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铃”型铂基磁性空间限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95906B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810183091.5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摇铃”型铂基磁性空间限域催化剂,它是一种以Fe3O4纳米粒子为内核,以热交联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铂复合材料为中空壳层,小尺寸铂纳米粒子弥散分布于中空壳层结构中的铂基磁性空间限域催化剂;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利用导电聚合物单体3,4‑乙烯二氧噻吩与贵金属源氯亚铂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在Fe3O4@SiO2纳米粒子表面同步构建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铂复合壳层,合成三层核壳结构铂基磁性复合材料,通过热处理使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链发生交联,强碱刻蚀去除二氧化硅中间壳层,制得“摇铃”型铂基磁性空间限域催化剂。本发明简化了合成工艺,有效避免了贵金属纳米粒子在催化过程中的团聚流失现象,强化了铂纳米粒子在催化过程中的稳定性,表现出高催化活性。

    一种磁性核壳结构空间限域型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016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10188.6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核壳结构空间限域型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Fe3O4纳米粒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混合,进行分散,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将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水和3,4-乙烯二氧噻吩混合,得到分散液;将氯亚铂酸钾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将所得混合液加入至所述分散液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前驱体;将所述聚合物前驱体进行热处理,得到磁性核壳结构空间限域型铂催化剂。该催化剂以Fe3O4纳米粒子为内核,热交联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铂为复合壳层,小尺寸铂纳米粒子高分散于热交联聚3,4-乙烯二氧噻吩壳层结构中。

    一种实现动态拟态伪装隐身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571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74710.8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动态拟态伪装隐身的装置,涉及实现拟态隐身的装置。本发明中图像捕获设备用来获取外界环境图像以及监控伪装效果;图像处理系统用来处理环境图像,进行信号之间的转换,给有源矩阵式控制衬底分别传输不同的信号,以电致结构变色单元为核心器件,实现电响应性结构变色单元的变色;通过对不同信号做出响应后实现环境模拟图像的展示。本发明可以使物体表面展现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图像,完成完美的拟态隐身,并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达成实时响应隐身的效果。本发明可以为任何物体进行伪装隐身设计,在伪装、显示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陷光增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568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71023.6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陷光增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该陷光增效结构包括顺排碳纳米管膜和附着在顺排碳纳米管膜表面的二氧化钛膜或者银膜。二氧化钛膜可降低碳纳米管膜的光吸收,避免太阳光能量的损耗,使太阳能最大限度的被利用,而银膜中的银颗粒受到入射光的辐射后会激发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局域共振效应,使纵向入射的太阳光耦合成横向传播的光,延长了光子的传播长度;二氧化钛膜和银膜均使该陷光增效结构具有更好的陷光性能,且该陷光增效结构为纳米级尺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陷光增效结构的陷光效果不明显,且厚度较大难以应用在超薄晶硅太阳能电池或者薄膜太阳能电池上的问题。

    一种单组分光引发自修复二氧化硅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3794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587060.7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组分光引发自修复二氧化硅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它主要是按环氧树脂:阳离子光引发剂:正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2:0.4‑1:1‑2的比例,将它们作为油相混合均匀,再将油相混合物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经8000rpm高速匀质机搅拌15min,形成O/W乳液;将O/W乳液放入容器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将容器放入油浴锅中,升温至50℃,转速为300rpm开始反应,3h后,加入正硅酸四乙酯,同时每4小时加入一次盐酸溶液,一共加3次,继续反应12h后,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至上层清液无色透明,置于烘箱干燥。本发明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单分散、高包覆率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稳定性和修复率。

    铅掺杂一碘化铟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662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02771.0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铅掺杂一碘化铟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设浓度比的铅、铟和碘采用两温区气相合成法合成铅掺杂一碘化铟多晶;S2、将铅掺杂一碘化铟多晶研磨成粉末,放入坩埚内作为蒸发源;S3、将玻璃片作为蒸镀沉淀衬底,悬挂在坩埚上方25cm处;S4、将坩埚和玻璃片放入热蒸发真空腔室,控制腔室的背底真空度达到1.5×10‑3Pa以下;S5、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实时监测加热速率和蒸镀厚度,以20℃/min的速率加热蒸发源至50~90℃,控制薄膜沉积速率在沉积得到800nm的铅掺杂一碘化铟多晶薄膜;S6、将步骤S5得到的铅掺杂一碘化铟多晶薄膜冷却至室温,完成薄膜的制备。

    一种低频脉冲振动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0878740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01548.8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频脉冲振动发生器,其包括振荡器腔体、气体增压腔、旋桨架、旋转桨、气泡覆灭架和旋转电机,其中振荡器腔体的底部与支撑腿连接,振荡器腔体内盛有液体,气体增压腔设在振荡器腔体相对的两侧,气体增压腔高于振荡器腔体并与其腔体连接,气体增压腔内均设有压块,以提高增压腔内液体上方的压力,圆筒形旋桨架设在振荡器腔体的中心,其一端与振荡器腔体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桨连接,振荡器腔体内的液体面低于旋浆架,气泡覆灭架设在振荡器腔体内的外侧。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产生低频振荡,振荡频率大范围内可调。

    一种激光器的制备方法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5967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4227.3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32 H01S5/2018 H01S5/30

    Abstract: 一种激光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衬底表面处理干净;b、在清洁的衬底表面利用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工艺制备锥状n型欧姆接触层;c、在n型欧姆接触层表面制备n型限制层;d、在n型限制层表面制备本征层;e、在本征层表面制备p型限制层;f、在p型限制层表面制备p型欧姆接触层。本发明发光面积大、发光角度可调、效率高。

    一种实现动态拟态伪装隐身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5712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574710.8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动态拟态伪装隐身的装置,涉及实现拟态隐身的装置。本发明中图像捕获设备用来获取外界环境图像以及监控伪装效果;图像处理系统用来处理环境图像,进行信号之间的转换,给有源矩阵式控制衬底分别传输不同的信号,以电致结构变色单元为核心器件,实现电响应性结构变色单元的变色;通过对不同信号做出响应后实现环境模拟图像的展示。本发明可以使物体表面展现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图像,完成完美的拟态隐身,并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达成实时响应隐身的效果。本发明可以为任何物体进行伪装隐身设计,在伪装、显示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纳米颗粒组装的花状单质铁亚微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1345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0262305.8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组装的花状单质铁亚微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首先利用加热回流六水合三氯化铁、尿素和四丁基溴化铵溶于乙二醇的溶液,获得形貌及粒径可控的中间产物,再经过在400℃条件下热处理可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三维花状单质铁颗粒。本发明设备及工艺简单、方法安全可靠、热处理温度低,得到的单质铁颗粒形貌可控、粒径分布均匀,单质铁颗粒三维花状结构粒径为2.0μm左右,花状结构是由30nm左右的纳米棒状结构组装而成,比表面积大,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比较大,可应用于磁记录、电磁波吸收、催化等方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