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688907U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20261468.2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山区内一般山坡陡峭、场地狭窄,不具备接长隧道洞门设置防落石结构的条件,受洞口工程条件的限制,桥台进洞或桥隧相邻现象较为常见,常用洞门结构不能适用。本实用新型设置多榀外罩在桥梁本体结构上方、与线路方向垂直的钢拱架,每榀钢拱架之间设置沿线路方向的钢绞线,钢绞线上方设置覆盖钢拱架及钢绞线的环形网,环形网的上方设置与环形网密贴的格栅网,相邻两榀钢拱架底部之间设置交叉撑杆。本实用新型制作安装方便,可以与桥梁设为一体,抗冲击能力强,强度大、重量轻、美观,而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洞内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1915385U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20285740.1
申请日:2010-08-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内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的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事先未能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加之水的侵入导致黄土湿陷,从而导致建筑物地基失稳而遭破坏或使道路、地下管线等被毁的事故称为黄土湿陷灾害。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的墙脚基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挤密桩孔,每个挤密桩孔内设置填料层,构成一个挤密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其施工设备简易轻便,施工工序简单,施工时震动较小,不仅能够满足隧道内消除基础黄土湿陷性的目的,同时能够保证隧道的支护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1738932U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20286588.9
申请日:2010-08-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支护结构。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较大变形甚至塌方事故,当前,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已成功应用预留核心土短台阶法解决开挖面积140m2的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以及采用CRD法解决埋深25m、开挖面积120m2的新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随着黄土隧道开挖断面的进一步加大,其施工难度及风险也逐步变大。本实用新型包括初期支护、拱墙二次衬砌、仰拱,沿隧道拱部的轮廓线设置有小导管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与拱墙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本实用新型在有效保证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其施工工序简单,开挖空间大,便于大型机械作业,隧道施工进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201412163Y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20033266.0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梁文灏 , 刘培硕 , 刘赪 , 李国良 , 杨国柱 , 李雷 , 赵秋林 , 谢君泰 , 黄双林 , 杨木高 , 李凌志 , 刘小刚 , 靳宝成 , 司剑钧 , 张剑 , 朵生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敞开式隧道掘进机施工的圆形隧道衬砌结构。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的隧道一般采用马蹄形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由于二次衬砌可以紧跟掌子面,所以初期支护受部分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短时间内可以组成整体共同受力。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断面为圆形,其底部铺设仰拱预制块,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层构成复合式衬砌拱墙;初期支护由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型钢钢架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轮廓为圆形,在隧道掘进机掘进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和仰拱预制块早期封闭成环,经济可靠的形成稳定的支护;后期二次衬砌、仰拱预制块及初期支护形成完整的结构,保证隧道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22559523U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21282569.7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便于清理的排水管,包括管体、主轴、螺旋输送杆、支撑件、粉碎机构、清理机构和过滤机构;支撑件设置在管体内,主轴设置在支撑件上,过滤机构设置在管体的内侧壁,且过滤机构套设在主轴外侧,螺旋输送杆、粉碎机构和清理机构均设置在主轴上,粉碎机构用于粉碎过滤机构一侧的堵塞物,清理机构位于过滤机构的另一侧,用于清理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撞击球和粉碎刀在隧道水流运输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地对较大的杂质进行破碎处理,保证了水流运输,避免了管体因较大杂质堵塞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3899008U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22445863.3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搭接的瓦楞型隧道防、排水板,所述防、排水板的板体面向衬砌的一面为衬砌侧,呈平面结构,面向围岩的一面为围岩侧,该面间隔设置有条形的凸棱,凸棱之间形成条形的导流槽;板体一端的连接部设置有凸起的公扣,另一端的连接部设置有内凹的母扣,公扣和母扣分别位于板体的两面,彼此插接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为围岩中地下水的排出提供了流动路径,加快了排出速度;瓦楞型结构增加防、排水板强度,不易被刺破,强度较高;采用将公扣直接卡入母扣的卡扣搭接形式,将现有技术先布置热熔垫块,再用电热压焊器进行焊接的施工工艺简化为直接利用公扣卡入母扣的搭接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防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0714728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1779103.7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钢拱架拱脚防沉降装置,设置在隧道围岩内侧,包括钢拱架连接板、固定底座,还包括调节基座、防沉降支架、液压千斤顶、支架固定脚、固定底座,液压千斤顶竖直固定在固定底座上端面,调节基座固定在钢拱架连接板下端面,调节基座底部竖直固定有万向球,液压千斤顶的顶杆顶部轴向固定有万向球座,防沉降支架设置为多个且分布在远离隧道围岩一侧,防沉降支架顶端铰连接在调节基座上,支架固定脚固定在防沉降支架末端;防沉降支架下部与液压千斤顶之间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底部固定在液压千斤顶外壁,液压缸的顶杆顶端铰连接在防沉降支架内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钢拱拱脚悬吊、沉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605199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1049055.1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土富水大断面隧道群下穿构筑物的加固结构,包括隧道上方既有构筑物和其下方的暗挖隧道洞群结构;隧道上方既有构筑物两侧的暗挖隧道端部施做有横向成排的垂直地层加固柔性桩,垂直地层加固柔性桩的加固宽度延伸到隧道开挖线外一定距离;隧道上方既有构筑物底部设置有水平的托底管棚;暗挖隧道两侧和拱顶设置有水平地层加固止水桩,端部与垂直地层加固柔性桩搭接;暗挖隧道外圈设置有暗挖超前管棚。本实用新型在软土及饱和富水地层中施工方便、防漏水性强,有利于暗挖隧道的安全施工,同时对控制隧道上方构筑物的沉降变形也十分有效,可以保证构筑物的正常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439059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20022522.0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变形围岩条件下隧道的消能支护结构。大变形围岩条件下隧道通常表现为围岩变形量大,容易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包括隧道开挖轮廓线内的钢拱架,钢拱架的节段之间设置有受压阻尼器;隧道围岩内环周设置有多个受拉锚杆,受拉锚杆端部通过受拉阻尼器固定于钢拱架的翼缘。在钢拱架容易产生变形、错台、扭曲等不利情况下,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受拉锚杆、受压阻尼器和受拉阻尼器与钢拱架的共同作用,在围岩压力释放的初期,达到边放边扛的效果,在围岩压力释放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增加钢拱架自身刚度的效果,确保隧道安全,并满足净空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4386625U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20024017.0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衡水中铁建工程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朵生君 , 牛斌 , 刘佩斯 , 王红续 , 陈花顺 , 马伟斌 , 谢君泰 , 谭永杰 , 金家康 , 张千里 , 胖涛 , 郭勇 , 付兵先 , 郭小雄 , 马超锋 , 邹文浩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水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环向缝用钢板自粘止水带。构成该止水带的技术方案包括由设置于镀锌钢板两侧的止水区和设置于其中部的能够伸长收缩的变形区构成,在构成所述止水区的镀锌钢板的与相应的隧道结构混凝土对应的一面或上下两面设置有高分子自粘胶层。该止水带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混凝土收缩变形造成结合面产生缝隙导致渗水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