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27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80045492.X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271 , B60H1/00278 , B60H1/00385 , B60H1/00878 , B60H1/03 , B60H1/08 , B60H1/22 , B60K11/02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3/00 , B60L11/1874 , B60L2240/34 , B60L2240/36 , B60L2240/425 , B60L2240/525 , B60L2240/545 , Y02T10/642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9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第一泵配置流路(11)、温度调整对象设备配置流路(13‑16)及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从连通流路(22)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与连通流路(22)连接,第一热交换器(26)配置于多个流路(11‑16)中的、在比配置有第二热交换器(31)的流路(12)靠第一泵配置流路(11)侧的位置与连通流路(22)连接的流路(11)中,切换部(21)以使多条流路彼此连通的方式动作,所述多条流路是从多个流路中的在最靠一端侧与连通流路(22)连接的流路(11)到多个流路中的从一端侧数起第任意个与连通流路(22)连接的流路这多条流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121192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80019384.X
申请日:2014-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85 , B60H1/00271 , B60H1/00385 , B60H1/005 , B60H1/323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B60K11/02 , B60K11/04 , B60K2001/003 , B60L11/1874 , F25B25/005 , F25B2339/047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具有:相互并列地连接者由热媒所流通的多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第一泵(11)的热媒排出侧及第二泵(12)的热媒排出侧的第一切换阀(19);以及,相互并列地连接着设备组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第一泵(11)的热媒吸入侧及第二泵(12)的热媒吸入侧的第二切换阀(20)。还设有需要在设备组所包含的第一设备(14)循环的热媒流通的第二设备(17),第二设备(17)的热媒入口侧及热媒出口侧中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切换阀(19)及第二切换阀(20)中的一个切换阀和第一设备(14)之间。因此,在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切换循环至设备的热媒。
-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80045492.X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271 , B60H1/00278 , B60H1/00385 , B60H1/00878 , B60H1/03 , B60H1/08 , B60H1/22 , B60K11/02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3/00 , B60L11/1874 , B60L2240/34 , B60L2240/36 , B60L2240/425 , B60L2240/525 , B60L2240/545 , Y02T10/642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9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第一泵配置流路(11)、温度调整对象设备配置流路(13-16)及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从连通流路(22)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与连通流路(22)连接,第一热交换器(26)配置于多个流路(11-16)中的、在比配置有第二热交换器(31)的流路(12)靠第一泵配置流路(11)侧的位置与连通流路(22)连接的流路(11)中,切换部(21)以使多条流路彼此连通的方式动作,所述多条流路是从多个流路中的在最靠一端侧与连通流路(22)连接的流路(11)到多个流路中的从一端侧数起第任意个与连通流路(22)连接的流路这多条流路。
-
公开(公告)号:CN10447074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2581.0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对于构成第一流路组(34C、34D、34E、34F、34G、34H)的多个流路,以使通过第一切换阀(31)而连通的路径与通过第二切换阀(32)而连通的路径相同的方式,使第一切换阀以及第二切换阀连动地动作,由此相互独立地形成包括第一路径(14)的热介质回路和包括第二路径(15A、15B)的热介质回路,对于构成第一流路组的多个流路,以使通过第一切换阀而连通的路径与通过第二切换阀而连通的路径不同的方式,使第一切换阀以及第二切换阀连动地动作,由此形成第一路径(14)与第二路径(15A、15B)串联连通的热介质回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相对于多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形成独立的热介质回路的情况、以及将多个路径彼此连结而形成热介质回路的情况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379895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80026848.5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2 , B60H1/00271 , B60H1/00885 , B60H2001/00307 , B60K11/04 , F01P7/14 , F01P7/165 , F01P2005/105 , F01P2060/02 , F01P2060/08 , F01P2060/12 , F01P206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第一泵(11)的热介质排出侧以及第二泵(12)的热介质排出侧彼此并联地与第一切换阀(14)连接。第一热交换对象设备组(21、74)所包括的各热交换对象设备的热介质入口侧彼此并联地与第一切换阀(14)连接。第一泵(11)的热介质吸入侧以及第二泵(12)的热介质吸入侧彼此并联地与第二切换阀(15)连接。第一热交换对象设备组(21、74)所包括的各热交换对象设备的热介质出口侧彼此并联地与第二切换阀(15)连接。对于第一热交换对象设备组(21、74)所包括的各热交换对象设备在下述两种情况之间进行切换,该两种情况为:热介质在各热交换对象设备与第一泵(11)之间循环的情况、以及热介质在各热交换对象设备与第二泵(12)之间循环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3174504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80886.0
申请日:2011-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01P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02 , F01P5/00 , F01P7/04 , F01P7/164 , F01P7/165 , F01P2003/027 , F01P2003/185 , F01P2005/105 , F01P2025/30 , F01P2025/66 , F01P2031/30 , F01P2037/02 , F01P2060/08
Abstract: 本发明为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器。一种内燃机具有气缸盖通道,当操作水泵时,发动机冷却液通过该气缸盖通道流向水套。该水泵是使用在电池中所充电力的电气水泵。在气缸盖通道中提供了散热器。即使在发动机关闭后,也保持驱动该水泵。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553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0810161081.8
申请日:2008-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 F25B5/00 , F25B250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单元,所述蒸发器单元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6),被配置以实现从制冷剂入口(33)流入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旁路通道(18),当制冷剂旁路通过第一热交换器时从制冷剂入口流出的制冷剂流经所述旁路通道;第二热交换器(17),被配置以实现空气与混合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在所述混合制冷剂中已流经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和已流经旁路通道的制冷剂被混合;以及流量调节部分(14,19),被配置以调节流经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量和流经旁路通道的制冷剂流量。因此,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可被配置分别具有制冷剂干燥度的范围在0.6和0.9之间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967025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610144793.X
申请日:2006-11-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2 , F25B9/008 , F25B40/00 , F25B2309/061 , F25B2341/063 , F25B2341/0683 , F25B2600/17
Abstract: 一种高压控制阀,所述高压控制阀在具有内部热交换器8的CO2致冷剂的致冷循环中被配置在从内部热交换器到蒸发器4形成的致冷剂通道中。高压控制阀3、3A至3F根据散热器出口处的致冷剂的温度控制内部热交换器出口侧的致冷剂压力。CO2致冷剂被充入感温部分(气密空间A)内,其中所述感温部分的内部压力根据散热器出口侧的致冷剂温度而变化,所述CO2致冷剂的充入密度为200至600kg/m3,优选地为200至450kg/m3。
-
公开(公告)号:CN1967024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610144789.3
申请日:2006-11-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2 , B60H1/00485 , F25B9/008 , F25B40/00 , F25B2309/061 , F25B2341/063 , F25B260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临界制冷循环的压力控制阀,其尺寸很小且能够防止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即,一种蒸汽压缩式超临界制冷循环的压力控制阀,其中制冷剂被密封在隔膜顶部的密封空间内,在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在所述隔膜上,根据密封空间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与所述制冷循环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之间的平衡,打开和关闭阀,所述密封空间与大体上具有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功能的位置连通,且大体上具有温度传感功能的位置的体积是与所述密封空间连通的总体积的至少5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