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岩土工程综合勘察信息解译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7921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911302274.5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岩土工程综合勘察信息解译方法,实现了基于BIM技术的综合勘察成果三维解译,对勘察成果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的整合。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建立统一的项目数据库,并存储数据;调入地形CAD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解译,得到解译信息:对外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三维解译;根据高密度电法测线进行三维解译,建立区间地层分段三维解译多线段;根据地震波法设置反射系数值,建立反演三维等值面;读入钻探钻孔数据,根据地层属性建立三维钻孔模型;根据解译信息建立勘察成果综合模型,进行权重赋值及三维地质曲面插值拟合;根据地形面建立地质体,对地质曲面进行布尔运算获得分层分块的地质体。

    一种爬壁型隧道结构检测与运维智能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34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63076.0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爬壁型隧道结构检测与运维智能机器人及工作方法,包括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两侧设有地质雷达模块,顶部通过机械臂连接图像采集模块,底部设有柔性密封裙;机器人主体通过传输天线与远程控制端无线通讯;机器人主体包括开口朝向隧道衬砌内壁面的负压真空腔,负压真空腔顶部设有与负压真空腔内部连通的负压风扇,负压真空腔内部设有行走单元,柔性密封裙位于负压真空腔开口一侧的边缘,地质雷达模块位于负压真空腔两侧,地质雷达模块的检测端朝向隧道衬砌内壁面且检测端所在平面与负压真空腔开口边缘平齐。能够使机器人在隧道衬砌壁面上运行的同时完成隧道结构检测,在不影响隧道内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检测。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低能见度通行车辆引导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976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46642.3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低能见度通行车辆引导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信息感知模块,用于采集车辆及路域环境、交通状态的实时信息;协同计算模块,基于路侧数据和车端数据进行协同计算,通过数据融合精准感知路域和车流信息,并规划推荐路径;数字孪生模块,基于感知数据和基础设施模型构建真实物理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的精准映射;多模式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蜂窝通信或直连通信的方式实现车路云的信息交互;通过多传感设备及协同计算全面感知环境、道路、交通状态,根据信息等级采用不同传输模式进行信息传递,最终以基于增强现实的信息发布实现超视距的路域信息服务和路径引导。

    一种路面裂缝特征值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079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590934.X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裂缝特征值的提取方法,属于图像特征值提取领域。该方法包括:A、路面图像采集;B、图像降噪;C、扫描窗口遍历图像计算特征值;逐张对降噪后的裂缝图像进行扫描,扫描窗口按照k种3×3的矩形特征模板对路面图像扫描k遍,每一遍的扫描过程为从图像左上角起始坐标(0,0)开始扫描,并计算出特征值;D、训练分类器;将得到的k类特征值训练分类器,得到用于路面裂缝识别的级联分类器;E、利用步骤D得到的级联分类器检测路面图像中是否包含裂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路面裂缝特征值的提取方法能够更好的适应路面裂缝的特点,特征值提取更加准确、高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基于太阳能光热转化和光电转化的集热储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8926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41097.1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热转化和光电转化的集热储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板、储热器、泵送装置、热量传输导管和导热线圈,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所述热量传输导管与所述泵送装置相连,形成光热转化回路;所述泵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热器内部,所述储热器的壁面为双层结构,所述导热线圈设于所述储热器底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板相连,形成光电转化回路;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高效率的光热转化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于所述储热器中。由所述热量传输导管在储热器内部实现热交换,在螺旋传输导管的合理螺旋角下利用导热介质自重实现液体流动换热,可减少泵送装置的能量消耗。利用涡流加热原理对储热器进行加热,增加了热效率,加速了储热材料温度的提升。

    一种超密实材料的全自动搅拌装置及搅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700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53242.6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搅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密实材料的全自动搅拌装置及搅拌工艺;通过设置超频振动驱动装置驱动叶片进行振动,极大促进了拌合物内气泡的顺利排出,并通过设置气压控制装置实现负压搅拌,可大幅降低拌合物的气泡含量,有效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气压控制装置的设置可根据试验需要,实现在不同气压下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全自动的搅拌,实现混凝土在负压或高压下以设定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率下拌合,并能够使料仓、外加剂仓与搅拌室之间产生压差,调节粉料、集料、拌合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入搅拌室内的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