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电池保护系统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969359U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23199500.2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电池保护系统,包括:车辆的电池控制电路、连入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蓄电池组耦合连接的电压检测组件;若所述蓄电池的实际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阈值,则所述电压检测组件呈现第一组件形态,以及所述电池控制电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所述蓄电池组为车辆负载供电;若所述蓄电池的实际电压值小于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则所述电压检测组件呈现第二组件形态,以及所述电池控制电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电池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所述蓄电池组停止为车辆负载供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节约了空间和成本,解决了蓄电池组过放电导致的欠压问题,延长了蓄电池寿命。

    电池包箱盖及电池包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628099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2130728.3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包箱盖及电池包。该电池包箱盖包括箱盖本体和检修盖,箱盖本体上开设有检修孔,检修盖转动连接于箱盖本体,检修盖用于封闭检修孔,检修盖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移动式照明结构,移动式照明结构用于检修时照明。箱盖本体的检修孔是根据电池包箱体内部需要定期检修或者易损件的位置进行开口,能够便于进行检修,检修盖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移动式照明结构,具有较大的照明范围,能够在人员对电池包内部进行检修时提供充足的照明,便于人员看清内部部件,不仅提升检修效率,还能够确保检修效果,避免外置的照明设备掉落对内部部件造成损伤。

    液冷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77302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502972.3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液冷电池箱和动力电池,该液冷电池箱包括液冷板和箱盖,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密封板,液冷板本体内设有流道,流道包括间隔分布的液冷流道和导热流道,密封板密封连接于液冷板本体的四周并封闭流道,导热流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液冷流道的管接头设置于液冷板本体沿厚度方向的上端面;箱盖盖设于液冷板,且管接头位于箱盖和液冷板形成的容纳腔外。该液冷电池箱,避免由于管接头导致的液冷板本体的厚度加大的问题,对于承载相同体积和重量大小的电池模组而言,能够减小液冷板本体的厚度,从而减小了液冷板本体的体积、重量和生产成本,且能避免由于液冷流道和导热流道泄漏造成的液冷板失效的风险,提高了液冷板的使用性能。

    电池箱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320173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2484437.8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具有开口,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电芯;上盖,所述上盖包括盖板以及于所述盖板的顶面凸出设置栏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具有栏板围绕形成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与所述电芯连接的电气组件;检修盖,所述检修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槽口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密封性良好的电池箱。在不影响内部电芯正常性能的情况下,便于检修,满足了其密封性和对重量的要求,保证了内部电芯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效率。

    蓄电池的冷却板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0006860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402369.3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的冷却板安装结构,包括由多个单体蓄电池组成的蓄电池模组,以及贴附于蓄电池模组宽度方向的侧面上的侧冷却板,侧冷却板包括贴附于蓄电池模组上的导热板和贴附于导热板板面上的冷却液流通通道。由侧冷却板对蓄电池模组的侧面贴合,蓄电池模组的热量经导热板传递后,由冷却液流通通道导出,蓄电池模组与侧冷却板之间具有较大冷却面积,可进行有效冷却散热,同时由侧冷却板的导热板与蓄电池模组的侧面相贴合,其可作蓄电池模组的承力部件,同时实现对蓄电池模组的侧面防护和冷却散热功能,简化了蓄电池模组的装配结构,简化了蓄电池包的装配工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

    刀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65680U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23299298.4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刀片电池及用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刀片电池包括至少两个堆叠设置的刀片电池模组,刀片电池模组包括刀片电池组件和端板组件,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设于刀片电池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相反两侧,沿至少两个刀片电池模组的堆叠方向,第一端板的相反两侧和第二端板的相反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相邻的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第一方向垂直于堆叠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刀片电池,能够提升整体刀片电池的电池容量,还能够保证各个刀片电池模组之间的稳固性以及连接位置的准确性。

    液冷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627927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2111109.X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电池箱及动力电池。液冷电池箱包括液冷板、管接头和箱盖,分隔板的设置能够将流道板与液冷板主体形成的流道腔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管接头位于分隔板的两侧,能够防止进入流道腔内的冷却液直接流出,由于流道槽为波形结构槽,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冷却液在流道腔内的行走路径变短,这样液冷板整体的压降减小,且波形结构槽的流场分布均匀,进而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电池箱、动力电池及车辆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77369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596583.1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及车辆,电池箱包括底板、上盖和前面板,前面板设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与底板连接,上盖为箱体结构,上盖的相邻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前面板与上盖相连封堵第一开口,底板与上盖相连封堵第二开口;前面板设有用于安装高低压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组装动力电池时,通过第一翻边将前面板安装于底板,将高低压连接器安装于前面板,再将高低压连接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相连,安装电池模组;最后罩上上盖,将上盖连接于底板和前面板。能够简化电池箱的结构,只需为前面板配设一个第一翻边,即可更改动力电池的组装顺序,简化高低压连接器的组装,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电容器模组电压均衡电路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6981536U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22390314.5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容器模组电压均衡电路及其系统。电容器模组电压均衡电路包括:分压电路、电压检测器和均衡调节电路。电压检测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单体电容的第二极连接;电压检测器用于在采集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分压信号等于均衡开启电压时改变自身的工作状态,并在自身的输出端输出均衡控制信号。均衡调节电路的控制端与电压检测器的输出端连接;均衡调节电路用于根据均衡控制信号改变自身的工作状态,并将单体电容的电压调节至目标电压,以此防止了单体电容电压过高而损坏单体电容,进而保证了电容器模组单体间电压较好的一致性,实现了电容器模组电压的良好均衡。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571458U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20414098.3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绝缘框架和排布在绝缘框架内的多个单体蓄电池,绝缘框架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注塑成型的十字型隔板和沿绝缘框架的周向布置的紧固带;十字型隔板用于将绝缘框架划分为四个均布的蓄电池放置区域;紧固带用于对放满单体蓄电池的绝缘框架进行整体周向打紧。上述蓄电池模组结构,在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底板与十字型隔板由绝缘材质一体注塑成型后,仅需将单体蓄电池放入绝缘框架内,然后采用紧固带进行打紧即可完成整个蓄电池模组的生产装配,相比于传统的合金焊接工艺而言,大大简化了生产装配工艺,同时降低了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