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废旧轮胎加筋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35175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158810.4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式废旧轮胎加筋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属于道路边坡支护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由若干个废旧轮胎堆叠而成的墙体结构,废旧轮胎内设有填充物,每个废旧轮胎靠近土体一侧的表面设有固定柱,上下两层相邻两个废旧轮胎的固定柱通过条带卡扣连接,条带卡扣与固定柱可拆卸连接,位于同一层的每个条带卡扣连接横向轮胎条带,且位于同一层的横向轮胎条带之间通过若干根纵向轮胎条带连接形成网状结构。该挡土墙墙身构件可实现装配化和少人化生产,提升施工效率;且通过轮胎条带嵌入到土体内能够提升加筋挡土墙筋带锚固力,增加墙身稳定性和支护高度;墙身材料为工业固废,实现了固废材料的低成本、高用量、无污染的资源化再生利用。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4926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54920.8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基于BIM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关系库,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关系库以测点ID为主键关联第一数据存储表和第二数据存储表;第一数据存储表中存储有测点ID、测点起始位置空间坐标及测点所属项目名称;第二数据存储表存储有测点ID、测点空间坐标和测点反射系数;访问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关系库,读取指定项目名称中指定测点ID相关联的测点起始位置空间坐标、测点空间坐标和测点反射系数作为建模原始数据;利用BIM软件调取建模原始数据,根据设定栅格密度值及反射系数等值进行插值拟合等势面,根据预设反射系数基准值作为地质预报临界值,确定出地质预报临界面,进而构建出超前地质预报体三维模型。

    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166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65864.3

    申请日:2018-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修正方法,主要考虑4个评价指标,包括:考虑地震易损性的评价指标R1,考虑地震风险的评价指标R2,考虑桥梁串联的评价指标R3,考虑道路并联的评价指标R4。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R由4个评价指标相乘而得,R=R1×R2×R3×R4。抗震重要性系数修正在原抗震重要性系数的基础上,乘上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R,即得到修正后的抗震重要性系数。本发明技术方案在路网密集区能大大地提高桥梁设计的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使用扇叶型钢阻尼器的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6087723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654442.7

    申请日:2016-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叶型钢阻尼器及减隔震支座,其中,作为核心部件的扇叶型钢阻尼器包括平板部、围挡、扇叶和销孔,在平板布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围挡,在平板部的上侧设置一个圆环形的凸台,在所述凸台的内部空间中均匀的设置有若干软钢材质的扇叶,若干所述扇叶的内端设置有一个圆形套筒,所述圆形套筒中设置有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凸台同圆心设置。所述销孔与上部承载机构中设置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插接配合。本发明为一种减隔震支座,具有承载能力高,减震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耐久性好,平面尺寸小等优势,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抗震需求的桥梁或其它建筑结构。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悬索桥的双向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6049262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610552580.4

    申请日:2016-07-1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悬索桥的双向减隔震支座,用于解决抗震效果不佳的问题。它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竖向减震机构、单向滑动机构和水平减震机构组成,竖向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设置在两个平板之间的四组碟形弹簧组件,在第一、第二平板的四周设置第一C型软钢I,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设置有预锁紧套筒和第一剪力销;单向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水平减震机构包括底板和第二C型软钢II。本支座以单向活动球型钢支座为基础改造,增加了剪力销和水平C型软钢阻尼构件并串联了碟形弹簧构件及竖向C型软钢阻尼器,实现斜拉桥、悬索桥结构静力设计要求和横桥向、竖向减震耗能要求同时得以满足。

    一种分级抗震、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595158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0444219.X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抗震、减隔震支座,用于解决现有的支座抗震效果不佳的问题。它包括单向活动支座、第一C型软钢阻尼构件和速度锁定装置,所述单向活动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的底板、下支座板、耐磨滑动组件、上支座板、碟形弹簧组件、和顶板,在底板和下支座板的侧面分别设置一对第一C型软钢阻尼构件,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延伸部之间通过一对速度锁定装置进行连接,上支座板的和顶板之间安装导向柱、碟形弹簧组件和第二C型软钢阻尼构件。采用本发明的支座后可合理的将地震力分散于各个桥墩,在中、小地震作用下依靠各墩强度抵御地震,活动墩的软钢阻尼构件亦可有效参与耗散地震能量。

    一种双向解耦限位器及安装该限位器的桥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3020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910407248.2

    申请日:2019-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解耦限位器及安装该限位器的桥梁结构,双向解耦限位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向下布置的钢制浅槽,钢槽内缘轮廓可根据限位需要进行设计,钢槽第一连接板与限位器第一连接板间设置N个小圆锥形软钢制阻尼锥,限位器第一连接板通过预埋钢筋锚固于梁底;下部分为向上布置的一个钢制圆锥形限位棒,限位棒顶部为一球形碰撞部,限位棒焊接于限位器第二连接板,并通过预埋钢筋锚固于桥墩墩顶或桥墩盖梁顶。限位器布置完毕时,限位棒顶部球形碰撞部位于钢槽内部,且不与钢槽第一连接板接触。钢槽内缘轮廓尺寸、槽壁厚、阻尼锥设计参数、限位棒设计参数均通过抗震计算确定。

    一种爬壁型隧道结构检测与运维智能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34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63076.0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爬壁型隧道结构检测与运维智能机器人及工作方法,包括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两侧设有地质雷达模块,顶部通过机械臂连接图像采集模块,底部设有柔性密封裙;机器人主体通过传输天线与远程控制端无线通讯;机器人主体包括开口朝向隧道衬砌内壁面的负压真空腔,负压真空腔顶部设有与负压真空腔内部连通的负压风扇,负压真空腔内部设有行走单元,柔性密封裙位于负压真空腔开口一侧的边缘,地质雷达模块位于负压真空腔两侧,地质雷达模块的检测端朝向隧道衬砌内壁面且检测端所在平面与负压真空腔开口边缘平齐。能够使机器人在隧道衬砌壁面上运行的同时完成隧道结构检测,在不影响隧道内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