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62709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003150.7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不互溶液‑液两相界面反应制备超细铜纳米颗粒的方法,首先将铜盐溶于非极性溶剂或与极性溶剂乳化制成含铜的源液,并将还原剂溶于极性溶剂制成还原液;将还原液与含铜的源液形成不互溶两相体系,获得稳定的液-液界面;一定温度下,上述液-液界面位置处反应生成超细铜纳米颗粒。该方法可制备粒径10 nm以下的超细铜纳米颗粒,杂质少、成分纯、结晶质量好、尺寸和形貌均匀,无需表面修饰和包覆即可稳定地分散在反应制备后得到的不互溶两相体系中,并可在常温空气中长时间放置而不氧化。该方法简单、能耗小、成本低、易控制,实用性强,还可连续制备和搜集超细铜纳米颗粒。优选水和油酸为溶剂,可保证无毒、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559846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003052.3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不互溶液‑液两相界面反应在微通道中原为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包括:配制不互溶的油相溶液和水相溶液,其中一相含铜盐,另一相含还原剂;对微通道壁面进行处理,使反应生成物容易生长附着;控制两相的流动参数使其在微通道中形成低速平行流;控制两相液‑液界面在微通道中的位置;保持界面位置和形态稳定,界面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并在界面位置处的通道壁面上沉积形成铜纳米线。所得纳米线横向尺寸均匀,长度与形成平行流的通道长度相同,所生成的铜线在微通道中所处的位置由所述两相界面的位置确定,可灵活调节。该制备方法可在微通道中直接制备图形化的微纳结构,温度低、简单、兼容性好、成本低、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605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338906.4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上浆剂价格昂贵,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其处理碳纤维后,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不高的问题。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按重量份数由0.001份~2份改性碳纳米管、50份~55份环氧树脂乳液体系、0.001份~1份表面活性剂和45份~50份去离子水制备而成。制备方法:一、环氧树脂乳液体系的制备;二、混合;得到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应用方法:将碳纤维通过含有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的溶液槽,再刮胶处理,再进行清洗和干燥,得到上浆剂改性后的碳纤维。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605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38906.4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上浆剂价格昂贵,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其处理碳纤维后,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不高的问题。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按重量份数由0.001份~2份改性碳纳米管、50份~55份环氧树脂乳液体系、0.001份~1份表面活性剂和45份~50份去离子水制备而成。制备方法:一、环氧树脂乳液体系的制备;二、混合;得到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应用方法:将碳纤维通过含有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的溶液槽,再刮胶处理,再进行清洗和干燥,得到上浆剂改性后的碳纤维。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09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38884.1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浸润剂存在利用其处理玻璃纤维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不高的问题。一种含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浸润剂由羟基化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去离子水和环氧树脂乳液体系制备而成。制备方法:一、羧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二、羟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三、环氧树脂乳液体系的制备;四、混合,即得到含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浸润剂。应用:将玻璃纤维的通过含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浸润剂,再刮胶处理、清洗及干燥,得到浸润剂改性后的玻璃纤维。本发明含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浸润剂主要用于玻璃纤维的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85879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38909.8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一种高浓度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碳纳米管分散液中碳纳米管团聚、分散浓度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一、将碳纳米管在强氧化溶液中反应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二、在催化剂作用下羧基化碳纳米管可以和二元或多元胺在温和的条件下迅速地反应,从而得到了胺化碳纳米管;三、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并在超声的作用下,将胺化碳纳米管分散在溶剂中,得到高浓度的碳纳米管分散液。本发明用于分散碳纳米管。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711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500207.0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随机金属网栅的透红外辐射微带天线属于双模复合探测与识别技术;该天线包括介质基片(1),粘贴于介质基片(1)上表面的微带贴片(2),粘贴于介质基片(1)下表面的接地板(3),连接微带贴片(2)的馈线(6);所述的介质基片(1)由透红外辐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微带贴片(2)为随机金属网栅,所述的接地板(3)为随机金属网栅;介质基片(1)、微带贴片(2)以及接地板(3)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使得该天线具有红外光学透过率高、透射光高级次衍射能量分布均匀的优势,进而使得天线后方的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均匀清晰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709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500208.5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随机网栅及透红外半导体的透红外辐射微带天线属于双模复合探测与识别技术;该天线包括介质基片(1),粘贴于介质基片(1)上表面的微带贴片(2),粘贴于介质基片(1)下表面的接地板(3),连接微带贴片(2)的馈线(6);所述的介质基片(1)由透红外辐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微带贴片(2)为随机金属网栅,所述的接地板(3)由透红外辐射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介质基片(1)、微带贴片(2)以及接地板(3)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使得该天线不仅具有效率高的优势,而且具有红外光学透过率高、透射光高级次衍射能量分布均匀的优势,进而使得天线后方的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均匀清晰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219137792U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20172911.7
申请日:2023-01-14
Applicant: 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 , 广州黄埔区轻铁二号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nventor: 李志宏 , 谷雨 , 贾晓楠 , 胡雪辉 , 邓先亮 , 薛子龙 , 张旭群 , 王城斌 , 宋佳雯 , 刘成军 , 隋耀华 , 李志利 , 张思远 , 王杰 , 李兆锋 , 陈锐 , 胡文彪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桩光纤植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光栅自适应铺设装置。装置包括握杆、弧形杆件、光纤光栅传送组件,光纤光栅传送组件包括径向夹角调节杆、光纤光栅固定模组,弧形杆件设有第一杆件开孔,握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杆件开孔内;径向夹角调节杆设有与弧形杆件连接的第二杆件开孔,径向夹角调节杆与光纤光栅固定模组的一端铰接,光纤光栅固定模组另一端固定待安装的光纤光栅,光纤光栅固定模组绕铰接位转动至与钢筋笼的主筋平行后通过紧固件进行角度固定,光纤光栅呈U字型地铺设在钢筋笼的箍筋和主筋的交接处。本实用新型最大限难度地提高光纤光栅存活率,实现在桩基静载过程中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轴力分布的有效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201684992U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20102915.0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F19/12
Abstract: 一种轮齿端廓磨棱装置,所述轮齿端廓磨棱装置安装在齿轮加工设备(1)上,由磨头架和磨头构成,其特征是:磨头架上安装空间位置调整机构(4),空间位置调整机构(4)上安装磨头转动机构(5),磨头转动机构(5)与气动马达(2)相连,气动马达(2)连接锥状砂轮磨头(6),一弹簧(3)对磨头转动机构(5)施压。磨棱装置可以随时安装在已有齿轮加工设备上,不需要设计复杂的轨迹控制机构,使用结构简单的锥状砂轮作为刀具,加工效率高,精度一致,工作环境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