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375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00231.7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P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扭力轴齿根滚压加工的数控齿根滚压机床,该机床可以对扭力轴齿根进行滚压加工,提高了齿根滚压加工效率。其包括机床主体、左顶尖、齿根滚压头、接近开关、扭力轴与进给机构同步运动结构、数控分度转台、液压卡盘、回转液压缸、辅助支撑、数控系统和液压系统;本发明对齿根进行滚压时,由于需要对扭力轴定位卡紧,因此利用液压卡盘卡紧扭力轴,同时左顶尖对扭力轴进行轴向定位;在齿根滚压时需要扭力轴分度,利用数控分度转台带动扭力轴实现分度转动。因此本发明可以实现各种型号的扭力轴花键数控滚压加工,提高了滚压的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97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1463448.3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孔类零件形状误差测量装置,属于长孔类零件形状误差测量领域,包括:基础装置包括主壳机构以及车床主轴,滑移装置与主壳机构固定连接,测量装置包括角度测量装置、干涉仪、干涉镜、反射镜、位移测量装置以及超声测量装置,超声测量装置固定于主壳机构上且与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保持水平,反射镜固定于主壳机构以及超声测量单元连接面上,位移传感器与超声测量装置两者的轴线角度始终保持恒定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标定装置包括标定球以及标定基准板,干涉仪以及干涉镜与反射镜同轴线设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可以实现对长孔类零件的圆度和轴线直线度误差精确、高效的在线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08322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1460650.0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P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强钢扭力轴的强力滚压与超声滚压复合强化方法及机床,可以有效提升扭力轴的疲劳寿命。该方法先对高强钢扭力轴进行强力滚压强化,使表层产生幅值高、层深大的残余压应力层;再对高强钢扭力轴进行超声滚压强化,使表层材料晶粒细化、表面粗糙度降低以及表面性能均匀化。通过复合强化方法,实现扭力轴表面光整和表层深滚强化的综合处理。该机床包括机床主体、拖板箱、机床主轴、左侧内顶尖、扭力轴、位移测量系统、滚压质量检测系统、强力滚压装置、超声滚压装置、精密油雾冷却系统、尾座内顶尖、数控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高强钢扭力轴的抗疲劳性能,提升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85123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27189.1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加工的末端执行装置及其执行方法,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领域,包括:三维调控机构,三维调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以及第三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的基座底面与工业机器人的末端连接,第二移动单元垂直设置在第一移动部上,第三移动单元设置在第二移动部上,加工器设置在第三移动部上,工业机器人、第一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以及第三移动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发明中从三个自由度的方向对加工头的位置进行调节,大大提高加工头位置的精度,利用面积较大的第一移动单元的基座底面与工业机器人的末端连接,增加了整体三维调控机构与工业机器人末端的连接面积,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80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312840.8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4B35/584 , C04B35/622 , C04B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硬高韧氮化硅陶瓷复杂结构件制备工艺,涉及氮化硅陶瓷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氮化硅复合粉体;步骤二,对氮化硅复合粉体进行冷等静压处理,获得氮化硅陶瓷毛坯;步骤三,对氮化硅陶瓷毛坯进行切削加工,得到氮化硅陶瓷复杂结构件坯体;步骤四,对氮化硅陶瓷复杂结构件坯体进行低温低压预烧结;步骤五,进行高温高压烧结。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表层硬度高、内部韧性好的氮化硅陶瓷复杂结构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氮化硅陶瓷结构件的高硬高韧特性难题,既能满足氮化硅陶瓷件的耐磨性要求,还能提高结构件的抗破损能力,在耐磨结构件和陶瓷刀具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08458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07671.2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Q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表层低温切削加工方法及装置,该加工方法包括:搭建金属表层低温切削装置;装夹待切削工件,采用所述金属表层低温切削装置对待切削工件进行降温,使待切削工件表层形成降温层,并且降温层的深度大于切削深度;在降温层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采用刀具对待切削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上述加工方法在采用超低温冷却介质对材料表面进行冷却降温的同时进行切削加工,能够实现冷却和切削的同时进行,还能调控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7118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489152.4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3/08 , G01N3/3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修正塑性应变能的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拉伸实验计算总塑性应变能;不同应变幅下疲劳实验,记录应力‑应变值;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判断是否满足Masing特性;根据滞弹性修正塑性应变能;寿命预测。该方法建立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之间的联系,通过简单易行的拉伸实验推测疲劳性能,节省时间成本;基于塑性应变能的方法综合考虑应力和应变的影响,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条件下均适用;从储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模型参数可以作为材料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613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656987.5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时频多特征的镗削颤振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镗削加工过程的原始信号;S2、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原始信号;S3、对步骤S2中分解后的信号进行时频多特征分析;S4、构建颤振监测高维观测空间;S5、将颤振特征降维后构建单传感器颤振监测模型进行颤振信号的监测。本发明通过提取计算多种特征值来进行监测,增加了监测的准确度;只需在加工现场设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再利用多种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构建高维观测空间后进行降维,克服了加工现场封闭的限制,确定了最优监测方案,提升了单传感器进行颤振监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15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890477.4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件表面滚压的在线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燃烧加热器和燃气流通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可对装夹在车床上的工件进行在线加热,加热过程中,加热器处于闭合状态,工件做旋转运动,以保证加热均匀性。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加热器移动端打开,滚压工具对工件外圆表面进行滚压,滚压过程中加热器固定端继续对工件加热保温。加热过程中,点火及测温装置实时监测工件加热温度,将温度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燃气流量进行调节以控制加热速率。本发明作为一种在线加热装置,也可用于在线加热辅助车削、在线加热辅助磨削等实验研究或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3467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86611.9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Q1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传感器时频特征融合的镗削颤振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多个传感器采集颤振信号;S2、将步骤S1中的颤振信号进行处理分析;S3、对步骤S2中处理分析后的信号进行特征融合和流形学习降维;S4、利用网格搜索法选取最优参数后代入支持向量机模型判断镗削颤振是否发生。本发明采用多传感器采集不同信号进行颤振监测,降低加工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颤振监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时域和频域的不同特征进行融合,大大提高了颤振监测的准确性;采用特征融合技术,实现数据的压缩,减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可以对颤振进行实时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