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31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17243.1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山东山科蓝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4D15/00 , F24D18/00 , F24D19/00 , F24S10/70 , F24S20/00 , H02S40/44 , H02S40/42 , F24D101/50 , F24D1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应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VT光伏水基热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组件、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热能进行利用的光热组件和用于给室内循环供暖的热循环组件,光热组件固定连接在光伏组件的背面,热循环组件与光热组件连接,热循环组件与光热组件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光伏组件和光热组件一体连接,将光伏组件和光热组件放置于室外,热循环组件置于室内,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组件并产生大量的热量,光热组件在光伏组件背面吸收热量,光热组件将热量传导至热循环组件,热循环组件对低温空气进行加热并吹出,能够快速对室内进行升温,导热介质循环同时还能对光伏组件进行降温。
-
公开(公告)号:CN1195328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5380.7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V/T耦合地源热泵供热方法,包括:利用PV/T高效耦合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实现为用户供暖;该系统包括:蓄热水箱、地源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器、电加热装置、储液罐;该方法包括:检测蓄热水箱的温度,根据蓄热水箱的温度,确定地源热泵机组侧的用户侧循环水走向和/或地源侧循环水走向,并根据用户侧循环水走向和/或地源侧循环水走向,实现给用户侧供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地源热泵机组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519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60790.1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尹宝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可调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包括玻璃盖板、太阳能电池板、透明背板、液体通道、百叶装置、金属框架、空气夹层、热溶胶膜、铝膜、硅胶及控制器;液体通道经铝膜绕管包裹后粘连在透明背板下方形成集热装置,玻璃盖板、太阳能电池板和集热装置之间用导热溶胶上下依次连接,PVT组件固定在金属框架内侧上部,百叶装置设置在金属框内侧下部,百叶装置通过传动轴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利用可升降调节的保温百叶装置代替传统的保温层,在夏季高温工况下打开百叶装置的百叶帘使光伏板降温,提高光伏板的光电转化效率;在冬季关闭百叶装置的百叶帘抵御外界冷空气的影响,保证集热装置的集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4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98264.9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源梯级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管道固定连接收集板,收集板紧密压合光伏发电板,光伏发电板所转换的直流电,经由断路器和直流接触器的调控,被安全地储存至蓄电池组中,温度传感器则负责监控光伏发电板的平均温度,以确保系统高效且安全地运行,收集板一端固定连接排水管,同时本发明将空气流道PV/T模块、热泵模块以及ORC发电模块构建成能源梯级利用一体化装置,解决了单一光伏电池板高温时发电效率低下的问题,把光伏电池板产生以及未利用的热能作为热泵系统的低温热源,热泵转换成的高温热能可以用于ORC发电,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并提高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85945.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多工况的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定日镜组件、依次连接的发电模块、储能模块和塔式集热器;定日镜组件包括U形结构和支架,U形结构的迎光面朝向塔式集热器倾斜设置,将太阳光反射至塔式集热器,U形结构内部设置选择性反射镜、空气夹层、光伏电池、翅片散热器和蓄水槽,选择性反射镜上设有涂层,选择性反射镜的周围设有回形腔;U形结构的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回形腔、空气夹层和翅片散热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电动挡板;蓄水槽中设有水泵、水工质。本发明能够决光伏光热发电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414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27877.3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光热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道风耦合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光伏余热回收模块、热水模块及地道风模块;方法包括将太阳能转化为空气的热能和电能,空气的热能用于给流入的空气加热,电能在经过处理后供用电使用;并实时采集太阳能温度变化率,将采集到的温度变化率数据输出;接收加热后的空气,并利用加热后的空气对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输出,以供生活用水使用或供地暖使用;接受采集到的太阳能温度变化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控制进风量,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并在引入的过程中对空气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空气输送到地道中,沿多个地道最终流向光伏板集热器进行加热。本发明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900561.6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河北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4F5/00 , F24F7/003 , F24F13/30 , F24D18/00 , H02S10/30 , H02S20/30 , H02S40/44 , F24S30/42 , F24D10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供电的环境一体机,包括:箱体,箱体设置在屋面上,箱体的顶面设置有光伏装置,箱体内腔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上设置有串联的电池组,电池组通过光伏控制器与光伏装置电性连接,电池组分别通过逆变器与环境一体机本体和市电网电性连接;电池组外设置水冷装置,电池组的顶部设置风冷装置,箱体的内腔另一侧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的一端与环境一体机本体的室外进风腔连通设置,换热装置的另一端与风冷装置连通设置,水冷装置通过补水装置与储水箱内腔连通设置。本发明可实现光伏发电与市电相结合的共网式混合供电,提高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365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90404.0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
IPC: F24S10/70 , F24S30/425 , H02S40/44 , H02S20/32 , H02S4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体化热管型PVT组件,包括活动集热器和两组固定集热器,每组固定集热器均包括一号光伏件和一号换热件,活动集热器包括衔接主管、换热主管和若干个二号换热件,两个固定集热器之间设有转轴,活动集热器的两侧均设有弧形导向架,每个二号换热件均包括一号支管和二号光伏件,衔接主管上设有旋转机构,弧形导向架的下方设有牵引机构,转轴的两侧均设有配液阀。本装置的集热器分为活动集热器和两个固定集热器,在一天的阳光照射中,活动集热器会进行一次翻转,在活动集热器翻转时,每个二号换热件会自转,以此确保二号换热件的光伏面始终朝向阳光,最终延长光伏板的照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64236.X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高效热管堆热光伏电源系统。该高效热管堆热光伏电源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热源体、热管、辐射器、过滤器‑光电晶元集成体、散热系统、保温系统、热管反应堆,其中,保温系统包括:辐射反射屏、间隔层和最外层保温层;辐射反射屏和间隔层交替堆叠式排布,最外层覆盖最外层保温层;热管、热源体和辐射器通过热传导进行换热;辐射器和过滤器‑光电晶元集成体通过热辐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过滤器‑光电晶元集成体通过散热系统进行散热。该实施方式可以为深海探测器提供更大功率的能量供给以及更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084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11410.2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光谱利用的太阳能屋顶系统,包括:作为屋顶的保温基底,保温基底上开设有敞口;透明光伏盖板设置在保温基底外,透明光伏盖板与保温基底之间形成空气流道;导流通道开设在保温基底处,导流通道连通室内、空气流道;空气流道的进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一阻流隔板,空气流道的出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二阻流隔板,导流通道位于室内的一端设置有可开闭的第四阻流隔板,敞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三阻流隔板;利用紫外光驱动TiO2产生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有效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杀菌,与市场上的电驱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相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此外本发明与传统屋顶耦合,不占用多余空间,具有更低的制作和维护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