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1889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574750.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及其施作方法,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包括衬砌、仰拱和抗浮墙趾。衬砌下方相对设置有两个基座,衬砌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排水管,仰拱下方设置有隧底排水结构,仰拱上方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中设置有中心水沟和第二横向排水管,隧底排水结构、第二横向排水管均与中心水沟连通,第二横向排水管与第一横向排水管连通,抗浮墙趾上设置有纵向排水管和第三横向排水管,第三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横向排水管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解决路堑式隧道明洞防排水系统易受压破损、堵塞失效、排水不畅进而诱发隧道水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65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74788.2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锁口圈梁和大管棚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作方法,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竖井锁口圈梁和大管棚联合支护结构包括:锁口圈梁部,包括底层锁口圈梁和顶层锁口圈梁,底层锁口圈梁为若干个底层锁口圈梁块拼接成的框型结构,顶层锁口圈梁叠置于底层锁口圈梁上,顶层锁口圈梁为若干个顶层锁口圈梁块拼接成的框型结构;大管棚部,包括若干个钢管件,每一钢管件的上端与底层锁口圈梁连接,每一钢管件的下端能够延伸至地层内。本发明的锁口圈梁部为预制结构,装配式施工保障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锁口圈梁部和大管棚部及注浆体形成一个整体刚性受力体系,提高了接口工程锁口圈梁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59000.6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深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土石分算原则将矩形深竖井围岩压力分为覆土段矩形深竖井土压力和基岩段矩形深竖井围岩压力;基于有黏聚力的库伦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覆土段矩形深竖井土压力;基于隧道围岩压力理论计算基岩段矩形深竖井的浅埋位置围岩压力和深埋位置围岩压力。该系统包括土石分算模块、覆土段计算模块和基岩段计算模块。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针对上面覆土、下面基岩地层的矩形深竖井实现高精度、贴合实际的深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设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74750.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及其施作方法,半装配式明洞防排水系统包括衬砌、仰拱和抗浮墙趾。衬砌下方相对设置有两个基座,衬砌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排水管,仰拱下方设置有隧底排水结构,仰拱上方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中设置有中心水沟和第二横向排水管,隧底排水结构、第二横向排水管均与中心水沟连通,第二横向排水管与第一横向排水管连通,抗浮墙趾上设置有纵向排水管和第三横向排水管,第三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横向排水管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解决路堑式隧道明洞防排水系统易受压破损、堵塞失效、排水不畅进而诱发隧道水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85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78473.9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旋喷注浆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制作模拟岩土的加载系统、用于对模拟岩土进行注浆操作的旋喷系统、注浆系统、空气压缩机和用于控制注浆参数的控制系统;所述旋喷系统包括注浆杆和方位组件,所述注浆杆端部设置在旋转接头上,所述旋转接头设置在方位组件中,所述旋转接头用于控制注浆杆轴向转动,所述注浆杆还分别与注浆系统、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注浆系统包括用于放置A料、B料的贮料箱、注沙组件和与贮料箱连接的注浆机,所述注浆机还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对旋喷系统、注浆系统、空气压缩机进行调控。本发明旨在实现模拟隧道实际旋喷注浆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7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78195.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岩石注浆加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视化交叉裂隙动水注浆试验装置及方法,采用具有与天然土内摩擦角、形变特性以及流动边界效应等土力性质与水力性质相近的透明土材料,能够真实模拟实际地层中的水流及浆液流动状态,显著提升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填土箱的分层注水设计,实现了在不同饱水状态地层中交叉裂隙注浆行为规律的全面观测,有效再现了复杂水文条件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在注浆过程中引入具有观测优势的示踪剂,大幅增强了对浆液扩散路径、范围及流速变化的可视化观测能力。本发明能够直观地观察浆液在较深裂隙和较大模型中的扩散路径、拓展范围及注浆效果,大大提高了注浆效果,为优化注浆工艺和预测注浆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58799.7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隧道衬砌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设计水位;设计围岩外缘半径和围岩外缘水力势;拟定初期支护厚度和注浆圈厚度;计算初期支护渗水量;设定隧道地下水允许排放量,并更新初期支护渗水量;计算二次衬砌水压荷载;确定二次衬砌参数。该系统包括设计水位确定模块、围岩外缘半径设计模块、初期支护厚度和注浆圈厚度拟定模块、初期支护渗水量计算模块、初期支护渗水量更新模块、载荷计算模块和参数确定模块。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准确计算“堵水限排”条件下的富水隧道水压荷载,并保证衬砌设计的合理性和隧道结构安全。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设计技术领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