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4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44328.8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热塑性编织复合材料航天承力构件的材料-结构-制造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根据纤维体分比、纤维和基体性能参数,利用细观力学方法预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宏观弹性模量;进行复合材料标准拉伸实验测试,基于弹性常数和泊松比修正预测的等效宏观弹性模量;建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有限模型并对结构件外形尺寸和厚度进行参数化;构建优化模型,采用高效的自适应加点代理模型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件的优化设计,直至优化结果收敛,得到构件的最优设计;结合成型工艺修改优化的构件构型,模压成型制备结构件。本发明优化设计效率高,缩短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周期,减少结构设计成本,为复合材料优化设计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760438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0788822.9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一种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拉伸样品制备方法,在聚焦离子束系统中将样品台倾转54°,样品待切割部分沉积Pt保护层,利用4nA的离子束将样品待切割部分四周材料去除,形成微米片,利用离子束对微米片进行修整,将样品台倾转28‑38°,将机械手上的微米片焊接在拉伸装置上,将样品台倾转‑18‑5°,用2nA的离子束将微米片切割为工字型,微米片中间部分宽度为0.5‑3.5μm,先用离子束沉积一层Pt层,然后利用离子束对微米片进行减薄,使微米片厚度减薄至50‑150nm,在透射电镜中对样品进行原位拉伸实验。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拉伸样品制备方法,实现了块体材料的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拉伸实验的样品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7219243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309902.7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拉伸测试样品粘接方法,用研制的微机械装置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样品进行转移并用环氧树脂固定。配重、悬臂梁和操作工具之间用环氧树脂进行粘接固定,移动装置采用光学显微镜的三坐标微移动平台;将超声分散的样品转移到喷雾器装置中,采用喷雾的方式将样品均匀喷涂在铜网上;用微机械装置,在光学显微镜下将单个样品转移到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拉伸装置上;用微机械装置的二级操纵工具蘸取环氧树脂,将其移动到样品粘接部位,将环氧树脂粘接的样品在室温下静置24h进行固化。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低成本和无损的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拉伸测试样品粘接方法,实现了一维纳米材料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拉伸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34643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530836.6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侧视图参数化模型的自动提取方法。在提取参数化模型过程中,能够判定侧视图的正确性,并能够根据侧视图的重要结构参数指标判定侧视图的方向性,以及对不同车型进行分类。通过定位车身侧视图的两个车轮,利用模板均匀离散点集与图像特征点集匹配的方法对参数化模板与图像特征点进行匹配,结合关键点位置约束、特征线形状约束、模型全局约束,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优化特征曲线与图像特征点的覆盖率来提取侧视图参数化模型。给定车身图像,就可以全自动得到一个新的车身结构,可以方便的建立汽车的图片库。利用图像特征点与模板的点集配准方法,根据车身主要结构参数,能够对不同的车型进行分类,进一步自动提取到对应的参数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49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66310.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电测试验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面向电测法的传感器快速连线与故障识别系统。该系统由接线盒、信号灯开关控制盒和计算机组成。接线盒的作用是通过传感器标准接口,实现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的快速连线。接线盒与测量仪器、信号灯开关控制盒固定连接,增强电测系统的搭建效率。现有千根级大规模的电测通道使得电测系统调试和故障排查的时间成本剧增,无法快速准确找出故障位置,严重影响大规模复杂电测试验效率。本发明可根据应变仪采集的异常数据所对应的导线编号,点亮信号灯,实现异常连接导线的迅速锁定,大幅提高大规模复杂电测试验系统调试和排查效率。另外,本发明具有重复使用的特性,可大幅提高大型电测试验的搭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66206.9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B2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型结构加载试验领域,提出一种基于敏度分析的试验结构装配精度调控方法。包括:获得试验平台关键几何标识信息,获得装配件关键几何标识信息,获得装配件在试验平台坐标系下实际位置,计算装配件的装配精度,判断装配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可以通过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装配结构上和试验平台上基准点坐标,以获取装配件在试验平台坐标系下的关键几何标识信息;并分析装配结构关键几何标识与设计位置的敏度信息,获得向量形式的装配件位置调控方案,从而实现试验系统装配精度监控。本发明可有效降低系统间装配误差和测点位置误差所带来的测试精度损失,提升试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1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1103436.9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舱段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二级箱间段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二级箱间段结构的叉子单元上接头拓扑优化和设计优化两部分,具体为:根据结构载荷形式,对箱间段叉子单元进行拓扑优化,得到粗略结构形式;根据具体的结构载荷及总体结构设计要求,在拓扑优化得到的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得到箱间段叉子单元接头的具体参数;对箱间段叉子单元及相邻的火箭壳体进行联合建模,校核二者互为真实边界后的结构强度;对上接头结构的具体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获得详细的结构参数。本发明能够提高杆系部段叉子单元的接头集中载荷的扩散效率,降低接头应力水平,解决箱间段叉子单元接头的局部强度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950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30758.2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折痕管的成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折痕管成型困难、纤维比强度差等问题。所述的装置主要由内部模具、外部模具和外部固定装置。内部模具置于外部模具内部的空间内,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之间的间隙根据制备不同厚度的复合材料折痕管进行调节;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一同置于外部固定装置内部的空间,并进行固定。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为:模具装配;预热模具,涂脱模剂;加热模具和复合材料,敷设复合材料;紧固模具,加热加压,固化定型;抽芯拆除模具,脱模,完成成型。本发明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可设计性强,可应用于汽车、火车等工业装备中复杂复合材料管吸能结构的加工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9664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30793.4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防撞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剪纸图案设计的碰撞吸能盒,在薄壁管件的制作过程中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去除多余材料,引入剪纸图案,最终引导特定的变形模式。相较于普通的碰撞吸能盒,本发明中的一个薄壁管沿轴向可分成若干类似模块,在每一个模块的角部区域进行剪纸图案的加工制作,从而依据不同的剪纸图案形成不同角度的折痕纹路。本发明通过引入剪纸图案去除多余材料,实现了碰撞吸能盒功能的同时满足低峰值力、高平均力的需求;本发明的剪纸图案便于切割加工,整个结构可通过一块薄平板切割后成型,加工工艺较为简单,极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且加工的精确性也可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372283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714898.8
申请日:2016-08-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结构主承力构件设计领域,提供一种面向数字摄影获得的薄壁壳实测三维形貌点云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薄壁壳三维形貌测量过程中,通过多次测量获取薄壁壳的完整的三维形貌点云数据,采用坐标变换方法对三维形貌点云数据进行坐标变换;2)将第一步坐标变换后得到的三维形貌点云数据采用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3)薄壁壳三维形貌点云数据的精简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针对数字摄影技术特点,保留薄壁壳结构几何缺陷特征,提高曲率求解效率,实现薄壁壳实测三维空间坐标点云数据的高效处理,进一步提高网格加筋柱壳结构分析预测效率,有望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三维形貌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