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6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23717.5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囊式隧道模型试验加载装置,包括试验土箱和气囊式加载机构,底板、顶板、前端板、后端板和两个侧板围设形成用于设置土体的试验腔,顶板覆设在土体的顶面,第一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侧部,第二侧板覆设在土体的侧部,土体内埋设有隧道支护模型;气囊式加载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竖向加载组件和水平加载组件,竖向薄膜气囊与顶板连接并能压紧顶板;水平薄膜气囊与第二侧板连接并能压紧第二侧板;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气囊式隧道模型试验加载装置的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竖向加载与水平加载双向加载施压,模拟隧道开挖的真实应力情况,采用气囊式加载,操作方便简单,能稳定、持续地提供加载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23321.7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岩石非均质性的近场动力学建模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岩石样品,并将目标岩石样品根据voronoi泰森多边形划分,得到多个voronoi泰森多边形区域;将各voroni泰森多边形区域进行物质点离散处理,得到对应的多个离散物质点;将各离散物质点通过Monte‑Carlo方法生成对应的随机节理线段并统计当前生成的的随机节理线段穿过的不同键的个数;依次判断生成的随机节理线段穿过的不同键的个数是否满足预设数量要求;若满足,则保留当前节理线段并统计,直至统计数量达到设定值,得到含有随机节理线段的非均质岩石近场动力学模型。本发明旨在精准反应岩石内部实际力学性能及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4434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60694.8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主动土压力模拟装置及方法,主动土压力模拟装置包括模拟组件、加载组件、量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模拟组件包括模型箱、护板和多个支撑件,模型箱的内壁与护板之间设置有实验土,支撑件的一端与护板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模型箱的内壁上;加载组件包括多个牵引机构和多根拉索,拉索的一端与护板连接,另一端与牵引机构连接;量测组件包括轴力测量机构、应力测量机构、应变测量机构;控制组件与加载组件和量测组件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牵引机构的运行,且能够传输轴力测量机构、应力测量机构和应变测量机构测量的实时数据。由此能够模拟出土体对护板不同区域的土压力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区域支撑件上的轴向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2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9063.8
申请日:2024-06-27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1B21/08 , G01B21/3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冲层参数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隧道的隧道属性信息和围岩属性信息;隧道属性信息包括:目标隧道的尺寸参数和力学参数;围岩属性信息包括:目标隧道的岩体的力学参数;根据隧道属性信息和围岩属性信息确定缓冲层关联信息;缓冲层关联信息包括:缓冲层厚度和缓冲层压缩应变;在缓冲层关联信息符合缓冲层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将缓冲层关联信息作为在目标隧道中构建喷涂聚氨酯缓冲层的目标参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隧道属性参数和围岩属性参数提前预测缓冲层参数,并根据缓冲层参数确定相应的检测结果,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缩短隧道施工的准备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58799.7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隧道衬砌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设计水位;设计围岩外缘半径和围岩外缘水力势;拟定初期支护厚度和注浆圈厚度;计算初期支护渗水量;设定隧道地下水允许排放量,并更新初期支护渗水量;计算二次衬砌水压荷载;确定二次衬砌参数。该系统包括设计水位确定模块、围岩外缘半径设计模块、初期支护厚度和注浆圈厚度拟定模块、初期支护渗水量计算模块、初期支护渗水量更新模块、载荷计算模块和参数确定模块。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准确计算“堵水限排”条件下的富水隧道水压荷载,并保证衬砌设计的合理性和隧道结构安全。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设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603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46868.7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岩土体位移自动化监测装置与方法,该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导模块、位移采集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位移传导模块包括传导绳和套管,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多个方向不同的引导通道,多根传导绳自开口穿入套管并自多个引导通道分别穿出套管,传导绳穿出引导通道的一端连接有锚头;位移采集模块与传导绳远离锚头的一端连接,用于监测锚头的位移变化;数据处理模块与位移采集模块连接,以对位移采集模块获得的位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上述监测装置和监测方法能够对同一监测点的多方向测量,且结构紧凑,集成化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52077.0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的近场动力学模拟方法及系统,将包括衬砌和围岩的分析模型离散为空间中的物质点,并在衬砌的内壁和围岩的外壁设置附加边界层作为施加边界条件的对象;对物质点配置不同的材料属性,并在材料属性为衬砌的情况下,构建脆性本构力函数;在材料属性为围岩的情况下,构建塑性本构力函数;基于脆性本构力函数和塑性本构力函数构建近场动力学方程;在附加边界层施加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近场动力学方程迭代求解物质点的键伸长率,并基于键伸长率确定全局损伤程度,直至满足预设迭代步数,以实现地下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的近场动力学模拟。能够更科学地还原地下结构材料的特性,准确模拟地下硐室开裂演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8171.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梁的近场动力学非均质模拟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混凝土梁的分析模型,并将所述分析模型离散为空间中的物质点;对所述物质点进行遍历,将所述分析模型的范围划分为骨料颗粒区和非骨料颗粒区,其中,所述骨料颗粒区包括尺寸不同的骨料颗粒,所述非骨料颗粒区包括所述骨料颗粒区之间的间隙;根据所述物质点在所述分析模型上的范围,对所述物质点配置不同的材料属性,其中,所述骨料颗粒区的物质点配置骨料材料属性,所述非骨料颗粒区的物质点配置基质材料属性;根据所述材料属性,进行所述混凝土梁的近场动力学非均质模拟。还原真实情况下骨料颗粒分布情况,提高模拟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72024.X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围岩加固和地基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与方法。该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包括注浆泵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物料箱以及注入组件,注浆泵箱具有第一浆液腔和第二浆液腔,第一浆液腔用于存储第一高聚物浆液,第二浆液腔用于存储第二高聚物浆液;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浆液泵连接;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浆液泵连接;物料箱用于容置实验岩土;注入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注入组件用于向物料箱中注入第一高聚物浆液和第二高聚物浆液。该高聚物软弱岩土体旋喷注浆加固实验装置能够以不同的注浆角度进行注浆加固实验,以满足不同注浆角度的注浆加固实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87225.X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隧道衬砌加载试验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和监测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反力架和底座,底座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支墩,支墩上架设有衬砌结构;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伺服液压顶,多个伺服液压顶间隔设置于反力架上;控制装置包括操控台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多个伺服液压顶通过油路连通;监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反力架上,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伺服液压顶的输出端。由此能够控制对衬砌结构的加载压力和速度,实现精细的控制对衬砌结构的加载,满足模拟出不同工况要求,监测装置能够准确监测衬砌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