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03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74090.5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金属气囊驱动的二级旋开翼,涉及航空技术领域,解决了变形翼驱动及传动装置繁重、翼面变形展收比低和多级变形翼面气动外形连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飞行器基体上设置有第一级旋开翼、第二级旋开翼和气路控制系统;第一级旋开翼的前缘端部和飞行器基体铰接,铰接位置设置有一级气囊,通过一级气囊驱动第一级旋开翼展开,第一级旋开翼后端翼梁和第二级旋开翼活动连接,第二级旋开翼前缘端部和滑块铰接,滑块可在固定于飞行器基体上的滑轨上滑动,二者连接位置处设置有二级气囊,二级气囊驱动第二级旋开翼展开。本发明结构简单,对飞行器的质量和空间占用极小,通过金属气囊驱动变形翼展开,输出功率体积比高,响应快速,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8771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34047.4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MA柱驱动的折叠舵间隙消除装置、工作方法及折叠舵系统;该间隙消除装置包括:SMA柱、固定螺钉、压缩弹簧、绝缘顶盖、摩擦顶盖、热电偶、导线、绝缘壳体、中间串接片、末端串接片;摩擦顶盖设于绝缘壳体上,且摩擦顶盖和绝缘壳体共同设于限位块内,摩擦顶盖内设有绝缘顶盖;SMA柱具有多个,沿绝缘壳体的延伸方向设置,SMA柱的一端设于绝缘壳体内;绝缘顶盖上设有凹槽,固定螺钉贯穿压缩弹簧,并插入至凹槽内,与绝缘壳体连接,凹槽的上端面与固定螺钉下端面之间存在预定间隙,预定间隙大于或等于折叠舵的待消间隙。能够有效的消除折叠舵限位块与垫片之间的待消间隙,提高折叠舵的整体刚度和抗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0866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513657.3
申请日:2023-11-14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可重复接口用定位结构及方法,属于航天器载荷对接技术领域。解决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其对定位结构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问题。包括被连接载荷底板、目标载荷底板和粗导向,所述被连接载荷底板通过粗导向、中导向与目标载荷底板连接,粗导向包括粗导向槽和粗导向锥,粗导向槽与目标载荷底板连接,粗导向锥与被连接载荷底板连接,粗导向槽与粗导向锥建立配合。本发明粗导向和中导向是可以随意就拆卸安装和组合的,面对不同寸尺的组装对象,便于按照精度要求进行自适应调整,满足多种接口类型的需求;本发明强度高,在恶劣环境中扔可保证不易损坏或磨损,便于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13471.8
申请日:2023-11-14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8/22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空间载荷分布式可重复捕锁机构布局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可重复捕锁机构布局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针对空间载荷分布式捕锁系统布局设计,尚未开发出完整优化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受单子叶植物不定根与须根的生长规律启发并将优化思路转化为具体方法,建立捕锁单元数目‑位置优化模型和有效接触面形状优化模型。建立载荷有限元模型与三维弹簧支撑模型,为系统基频分析奠定基础。采用并行算法选择连接点的优化位置,并探讨二级连接点数量与系统基频的关系。本发明属于航天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714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608241.9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火工类产品爆炸冲击减振装置,属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了火工冲击破坏敏感的元器件和脆性材料设备的问题。它包括上捕获帽、弹簧挡板、复位弹簧、上压紧衬套、下压紧衬套、压紧座、钛杆、下捕获帽、火工切割器、夹心层铝板和安装板,在上压紧衬套和下压紧衬套之间夹有夹心层铝板,通过第一螺钉依次穿过上捕获帽、上压紧衬套、夹心层铝板和下压紧衬套实现上捕获帽与下压紧衬套的连接,夹心层铝板压紧在安装板上,并在恶劣环境下保证夹心层铝板一定的强度刚度;在产品工作时,火工切割器点火器通电爆炸,前端刀头切断钛杆,夹心层铝板失去压紧力约束。本发明适用于冲击敏感的元器件和脆性材料的设备的火工冲击时的缓冲。
-
公开(公告)号:CN116238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22106.5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维太阳翼展开时序控制机构,属于航天航空技术领域。解决太阳翼基板展开时的干涉问题。它包括航天器、上基板、下基板、中基板、时序控制机构和旋转连接组件,航天器一侧端面与中基板下端转动连接,下基板和上基板转动连接在中基板的左右两端;太阳翼折叠状态时,上基板、下基板和中基板由靠近航天器一侧向外依次布置,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上端均与时序控制机构相连,时序控制机构用于上基板和下基板张开时降低下基板的展开速度。它主要用于太阳翼的展开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5352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126310.9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4D5/00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空基绳杆支撑双链循环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属于无人机回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无人机空中回收易受气流扰动影响,且回收效率低及无法高效、连续、稳定回收问题。它包括支撑系统、传动系统和仓储系统,支撑系统包括吊索、液压伸缩杆和支撑架,仓储系统包括仓储箱和转运机械臂;传动系统包括吊索卷收控制装置、链轮组、驱动电机、双链卷收控制装置、安装平台和双链条,双链卷收控制装置用于蜷缩或释放双链条长度;吊索卷收控制装置带动吊索蜷缩或释放;在无人机飞过拦阻绳下方时拉钩钩住拦阻绳,实现无人机捕获;通过双链条运转将无人机运送至机舱内,转运机械臂将无人机转运移至仓储箱存储。本发明适用于无人机空基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357233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754671.7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双绕组的单层磁极电磁作动器,属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了现有电磁作动器推力小的问题。它包括定子和动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框架、外磁结构和内磁结构,所述外磁结构包括外磁轭、外磁环、外后磁环、外前磁环、换向导磁环、外顺磁轭和外前磁轭,所述动子设置在定子内部。可实现纳卫星低成本高效率在轨释放。采用双气隙双绕组结构,内绕组电流方向和外绕组电流方向相反,抑制了电枢反应,提高了能量转换率。它主要用于电磁作动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56220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52772.0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冗余气隙的电磁作动器,该电磁作动器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包括定子框架、磁轭、隔磁环、磁环和锁母;动子包括线圈骨架和环形线圈。本发明在单层磁极结构中形成了上、下双永磁分支磁路,实现了永磁磁通分流从而缓解了整体磁饱和,所采用的隔磁环起到冗余气隙作用,进一步缓解了磁轭局部磁饱和,并有效降低了轴向和径向尺寸,便于安装搭载。本发明可重复使用、推力密度大、体积小且重量轻,实现对不同质量的纳卫星分时调速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2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52428.1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K3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星部署器用高推力密度电磁作动器,主要由定子和动子两部分组成,定子主要包括:定子框架、磁轭、磁环和锁母;动子主要包括:线圈骨架和线圈。本发明在单层磁极上形成上、下双永磁分支磁通,实现了对永磁磁通分流有效缓解了磁轭磁饱和,减小了磁轭的厚度,单层磁极单层线圈构型降低了作动器轴向尺寸及体积质量;双永磁分支回路改善了气隙磁场分布,降低了推力波动并增大了推力密度。本发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推力密度大且推力平稳的特点,非常适用于部署器对纳卫星在轨调速释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