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限界装置
    5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61824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746259.3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限界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辆限界装置,该装置设置有控制柜、若干个旋转主机、限界板、限界支架、主支架以及若干个距离检测传感器;控制柜内安装有电源、电机驱动器、中央控制单元以及显示屏;限界支架上安装有限界板以及旋转主机,旋转主机带动限界支架旋转,使得每个位置的限界板运行至测试所需的位置,距离传感器测量出上限界板与车顶、左限界板与车辆左侧、右限界板与车辆右侧的三个位置距离,并将测量数据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判断是否超限。整个限界装置通过旋转主机带动限界支架旋转,不仅实现自动化测量,还能够根据待检测车辆的类型调整限界板的位置。

    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及列车

    公开(公告)号:CN211943322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20470315.3

    申请日:2020-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及列车,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转向架构架、驱动装置、支撑架、轴箱总成、橡胶弹簧、第一牵引杆、第二牵引杆和连接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动力转向架,采用至少两个橡胶弹簧安装在内置轴箱和安装座之间,橡胶弹簧能够缓冲车轮总成对转向架构架的振动,避免直接刚性接触,能够提高转向架构架的寿命。利用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共同作用能够牵引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避免车轮总成和转向架构架出现大幅振动。同时,利用与第二牵引杆连接的连接架的弧形面焊接在转向架构架上,能够增加连接架与转向架构架的结构强度,避免振动冲击过大,导致牵引机构被拉断的情况。

    转向架用空气弹簧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281022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1863420.7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用空气弹簧连接结构,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空气弹簧、枕梁、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以及中间连接结构,枕梁位于空气弹簧的上方,用于承载车体;第一固定座固设于空气弹簧上;第一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枕梁上;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第二外螺纹;中间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外螺纹连接和第二外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空气弹簧和枕梁借助分别与中间连接结构上的第一螺纹孔连接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架用空气弹簧连接结构,可以快速、简单地完成车体、空气弹簧以及转向架之间的安装,无需专门在进行对正工作,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转向架及单轨列车
    5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11468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1165704.X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架及单轨列车,包括:框架、底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限位装置,框架架设在轨道上,底板的一侧与框架连接,第一连接板与前一车厢连接,后一车厢与底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可转动的与底板连接,用于在通过弯道时第一连接板相对于底板转动;第一限位装置用于限制第一连接板相对于底板的旋转角度。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钩系统,通过使第一限位装置限制第一连接板相对于底板的旋转角度;使得当第一连接板相对于底板旋转至极限时,第一限位装置阻止第一连接板继续旋转;在列车快速经过弯道时,前一车厢不会相对于后一车厢转动过大的角度,进而前一车厢后端和后一车厢前端之间不会发生碰撞。

    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3008131U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20898128.5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转向架构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梁,以及连接两个横梁的竖梁。各个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梁连接。转向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向架构架、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转向架构架上的两个轮对和两个牵引悬挂组合装置。两个转向架构架通过连接组件相互连接。轨道车辆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底部的上述转向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实现了转向架构架的自我收敛,有效提高了转向架构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转向架构架发生变形的风险,进而有效避免了车轮发生横向窜动和偏磨。

    一种内置轴箱铰接非动力转向架及列车

    公开(公告)号:CN211943323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20470313.4

    申请日:2020-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轴箱铰接非动力转向架及列车,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转向架构架和中心销;转向架构架包括横梁和边梁,横梁中部开设有安装孔;中心销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的上端和第二主体的上端分别连接相邻车辆的车体,第一主体贯穿安装孔,第二主体铰接设于第一主体的上部,第一主体下部的两侧设有第一弹性部,第一主体的下端设有连接部;两个横向缓冲器的一端铰接于横梁和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轴箱铰接非动力转向架,两个第一弹性部和两个横向缓冲器分别用于缓冲中心销相对于转向架构架的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能够有效缓冲相邻车辆车体的振动,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牵引拉杆座组装工装、转向架及列车

    公开(公告)号:CN210882127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689719.5

    申请日:2019-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牵引拉杆座组装工装,属于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立柱、安装槽、定位板、限位板、让位缺口和锁紧件。立柱固设于底板的上端面,上端开设有安装槽;定位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用于限定牵引拉杆位移的限位板,另一侧设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的宽度大于立柱的厚度,定位板借助让位缺口插接于安装槽内;锁紧件用于将定位板锁紧于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该牵引拉杆座组装工装的转向架,及使用该转向架的列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拉杆座组装工装,调紧锁紧件,完成横梁的安装,调松锁紧件,横梁即可完成拆卸,无需反复拆装牵引拉杆座组成,效率高。

    一种转向架及列车
    5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58798U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721574892.1

    申请日:2017-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梁、端梁、横梁和纵向梁;两个所述侧梁和两个所述端梁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固定在两个侧梁之间,列车车轮固定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端梁之间;所述横梁与端梁之间设置有纵向梁,用于固定制动装置。所述横梁为两个,所述两个横梁平行且对称的固定在所述两个侧梁的中部,所述列车车轮固定在每个横梁与其相邻的端梁之间。所述转向架还包括横梁连接座,所述横梁通过横梁连接座固定在所述侧梁的通孔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所述的转向架的列车。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横梁与侧梁的连接方式,优化端梁结构,合理设置纵向梁,大幅度提高了构架整体结构性能。

    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5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864152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1981626.1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架和轨道车辆。该转向架包括轴体以及分别设置在轴体两端的两个车轮;轴箱,设于轴体上且位于两个车轮之间,轴箱包括:第一箱体,包括第一孔和第一拼合部;第二箱体,包括第二孔和第二拼合部;其中,第一拼合部与第二拼合部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孔与第一孔拼合出轴孔,轴孔适于安装轴体,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通过第一拼合部和第二拼合部可拆卸连接;安装座,设于第一箱体的一侧,安装座外侧面设有排障安装面,以安装排障装置。该转向架和轨道车辆通过将排障装置集成于轴箱上,可以简化排障装置的结构,避免引起振动开裂、断开的技术问题。

    一种转向架吊装装置及转向架

    公开(公告)号:CN211945909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20360655.0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吊装装置及转向架,属于转向架起吊技术领域,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上部设有吊装部,连接件下部设有防脱部:吊装部为弧形梁,弧形梁中部向上凸起,弧形梁的一端连接在连接件上部;防脱部为横梁,横梁的一端连接在连接件下部;弧形梁远离连接件的一端和横梁远离连接件的一端构成开口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吊装装置,本装置将两个功能的吊钩集成在一起,不再需要单独设计,节约了安装空间。利用开口的结构,能够方便起吊设备或提吊与本装置配合。通过开口的结构,方便随时发现起吊设备或提吊之间金属接触面的磨损,发现问题之后可以有防腐的操作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