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8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87225.X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和监测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反力架和底座,底座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支墩,支墩上架设有衬砌结构;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伺服液压顶,多个伺服液压顶间隔设置于反力架上;控制装置包括操控台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多个伺服液压顶通过油路连通;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反力架上,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伺服液压顶的输出端。由此能够控制对衬砌结构的加载压力和速度,实现精细的控制对衬砌结构的加载,满足模拟出不同工况要求,监测装置能够准确监测衬砌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一种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210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498379.3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注浆封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泥层上钻孔;将模袋连接在钢护筒的内侧壁上;模袋沿钢护筒的内壁环绕设置,模袋具有腔体;将钢护筒竖直沉入钻孔内,钢护筒的上部位于海平面的上方;将桩体沉入钢护筒内,使得钢护筒和桩体之间形成环形的间隙;同时往腔体内注入第一反应材料和第二反应材料;第一反应材料和第二反应材料在腔体内反应,令模袋体积膨胀,使得模袋与桩体的外侧抵接,以封堵间隙;随后停止往腔体内注入第一反应材料和第二反应材料。本发明能解决无法确定桩体位于钢护筒中心处,导致间隙不均匀的问题。

    一种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210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98379.3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注浆封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泥层上钻孔;将模袋连接在钢护筒的内侧壁上;模袋沿钢护筒的内壁环绕设置,模袋具有腔体;将钢护筒竖直沉入钻孔内,钢护筒的上部位于海平面的上方;将桩体沉入钢护筒内,使得钢护筒和桩体之间形成环形的间隙;同时往腔体内注入第一反应材料和第二反应材料;第一反应材料和第二反应材料在腔体内反应,令模袋体积膨胀,使得模袋与桩体的外侧抵接,以封堵间隙;随后停止往腔体内注入第一反应材料和第二反应材料。本发明能解决无法确定桩体位于钢护筒中心处,导致间隙不均匀的问题。

    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2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93808.8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注浆封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封堵袋连接在钢护筒的一端内侧;将第二封堵袋连接在钢护筒的另一端的内侧;将钢护筒竖直设置在钻孔内;将桩体竖直放置在钢护筒内,且桩体和钢护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间隙;第一封堵袋和第二封堵袋均位于间隙内;往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注料,第一封堵袋和第二封堵袋体积膨胀,第一封堵袋和第二封堵袋均与桩体的外侧和钢护筒的内侧抵接;第一封堵袋、第二封堵袋、钢护筒和桩体共同围设成密闭的注料腔;往注料腔内注入注浆材料,完成封堵。本发明能解决因环形间隙大小不均匀导致的封底难度大的问题。

    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210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493808.8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注浆封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桩基注浆封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封堵袋连接在钢护筒的一端内侧;将第二封堵袋连接在钢护筒的另一端的内侧;将钢护筒竖直设置在钻孔内;将桩体竖直放置在钢护筒内,且桩体和钢护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间隙;第一封堵袋和第二封堵袋均位于间隙内;往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注料,第一封堵袋和第二封堵袋体积膨胀,第一封堵袋和第二封堵袋均与桩体的外侧和钢护筒的内侧抵接;第一封堵袋、第二封堵袋、钢护筒和桩体共同围设成密闭的注料腔;往注料腔内注入注浆材料,完成封堵。本发明能解决因环形间隙大小不均匀导致的封底难度大的问题。

    一种聚氨酯渗透注浆扩散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3979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93801.6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渗透注浆扩散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待注入多孔介质的物理属性数据,构建聚氨酯在待注入多孔介质中渗透注浆扩散的几何模型;采用理查兹方程和多孔介质稀物质传递方程建立几何模型的物理场,根据物理场得到的几何模型的材料属性参数,对几何模型进行调整;设置调整后的几何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值,并基于局部细化方法对调整后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渗透注浆扩散仿真模型;根据瞬态求解器求解渗透注浆扩散仿真模型,完成聚氨酯在多孔介质中渗透注浆扩散的模拟。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浆液扩散过程建模的准确性。

    一种冻土区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712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15717.8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冻土区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冻土区路基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下部路基、第一隔热层和上部路基,第一隔热层的中部低,且第一隔热层的两侧逐渐升高,下部路基的上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开口与第一隔热层最低处上下相对,下部路基中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的水排出的排水管;下部路基中的水分在第一隔热层的下端凝结后,因重力和吸附作用沿着第一隔热层的下端从两侧较高的位置处向中部交较低的位置处流动,并流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出集水槽;因此,本发明的冻土区路基结构能够将第一隔热层下端的凝结水及时排出,避免了下部路基的土质软化,进而保证了路基的安全。

    一种装配式辅助传感器定位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47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15700.7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辅助传感器定位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固定的第一卡尺和第二卡尺;第一卡尺的一侧设有第一刻度,第一卡尺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刻度和多个第一凹槽均沿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卡尺垂直连接固定有第一稳定尺;第二卡尺的一侧设有第二刻度,第二卡尺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刻度和多个第二凹槽均沿长度方向布置,第二卡尺垂直连接固定有第二稳定尺,第二稳定尺的尺面与第一稳定尺的尺面均在同一面上;多个第一凹槽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定位杆,多个第二凹槽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环,定位环用于连接固定传感器;解决传统方法精度不足、耗时耗力、操作难和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缓冲层参数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622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9063.8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冲层参数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隧道的隧道属性信息和围岩属性信息;隧道属性信息包括:目标隧道的尺寸参数和力学参数;围岩属性信息包括:目标隧道的岩体的力学参数;根据隧道属性信息和围岩属性信息确定缓冲层关联信息;缓冲层关联信息包括:缓冲层厚度和缓冲层压缩应变;在缓冲层关联信息符合缓冲层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将缓冲层关联信息作为在目标隧道中构建喷涂聚氨酯缓冲层的目标参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隧道属性参数和围岩属性参数提前预测缓冲层参数,并根据缓冲层参数确定相应的检测结果,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缩短隧道施工的准备周期。

    一种实验室冲刷地形获取方法、介质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9915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57101.0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地形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验室冲刷地形获取方法、介质及终端,包括:获取冲刷地形的高清二维照片;通过Meshroom软件基于AliceVision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框架进行三维重建和图像追踪,并基于SFM和MVS方法进行地形重建;将重建的地形保存为obj格式文件,通过Meshlab软件对重建后的地形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文件导出为Polygon File Format格式的三维云图文件后,再通过作图代码或作图软件,生成地形等高线。本发明地形重建耗时较短,可操作性较强,地形重建效率和获取的冲刷地形准确性高,可在无地形扫描设备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地形扫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