建立基于扩展反电动势全阶电机模型;设计电机定子电流扩展反电动势的观测方程;建立定子电流误差方程;计算定子电流误差,设计全阶终端滑模面,获得滑模控制律;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获得连续的电流观测信号;设计转速自适应律,得到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速度。本发明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速度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054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201295.8
申请日:2023-01-1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车用电机的绕组冷却方式,电机内部由于空气和绝缘材料的存在,使得绕组散热困难,温升较高,进而降低了绕组及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影响电机运行的可靠性。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定子侧设计有两层冷却流道,一层位于机壳,主要用来冷却定子铁心,机壳上设计有冷却液入口和出口;另一层主要用来冷却扁线绕组端部,在定子铁心顶部和底部开凿有轴向流道,轴向流道两端安装有导流环,且在机壳上开凿有入口和出口,同时导流环内侧的绕组端部均用导热绝缘材料填充。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9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01420.5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永磁同步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对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转子、气隙及转轴,其中转子包括转子铁心,转子铁心上设有至少数量大于一的永磁单元结构,其中,永磁单元结构的中轴线为过转轴中心的转子径向轴线,转子径向轴线将永磁单元结构分为结构相异的左侧永磁单元结构和右侧永磁单元结构,其中,第一层空气磁障位于转子径向轴线的一侧,且第一永磁体为“一”字型,第一永磁体与转子径向轴线两者延长线的交角的余角值大于0°;第二永磁体和第三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磁障相连,且两者分别位于转子径向轴线的两侧,转子径向轴线两侧永磁体中含有第一永磁体所在侧的永磁体用量小于另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770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483845.5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同步调相机定子轭背与转子护环级联水冷系统,它涉及一种同步调相机定子轭背与转子护环级联水冷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同步调相机的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机强励及过载运行过程中定转子温升过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悬挂式空气冷却器设置在分布式同步调相机的机壳的下方,轭部热风区水冷却器设置在分布式同步调相机的机壳的上方,所述定子热风区轭背部冷却水路同轴套装在分布式同步调相机的定子铁芯叠片上,所述转子侧励磁绕组冷却水路同轴套装在分布式同步调相机的转轴上,所述定子热风区轭背部冷却水路与所述转子侧励磁绕组冷却水路连通。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065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76439.0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方法,属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低速无传感器控制部分、中高速无传感器控制部分、非线性加权部分;为了电机的无传感器高控制精度并且稳定运行,首先在低速区间采用高频方波注入策略;其次,在中高速区间采用观测器方法;最后,在过渡区间对两种方法基于非线性系数加权的控制策略。本发明利用了非线性加权系数来提升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过渡区的稳定性;利用高频方波注入法来增强系统在低速区间无传感器观测能力;并利用观测器算法来提高系统在中高速区间的观测精度,相较于传统的线性切换策略,切换过程更加平稳。
-
公开(公告)号:CN115001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96296.X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属于光伏逆变器领域。它包括输入端、中间支撑端和尾部端,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A0、第二输入端B0和第三输入端C0,中间支撑端包括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尾部端包括第一尾部端An、第二尾部端Bn和第三尾部端Cn,第一输入端A0与A相输出线相连,第二输入端B0与B相输出线相连,第三输入端C0与C相输出线相连,第一输入端A0、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和第一尾部端An依次相连,第二输入端B0、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二尾部端Bn依次相连,第三输入端C0、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和第三尾部端Cn依次相连。它主要用于光伏逆变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17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737912.1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P21/00 , H02P21/13 , H02P21/24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涉及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系统控制动态响应速度慢,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滑模控制中,系统状态变量的趋近速度随着与滑模面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系统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无传感控制方式;然后通过设计模糊规则输出切换增益k,根据所述切换增益k自整定系统切换增益,削弱了系统的抖振问题,进而得到电机的转速。本发明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实现系统的无超调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41116.3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子结构的高速永磁电机结构,属于电机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新型结构来提高电机工作效率,优化电机性能。其技术方案采用内置式“V”型电机设计,在主隔磁桥侧位磁肋、辅隔磁桥位分别嵌入“H”型加强筋,减小漏磁的同时使主、辅隔磁桥位置能满足机械强度与电磁性能,最大化变薄;在转子表面套入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护套,将此护套内表面通过打磨的方式,使护套与转子更好的贴合,同时将此护套外进行喷淋镀层,防止护套老化损耗,使护套的寿命得以延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结构,保证电机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机运行性能,同时实现了对转子的保护,进而达到新型结构对高速永磁电机所优化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430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572927.9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一种采用选区渗重稀土磁体的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易产生不可逆退磁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采用选区渗重稀土磁体的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四块永磁体均为钕铁硼永磁体N38SH,每块永磁体均渗入有重稀土,重稀土靠近所在永磁体的一边,重稀土分布在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区域的横截面为环扇形,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位于第二区域两侧。本发明相比传统N38UH永磁体所需添加的重稀土用量要低一倍以上,既能够有效提高易失磁位置的矫顽力,又避免了对不易失磁位置添加重稀土所带来的重稀土浪费,使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增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