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软故障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73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0689412.3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一种电缆软故障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实现方式简单且能够精确定位,属于线缆软故障定位领域。本发明的定位装置包括标准电缆、定点定位器和故障检测设备;定点定位器用于模拟特性阻抗失配的情况;标准电缆的一端与故障检测设备的第一端口连接,标准电缆的另一端与定点定位器的一端连接,定点定位器的另一端与待测电缆的一端连接,待测电缆的另一端与故障检测设备的第二端口连接;标准电缆及待测电缆为同种类型的电缆;故障检测设备,用于获取与其连接的电缆的势函数分布曲线,当所述势函数分布曲线上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第二个峰值的时间,确定待测电缆软故障的位置。

    电缆多点软故障的故障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49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01837.X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电缆多点软故障的故障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电缆多点软故障的故障程度的进行准确评估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输入待测电缆的S参数,确定待测电缆阻抗突变位置和数量,及阻抗突变位置在单一阻抗微变点条件下的散射参数矩阵,建立散射参数的数据集d表示单一阻抗微变点的阻抗变化程度;利用对S参数进行数据拟合,并计算拟合后的数值与实测S参数的误差,当误差超过设置的范围,改变d值进行下一次迭代,当误差在范围内,确定待测电缆中单一阻抗微变点条件下的散射矩阵特征Si;根据Si推导各个单一阻抗微变点处的反射系数,结合电缆的固有特征阻抗,计算各阻抗突变段的特征阻抗值。

    一种基于逆散射反演技术的线缆生产质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529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09412.4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一种基于逆散射反演技术的线缆生产质量控制方法,属于线缆制造领域。本发明对生产过程中线缆产品使用逆散射反演技术得到特征阻抗分布,来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并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优化生产,提高线缆生产质量的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一:控制生产设备继续生产线缆产品,生产的线缆产品作为样品;步骤二:测量线缆产品样品的S参数;步骤三:根据测量的S参数,获得所述线缆产品各个位置上的特征阻抗的分布;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特征阻抗与所述线缆产品对应的标准进行对比,若在标准范围内,转入步骤五,否则,获取特征阻抗与相应标准的偏差,根据该偏差对生产设备进行相应调整,转入步骤一;步骤五:控制生产设备继续生产线缆产品。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和热耦合模型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9675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10337596.9

    申请日:2015-06-17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和热耦合模型的获取方法,涉及智能电网大容量储能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缺少对电池端电压和外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仿真的电化学和热耦合模型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将锂离子电池放在不同的温度下,对锂离子电池输入电流,根据电池端电压和锂离子电池外壳温度响应曲线,获得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和热耦合模型参数。该耦合模型可用于仿真锂离子电池的端电压和外壳温度。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低轨挠性卫星姿态跟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83973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668391.4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低轨挠性卫星姿态跟踪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低轨挠性卫星姿态跟踪控制方法。解决现有低轨挠性卫星由于较大的气动干扰力矩与自身挠性部件振动导致的卫星姿态跟踪控制精度低的问题。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低轨挠性卫星姿态跟踪控制方法,建立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卫星本体坐标系;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确定观测器受到的干扰信号的上界;求解观测器增益矩阵、观测器匹配矩阵和Lyapunov方程矩阵变量;观测后得到滑膜观测器估计模态振动速度量值与滑膜观测器估计模态振动状态量值;将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改写成误差姿态跟踪控制模型;确定控制律的滑模项增益;根据测量得到的卫星姿态四元数、姿态角速度信息与估计的模态量值对误差姿态跟踪模型采用滑模控制律进行跟踪控制。本发明应用于卫星姿态跟踪控制。

    一种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78313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041400.1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一种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装置,涉及卫星电源领域。解决了现有卫星电源系统充电装置无法对两组锂离子蓄电池组轮换充电的问题。四个太阳电池阵分别与四路充电功率及驱动电路连接,四路充电功率及驱动电路输出合并为一路后与三路充电电流采样电路和两路充电切换开关连接,电源下位机与两路充电切换开关的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两路充电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蓄电池组连接,蓄电池组电压采样电路用于对蓄电池组进行电压采样,两路蓄电池组电压采样电路和电源下位机同时与电池误差放大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三路充电电流采样电路与电池误差放大电路连接,电池误差放大电路与四路充电功率及驱动电路连接。本发明适用于对卫星电源进行供电。

    基于饱和导通压降测量IGBT结温的温度定标平台及实现IGBT结温测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896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45724.7

    申请日:2015-05-14

    Abstract: 基于饱和导通压降测量IGBT结温的温度定标平台及实现IGBT结温测量的方法,涉及半导体测试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IGBT结温测量电路的安装平台对芯片封装和安装空间有一定要求,并对测量环境要求较高,无法实现大电流工况下的结温在线监测的问题。本发明IGBT驱动设备连接到IGBT温度定标电路的驱动端,大电流稳压电源串联大功率电阻连接IGBT温度定标电路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PXI测试机箱上的数字万用表模块连接到温度定标电路的测试端,温度定标平台均位于恒温箱中,恒温箱用于实现对IGBT温度定标电路的温度定标。该平台用于测量给定IGBT结温与饱和导通压降的关系。

    一种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7831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1400.1

    申请日:2015-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13 H02J7/36

    Abstract: 一种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装置,涉及卫星电源领域。解决了现有卫星电源系统充电装置无法对两组锂离子蓄电池组轮换充电的问题。四个太阳电池阵分别与四路充电功率及驱动电路连接,四路充电功率及驱动电路输出合并为一路后与三路充电电流采样电路和两路充电切换开关连接,电源下位机与两路充电切换开关的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两路充电切换开关分别与两个蓄电池组连接,蓄电池组电压采样电路用于对蓄电池组进行电压采样,两路蓄电池组电压采样电路和电源下位机同时与电池误差放大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三路充电电流采样电路与电池误差放大电路连接,电池误差放大电路与四路充电功率及驱动电路连接。本发明适用于对卫星电源进行供电。

    航天器轨道追逃博弈的实时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30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202950.0

    申请日:2025-02-24

    Abstract: 航天器轨道追逃博弈的实时求解方法,涉及航天器轨道追逃博弈的实时求解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航天器追逃博弈基于极大值原理的鞍点解需要求解边值问题,基于启发式方法或者非线性规划的方法难以满足在轨应用的需求,无论计算时间还是收敛性的保证,成为阻碍博弈理论在轨应用的最大阻碍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哈密顿函数和线性共态方程的分离性质求解出等效的单侧最小时间最优控制方程;基于单侧最小时间最优控制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多项式拟合得到变换矩阵,利用动态椭球确定解析边界,其终端时间为到达集合的边界,基于终端几何条件,求解f(tf)的零点获得最优博弈时间以及最优博弈策略,实现航天器追逃博弈的在线求解。

    一种基于可达域覆盖的协同拦截多目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673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0935224.5

    申请日:2024-07-12

    Inventor: 张刚 崔梁 周荻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达域覆盖的协同拦截多目标分配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可达域覆盖的协同拦截多目标分配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多对多”协同拦截过程中现有的多目标分配方法计算时间长的问题。过程为:一、预测拦截时刻的目标飞行器可达域;二、构建拦截弹可达性判断数据库;三、获得一个训练好的判断拦截可达性的深度神经网络;使用网格法对一的目标可达域进行采样,将采样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输出0或1;将1对应的拦截弹可达采样点的集合表示拦截弹的机动可达域;四、建立多对多拦截目标分配优化模型,使用两阶段多目标整数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分配方案。本发明用于协同拦截多目标分配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