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结构的建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79512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06862.4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结构的建造方法,其包括:连接两个主撑架且在两个主撑架的顶部安装第一波纹板,以制成预制支架,其中主撑架为拱形钢管;对围岩开挖以形成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高于第二台阶;将预制支架安装到第一台阶,并将预制支架固定至围岩;将多块第一波纹板安装至两个主撑架;开挖第一台阶,以使第一台阶的高度降低;在主撑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第一支腿段以支撑主撑架,并将多块第二波纹板安装至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支腿段,其中第一支腿段与主撑架连通;向第一支腿段和主撑架中注入混凝土;在第一支腿段、主撑架、第一波纹板和第二波纹板上设置初期支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隧道结构的支撑。

    隧道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795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07919.2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结构。该隧道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支撑结构连接于隧道壁;支撑结构包括两个钢管支架,两个钢管支架沿隧道纵向分布,钢管支架内填充有混凝土;钢管支架包括主撑架和两个支腿结构,主撑架为拱形,两个支腿结构分别连接于主撑架的两端以支撑主撑架;两个主撑架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波纹板,第一波纹板与主撑架可拆卸的连接;每纵向相邻的两个支腿结构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波纹板,第二波纹板与支腿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初期支护位于二次衬砌和支撑结构之间,钢管支架与初期支护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隧道结构的支撑。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3775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36331.5

    申请日:2016-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3 E21D11/3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方法,采用刚性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刚性接触,应力集中现象突出,易造成二次衬砌破坏。本发明包括封闭成环的初期支护,初期支护表面设置有缓冲层结构,缓冲层结构表面设置防水板,防水板表面施做二次衬砌;缓冲层结构表面布置热熔衬垫,通过射钉和金属环将热熔衬垫和缓冲层结构固定在初期支护的基面上。本发明在高地应力条件下施做缓冲层结构,使得二次衬砌均匀受力,同时其压缩变形可有效降低后期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压力,确保结构安全。

    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509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66080.0

    申请日:201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传统的山岭隧道软弱围岩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但对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效果不明显,受多工作面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基底软岩现象严重。本发明将隧道开挖面划分为12个工作面(左、右侧导坑上、下台阶,拱部左、右侧上、下台阶,中台阶,左、中、右侧仰拱),各工作面依次超前于下一工作面,循环开挖,各工作面开挖后分别施做各自的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封闭,并施做横撑、竖撑进行临时支撑。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保证了基底的稳定性和隧道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了隧道施工进度的要求,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适用于隧道围岩条件较为恶劣的富水粉细砂岩及土质地层,施工安全、方便、快捷。

    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509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66080.0

    申请日:201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岭软基隧道超前双导洞及其施工方法。传统的山岭隧道软弱围岩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但对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效果不明显,受多工作面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基底软岩现象严重。本发明将隧道开挖面划分为12个工作面(左、右侧导坑上、下台阶,拱部左、右侧上、下台阶,中台阶,左、中、右侧仰拱),各工作面依次超前于下一工作面,循环开挖,各工作面开挖后分别施做各自的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封闭,并施做横撑、竖撑进行临时支撑。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保证了基底的稳定性和隧道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了隧道施工进度的要求,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适用于隧道围岩条件较为恶劣的富水粉细砂岩及土质地层,施工安全、方便、快捷。

    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等级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111366690.9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等级划分方法,步骤如下:收集隧道工程基础资料,包括:隧道轴线方位角θ,隧道岩层、岩性,岩层倾角α,岩层走向方位角γ,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间的夹角β,岩层完整系数Kv;计算地应力影响因子S;计算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根据地应力影响因子S、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利用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判定方法,计算挤压性围岩隧道相对变形量ε;根据相对变形量ε,进行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等级划分。本发明采用地应力和围岩岩体变形两大因子对变形进行科学预测,参数获取简单、准确度高、便于操作,具有针对性强、划分方法简单、可靠的优点,提高了设计的精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