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31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096801.3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12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研究堆的二次支承装置,包括支承组件、缓冲板、支承筒体、测量板和压紧组件,所述缓冲板的下侧面与所述支承组件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承筒体的下端与所述缓冲板连接,所述测量板与所述支承筒体的上端连接,压紧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测量板的上侧面,且吊篮组件对所述压紧组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本发明通过在支承筒体的上端安装测量板,并通过测量板为为堆芯出口温度的测量提供了布置空间,如果出现便于损坏热电偶的拆除与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09920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910202389.0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耐高温驱动机构的桁架式一体化堆顶结构,包括压力容器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抗震支承板、抗震板组件、防飞射物屏蔽板、电缆组件及起吊部件;所述围筒为由多根杆件组成的呈笼状的桁架结构。该堆顶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在反应堆正常运行及开扣盖期间,不需要拆除其中的任何一个零部件,从而实现堆顶结构的一体化,达到减少反应堆开扣盖时堆顶结构拆除所需步骤,从而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812098.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卢果 , 杜思佳 , 刘余 , 邓坚 , 李松蔚 , 黄代顺 , 沈才芬 , 李喆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下降段流量周向均匀分布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所述压力容器与吊篮组件围成用于一回路冷却剂向压力容器下封头流动的下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降段内的孔板,所述孔板为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环状结构,所述通孔均连通孔板的上、下端,所述通孔沿着孔板的周向方向环形布置;所述孔板的外侧与压力容器的内壁相接,所述孔板的内侧与吊篮组件的外壁相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1397691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7258.8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庆田 , 刘正武 , 李燕 , 罗英 , 何培峰 , 李浩 , 郝云波 , 杨洋 , 于天达 , 赵凯 , 钟元章 , 王仲辉 , 胡雪飞 , 邓朝俊 , 胡朝威 , 张翼 , 曹奇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超大型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建立核电站超大型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将该模型在轴向上进行分段、分块和分层;采用激光熔覆成形技术逐层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块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逐块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段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逐段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在形成一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的基板的对称面加工第二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最终形成核电站超大型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激光熔覆成形技术整体成形力学性能优良的堆芯围筒结构,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5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8346.9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浩 , 王仲辉 , 张显均 , 罗英 , 余志伟 , 王留兵 , 邓朝俊 , 李燕 , 曹阳 , 党高健 , 胡雪飞 , 李娜 , 明哲东 , 胡朝威 , 颜达鹏 , 罗亮 , 王东辉 , 任春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及分配组件,所述分配组件包括流量分配筒和流量分配板;所述流量分配筒的两个端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流量分配筒的环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流水孔,所述第一流水孔用于连通流量分配筒的内腔和外部空间,所述流量分配筒的环形侧壁在轴向上的截面为圆弧结构,所述流量分配筒的内腔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于中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流量分配板设置在流量分配筒的底部,所述流量分配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流水孔,所述流量分配板上的第二流水孔的孔径从流量分配板中心到边缘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量分配结构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12098.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卢果 , 杜思佳 , 刘余 , 邓坚 , 李松蔚 , 黄代顺 , 沈才芬 , 李喆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下降段流量周向均匀分布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及设置在压力容器上的入口接管,所述入口接管用于向压力容器内导入一回路冷却剂,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吊篮组件外壁上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上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入口接管的出口端局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流面,且第一导流面的上端与下端两者中,上端位于下端外侧的倾斜面。采用本方案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0802265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11294803.2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塞及上支承柱,所述端塞包括端塞本体,所述端塞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端塞本体的两端,所述通孔的一端呈喇叭口状,且呈喇叭口状的通孔段的直径最大点位于端塞本体的端部,所述端部为端塞本体用于与基座连接的一端。所述上支承柱包括所述端塞。本案提供的端塞及上支承柱达到提升核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9226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44011.6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庆田 , 余志伟 , 罗英 , 李燕 , 胡朝威 , 钟元章 , 李浩 , 李娜 , 何培峰 , 蒋兴钧 , 王仲辉 , 赵伟 , 张翼 , 张宏亮 , 王尚武 , 王留兵 , 胡雪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上堆芯板导向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堆芯板导向销是通过上堆芯板导向销垫块安装在吊篮筒体上,虽然贴合度较高,但是焊接变形量较大导致整个吊篮筒体的圆柱度超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堆芯板导向销本体,所述上堆芯板导向销本体上固定连接有配合结构;所述上堆芯板导向销本体设置在配合结构的其中一侧侧面上,该侧面设置为与吊篮筒体的圆弧曲率相配合的圆弧面;上堆芯板导向销本体与吊篮筒体过渡配合。本发明避免了筒体壁厚的局部减薄,将过盈配合修改为过渡配合,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和组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73131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61606.5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压水堆的整体成型式堆芯围筒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围筒结构均存在腐蚀开裂的风险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围筒本体,所述围筒本体由整体成型的顶层分段、一个以上的中间分段和底层分段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而成;所述顶层分段包括顶层环状筒体,顶板,顶层通孔;所述中间分段包括中间环状筒体,中间通孔;所述底层分段包括底层环状筒体,底板,底层通孔;所述顶层通孔、底层通孔和顶层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组成连接杆通孔,所述连接杆通孔内设置有穿过该连接杆通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以及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压紧螺母。本发明具有降低堆芯围筒腐蚀开裂风险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10963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311304.5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压水型核反应堆结构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具有自锁功能的滚珠锥面辐照样品孔塞。由上端头、基座、光轴、水压推杆、锥环、滚珠、锁紧螺母、和两个弹簧组成,上端头位于基座上端,基座内设有弹簧,锥环位于基座下端,水压推杆穿过锥环中心、进入基座内腔,锥环的锥面与滚珠贴合,二个弹簧均套装在水压推杆外。基座下方安装锥环和滚珠,滚珠和锥环的锥面紧密贴合,利用设计的推杆结构,锥面将滚珠向外推出,与辐照样品孔壁形成自锁。辐照样品孔塞相对简单,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不容易受到运行中受冷却水长期腐蚀容易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多个滚珠均载后还可获得较高的安全裕度,此外加入过载保护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