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307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80506.0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测试组件,所述测试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所述测试台的内部设置有与散热组件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测试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孔,所述连通管用于散热组件远距离对制冷片进行散热。本发明中,通过将散热组件安装在测试台的外部,能够减少风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制冷片附近传递,较长的连通管能够使由于风扇产生的热量而升温的气流,顺着连通管流动时与箱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其对制冷片的干扰,通过设置隔板,将箱体内进行热交换的部分空气隔离,减少其对制冷片的干扰,进而减少了由于散热组件工作时发热对制冷片产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51594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152505.4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CN)
IPC: B23P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造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制造中心用多功能装配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涂油机、装配机、喷洗机和风干机,所述涂油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装配底座,所述装配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送带,所述装配底座的内部开设有下水槽。本发明通过进料装置对零件上料与运输,涂油机和装配机对零件进行涂油、装配,喷洗机和风干机对装配底座进行自动清洗与风干,达到自动对装配底座上漏出的润滑油进行清理的效果,在转动期间通过夹持装置达到自动对不同尺寸的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53057.9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利用线切割技术将已经破损的铰链梁制成相应的标椎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以及疲劳试验;将SolidWorks建立的铰链梁模型导入到Workbench有限元软件中,进行铰链梁的应力场分析;将有限元结果导入到Ncode中,对铰链梁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将有限元计算结果导入进SixSigma模块中,对铰链梁进行可靠性评估。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链梁的尺寸,材料属性,载荷等生产制造中不确定因素,便于对铰链梁可靠性评估,有效的缩短了铰链梁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的周期与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09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92654.5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30/17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技术的离心通风机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以气动理论来确定叶轮‑蜗壳‑集流器的初始构型参数,用CFD软件计算结果为导向修正初始的结构模型参数,其次,在离心通风机初步构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结构参数的优化对象与参数区间确定与分析,进行初步低密优化分析,并在离心通风机初步低密参数化建模和样本点配置之后,再进行二次高密参数建模和样本点加密配置,进行二次高密优化。最后,分析与离心通风机模型相适应的代理模型和核函数类型,提出了若干代理模型管理与更新策略,实现了优质设计域的有效辨识,并以构建的代理模型作为适应度函数,加上进化算法,在理论上就能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47226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17050.X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的刀具箱,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把,所述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刀柄,所述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外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提取机构,所述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干燥装置,所述外箱体的后部转动连接有副壳体。该一种数控机床的刀具箱,通过刀柄和刀具放置受到重力的原因,支撑板下移滑动,将会带动擦拭装置进行下移,擦拭装置内部的擦条将会对刀柄的表面进行挤压擦拭,来实现对刀柄的表面进行自动擦拭的效果,来降低刀柄表面的水渍或者油渍,最大化的保护了刀具的表面不会受到腐蚀生锈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784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16397.0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机械结构实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步骤为:首先,获得机械结构中对应的Paris模型的指数m和系数c的取值范围,并生成一系列指数和系数;其次,在机械结构上随机获取观测点,针对一组(mq,cq)进行循环,使用对偶互易边界元法对观测点进行疲劳裂纹扩展分析,获得观测点的位移和实时疲劳寿命信息,组成数据信息对;直至遍历所有(m,c),得到数据集;再将数据集输入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采集机械结构中观测点的位移,并将观测点的位移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观测点的实时疲劳寿命信息。本发明仅通过观测点位移就可预测机械结构的疲劳寿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46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20512.X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1M13/028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动态权重混合CNN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步骤为:采集诊断对象各个状态下的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造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2D CNN,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2D CNN之间设置1D‑2D转换层,构建MDW‑MCNN模型;利用训练集对MDW‑MCNN模型进行训练,保存最优的参数作为故障诊断模型;利用验证集对故障诊断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最终故障诊断模型;将测试集的输入到最终故障诊断模型中,得到故障诊断结果。本发明充分利用1D CNN构造原始振动信号多尺度动态加权的二维表达以及2D CNN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故障诊断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63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0813.8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制造装备直线运动精度的超精密光栅干涉在位检测系统,包括线偏振激光器、保偏光纤、大量程一维反射光栅、迈克尔逊干涉模块、多普勒频移干涉模块、干涉信号解析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线偏振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经保偏光纤垂直入射至测量模块,通过迈克尔逊干涉模块得出直线度干涉信号,由多普勒频移干涉模块得出位移干涉信号;干涉信号解析模块从干涉信号中解析直线度及其位置信息,并显示于显示模块。该检测系统实现了直线度及其位置信息的超精密在位检测,为电子制造装备大量程精密运动平台运动精度监测和补偿提供了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8418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89771.8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60G17/0165 , B60G17/018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56 , G06V2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视觉感知预瞄下的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利用双目摄像头结合多种视觉感知算法,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路面状况。通过对路面信息的准确捕捉和分析,基于鲁棒控制理论和李雅普诺夫理论,设计与之相匹的预瞄H∞控制器,通过及时调整悬架系统,使车辆更有效地减少颠簸感和震动,为乘客提供更为稳定平顺的行驶体验。本发明使用机器视觉的方法提前感知前方路面信息,改善了传统悬架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时滞问题,从而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22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18161.3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60G17/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晕车的主动悬架鲁棒遗传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轴距预瞄的车辆四自由度悬架模型,发明设计的悬架满足动行程不超过最大许用行程、车轮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和控制力应小于作动器最大输出控制力等约束条件,同时建立了防止驾驶员和乘客的晕车目标函数,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求取状态输出反馈控制增益,设计了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的有限频域鲁棒控制方法,从而得到鲁棒控制的最佳参数,使主动悬架对路面激励在晕动频率区间内的控制性能最好,提升乘坐舒适性和车辆行驶平顺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