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8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72024.X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围岩加固和地基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与方法。该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包括注浆泵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物料箱以及注入组件,注浆泵箱具有第一浆液腔和第二浆液腔,第一浆液腔用于存储第一高聚物浆液,第二浆液腔用于存储第二高聚物浆液;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浆液泵连接;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浆液泵连接;物料箱用于容置实验岩土;注入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注入组件用于向物料箱中注入第一高聚物浆液和第二高聚物浆液。该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能够以不同的注浆角度进行注浆加固实验,以满足不同注浆角度的注浆加固实验要求。

    一种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8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87225.X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和监测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反力架和底座,底座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支墩,支墩上架设有衬砌结构;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伺服液压顶,多个伺服液压顶间隔设置于反力架上;控制装置包括操控台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多个伺服液压顶通过油路连通;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反力架上,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伺服液压顶的输出端。由此能够控制对衬砌结构的加载压力和速度,实现精细的控制对衬砌结构的加载,满足模拟出不同工况要求,监测装置能够准确监测衬砌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光固化玻纤加固混凝土试样组件及其制备装置、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8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82621.1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光固化玻纤加固混凝土试样组件及其制备装置、试验方法。光固化玻纤加固混凝土试样组件包括两个混凝土试件,以及粘结连接的玻璃纤维加固片,玻璃纤维加固片分布在混凝土试件的相对侧面;混凝土试件包括拉力杆、十字勾爪和混凝土体,拉力杆固定连接于十字勾爪的中部,混凝土体浇筑成型于拉力杆和十字勾爪的外部;拉力杆凸出混凝土体的端部为自由端,十字勾爪的端部朝拉力杆的自由端方向凸出设置,且两个混凝土试件的拉力杆的自由端呈相背布置。两个混凝土试件的拉力杆的自由端分别作为受力点,而中间的玻璃纤维加固片仅起到粘结约束作用,防止自由端存在受力薄弱点,从而能够真实地模拟拉伸剪切破坏过程。

    一种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及其施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8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74750.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及其施作方法,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包括衬砌、仰拱和抗浮墙趾。衬砌下方相对设置有两个基座,衬砌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排水管,仰拱下方设置有隧底排水结构,仰拱上方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中设置有中心水沟和第二横向排水管,隧底排水结构、第二横向排水管均与中心水沟连通,第二横向排水管与第一横向排水管连通,抗浮墙趾上设置有纵向排水管和第三横向排水管,第三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横向排水管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解决路堑式隧道明洞防排水系统易受压破损、堵塞失效、排水不畅进而诱发隧道水害等问题。

    一种海洋动力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80331.1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模拟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海洋动力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该海洋动力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箱、海水侵蚀单元、气候模拟单元和力加载装置,试验箱的底部设置有仿海底结构模型,仿海底结构模型用于支撑试验件;海水侵蚀单元包括承装有海水的沉淀池和循环机构,循环机构能将沉淀池内的海水在沉淀池和试验箱内循环流动,循环机构还能控制试验箱内海水的水位和流速;气候模拟单元能够对试验件进行紫外线照射、高温照射、海风模拟和雨雾模拟中的一种或多种;力加载装置用于对试验件加载预设方向的力。通过该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可以模拟复杂的海洋气候环境下的力加载试验,进而方便人们对岛礁基础设施、海底隧道等的研究。

    一种软岩隧道韧性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09786.9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韧性支护结构,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韧性层、初期支护层、柔性层和二次衬砌层,韧性层采用水泥基复合材料,柔性层设于初期支护层和二次衬砌层之间,采用低密度聚氨酯高聚物。本发明通过在初期支护层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柔性层和韧性层,能够减少高地应力围岩发生的变形,同时也会充分吸收围岩变形的形变能,进一步允许释放高地应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轮廓大小与形状均与软岩隧道普通段一致,因此施工成本低,且施工效率高。

    一种交通噪声地图的虚拟声再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012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86552.4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通噪声地图的虚拟声再现方法,是对现有交通噪声地图展示技术的一种有效补充。具体过程为:通过音频采集的方式,获得实际道路上不同车型在不同的车速下参考距离的噪声音频样本;对噪声音频样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在噪声地图的后台服务器端;获取前端噪声地图中虚拟声再现点位置信息和噪声数据;判断影响虚拟声再现点噪声值的路段,并确定这些路段的车型比例和车速信息数据;在后台服务器应用随机原理对再现点所需噪声样本进行数字化音频混音,并将数字化音频信号转换为混音音频文件;前端噪声地图调取并解析混音音频文件,实现交通噪声虚拟再现。本发明应用于交通噪声地图的虚拟声再现,弥补了传统噪声地图交通噪声不能同步展示的缺陷。

    一种基于空间剖分的声线束追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865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071831.8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nventor: 王海波 蔡铭 余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空间剖分的声线束追踪方法,是对现有声线束追踪法技术上的改进。具体过程为:采用四面体剖分对声音传播的全空间进行四面体剖分形成多个四面体空间,多个四面体空间构成四面体网格,为剖分后的四面体空间编号,四面体剖分技术符合声线束传播的空间几何规律;对四面体网格进行约束处理,恢复障碍物边界条件,并存储四面体网格各个要素;在剖分生成四面体网格后,对四面体空间采用递归方式的构建声线束树形结构;采用声线束追踪法在声线束树形结构中搜索所有节点并生成声音传播路径;对生成的声音传播路径计算声音衰减。本发明应用于复杂障碍物情况下三维声场的计算,可有效的解决高密度障碍物大区域声音计算时间效率过低的问题。

    一种判别声源指向性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639585U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20433963.X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判别声源指向性的监测装置,包括声音信号采集单元、声音信号处理单元和声音信号可视化单元,声音信号采集单元与声音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声音信号处理单元与声音信号可视化单元连接;声音信号采集单元由传声器阵列组成,传声器列阵由32个传声器和圆形框架组成,将圆形框架等分,分割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随机分布设置4个传声器,声音信号可视化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器,传声器阵列的输出端接声音信号处理单元,声音信号处理单元接声音信号可视化单元,声音信号经过声音信号处理单元后,将声音信息传输到声音信号可视化单元保存并形成声压分布图像显示。

    一种可控制温湿度伞形的烟草废料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917366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298647.2

    申请日:2014-06-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废料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控制温湿度伞形的烟草废料处理装置。一种可控制温湿度伞形的烟草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卸料机构、与卸料机构连接用于驱动卸料机构竖向移动的驱动装置,罐体下部设有卸料口,卸料机构设于卸料口内;罐体内设有挡板;卸料机构包括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卸料杆,设于卸料杆上用于耙下废料的伞形机构;卸料机构还包括撑杆、设于卸料杆杆体上能竖向移动的滑块,撑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伞形机构铰接;烟草废料处理装置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热交换器,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罐体的侧面,伸入罐体内部;热交换器设置于罐体内的中下部。该装置坚固耐用,操作简单,具备温湿度监测和调控功能,处理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