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堆芯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71644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80101007.0

    申请日:2021-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工程领域,即无护套燃料组件在核反应堆堆芯中的放置,旨在改善核反应堆中燃料元件的散热。核反应堆堆芯包括六角形无护套燃料组件,具有燃料元件位于三角形栅格上,其间距大于燃料元件包壳直径。燃料元件包括包壳上的螺旋间隔肋,并以给定的角度方向刚性固定,使得燃料元件在一高度位置肋对肋接触,在所述高度位置,燃料元件在反应堆运行期间达到最大燃料元件包壳温度。燃料组件的定位方式使得位于燃料组件表面的燃料元件与堆芯中的其余燃料元件形成单个三角形栅格,并且确保所有的燃料元件在一高度位置都肋对肋接触,所述高度位置在反应堆运行期间达到最高的燃料元件包壳温度。同时,排除了燃料组件在堆芯中的错误放置。

    卧式堆芯支承机构及热管微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8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2525.7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堆芯支承机构及热管微堆,卧式堆芯支承机构包括套筒组件和堆芯筒体组件,套筒组件内设有容置腔室,套筒组件用于与堆仓容器可拆卸连接,套筒组件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承块;堆芯筒体组件上设有配合件,配合件与支承块相连接,以使得堆芯筒体组件被支撑于容置腔室内;其中,堆芯筒体组件卧式放置于容置腔室内,套筒组件卧式放置于堆仓容器。本发明卧式堆芯支承机构,相较于传统压水堆,本申请的堆芯筒体组件和套筒组件采用卧式布置,满足车载运输的需求,进而热管微堆产生的电能可以用于特殊区域及场景,满足了特殊区域及场景对于稳定、可靠能源的需求。

    堆芯组件冷却剂流量分配装置及堆芯支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313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31750.X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堆芯组件冷却剂流量分配装置及堆芯支承系统。堆芯组件冷却剂流量分配装置包括第一法兰,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二法兰,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一法兰的下方;筒形部,设置于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之间,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及筒形部之间限定用于输入冷却剂的低温区,第一法兰的上方限定用于将冷却剂导入堆芯组件内以对堆芯组件冷却的高温区;分配机构安装于第一法兰所形成的通孔内,分配机构的位于高温区的内部的部分与堆芯组件装配,分配机构的位于低温区内的部分被构造成与低温区连通,以将冷却剂引导并分配至高温区内的不同位置的堆芯组件内,使得堆芯组件降温。堆芯支承系统包括堆芯组件冷却剂流量分配装置、约束装置及环形补偿件。

    反应装置及核反应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98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58491.8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反应装置及核反应堆。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形成反应空间,第一安装板上和第二安装板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第一柱塞,连接棒材和第一贯通孔,第一柱塞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柱塞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流道和反应空间的第一连通孔;第二柱塞,连接棒材与第二贯通孔,第二柱塞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柱塞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二流道和反应空间的第二连通孔。换热介质可以通过设置在棒材两端的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进出反应空间,从而无需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开孔供换热介质流通,进而能够在原来需要开孔的位置安装棒材,增加了棒材的安装数量,提高了反应装置的加热效果。

    一种方形组件核电站反应堆堆芯非对称装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36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196249.9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形组件核电站反应堆堆芯非对称装载方法。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形组件核电站反应堆堆芯非对称装载方法,通过keff等效、可燃毒物含量等效的方法来设计非对称装载的方案,用于改善由于非对称装载引起的象限功率倾斜及可燃毒物不对称引起的象限功率倾斜,从数值计算角度来为非对称装载提供辅助,更能系统地解决非对称装载的问题。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不对称堆芯装载,在燃料组件破损时,不必弃用破损组件的对称位置的组件,能够在保证堆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堆芯的燃料经济性。

    模块化熔盐堆堆芯及熔盐堆

    公开(公告)号:CN11162757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01399.7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熔盐堆堆芯及熔盐堆,模块化熔盐堆堆芯包括石墨基体,所述石墨基体内开设有多个燃料孔道和多个冷却孔道,所述燃料孔道用于容纳燃料,所述冷却孔道用于容纳冷却剂,任一所述燃料孔道与任一所述冷却孔道互不连通,所述冷却孔道连通至堆芯外部。本发明的模块化熔盐堆堆芯只包含石墨、耐高温的冷却剂以及耐高温的燃料,反应堆平均温度可设置在1000℃左右,远高于一般熔盐堆设计,反应堆产生的热可应用于高温制氢等热应用行业。

    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孔道核设计检验堆芯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08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1069819.8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孔道核设计检验堆芯及试验方法,所述堆芯包括燃料组件、铍组件、铝组件、控制棒组件、孔道、和水栅元,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20盒燃料组件、37盒铍组件、67盒铝组件、12个控制棒组件、2个孔道和115个水栅元,20盒燃料组件集中布置堆芯的中央区域,37盒铍组件围绕燃料组件布置在燃料组件的内侧和外侧,67盒铝组件围绕铍组件布置,12个控制棒组件间隔布置于铍组件和燃料组件之间,2个孔道布置于燃料组件外围且在铝组件内侧,孔道设置在铍组件之间,每个燃料组件、铍组件、铝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各占1个位置。本发明能够满足检验核设计程序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孔道计算可靠性的需求。

    燃料和强中子吸收材料一体化的紧凑型反应堆堆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3457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1023037.5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和强中子吸收材料一体化的紧凑型反应堆堆芯结构,包括具有堆芯燃料元件组的堆芯活性区、包围在堆芯活性区外围的反射层以及布置在反射层中的控制转鼓,所述控制转鼓能绕着安装轴转动,控制转鼓内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强中子吸收体,所述第二区域设有转鼓燃料元件组。在控制转鼓中同时布置了转鼓燃料元件组和强中子吸收体,可以转动控制转鼓,调整转鼓燃料元件组与堆芯活性区的相对位置,来满足反应堆功率调节的需求;可以增加反应堆堆芯的运行寿期。当控制转鼓中的转鼓燃料元件组部分都面向堆芯活性区时,反应堆具有最大的反应性,当控制转鼓中的强中子吸收体都面向堆芯活性区时,反应堆具有最大的停堆深度。

    一种小型铅基反应堆用模块化堆芯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503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65015.X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铅基反应堆用模块化堆芯结构及其组装方法,其结构包括:顶盖模块、骨架模块以及支撑模块,顶盖模块包括第一围筒、隔流筒以及盖板,盖板上设有供燃料棒穿过的第一通孔;骨架模块与顶盖模块的敞口端相连,骨架模块包括管板单元、第二围筒以及支撑件;支撑模块包括固定板、底板、插条以及围板;支撑模块与骨架模块之间夹设有垫板,垫板上开有供燃料棒穿过的第二通孔。通过小型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和组装,将顶盖模块、骨架模块和支撑模块同步进行加工制造、组装,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现场施工难度和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