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生物肥料生产用能量回收再循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9127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29213.4

    申请日:2024-08-16

    发明人: 赵俊杰 陈书琪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生物肥料生产用能量回收再循环设备,涉及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能量回收利用组件,且能量回收利用组件通过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来维持生物肥料发酵时微生物的活性并对产生的多余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操作。本发明在将需要发酵的生物肥料倒入玻璃挡罩中后,通过移动组件向下拉动光热膜覆盖在玻璃板上,使得太阳光线能够透过玻璃板照射在光热膜的表面,然后经由光热膜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并透过玻璃挡罩传递给发酵罐内的生物肥料,以维持其发酵所需的温度,而多余的热量可以通过玻璃挡罩内中空层中的导热介质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能够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热能。

    一种生物质能与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35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010640112.9

    申请日:2020-07-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能与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生物质能源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生物质气化装置、导热油锅炉、热用户及导热油槽,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内设有第一盘管,所述导热油锅炉内设有第二盘管,所述导热油槽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盘管连接,所述第一管路设有支路,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二盘管连接,所述第二盘管出口设有第二盘管出油管,所述第二盘管出油经三角温度调节阀、第三管路与热用户连接,所述热用户通过第四管路与导热油槽连接,所述导热油槽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能量收集装置连接。本发明将生物质能与太阳能有机的结合,并根据温度变化调整导热油循环路线,节能又环保。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太阳能储能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79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40811.1

    申请日:2024-08-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太阳能储能系统及方法,该储能系统包括双重汇集结构,包括顶部具有多太阳能聚焦镜和周围环绕的太阳能聚光板,利用所述太阳能聚光板将照射在太阳能聚光板上的太阳辐射反射并汇聚,使太阳辐射高度聚光,照射到储能系统侧面,能够有效地收集太阳能热量以加热液态金属,并且能承受住相应的工作温度,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间为真空层,起到保温作用,使液态金属中储存的热量不向外散失,并且在保温的同时仍能接收太阳辐射,换热盘管采用外表面镀氧化铝的铜管,形状为环绕的圆盘形,提高了换热效率,且换热介质经进出两次环绕路径再送出,换热充分,换热盘管与温度最高、密度最小的液态金属进行换热。

    一种基于定向传光的太阳能集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811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811004096.3

    申请日:2018-08-3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定向传光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菲涅尔透镜在水平旋转台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太阳光线方位角的调整,在旋转固定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太阳光线高度角的调整,将菲涅尔透镜的聚光焦点与定向调节器的焦点重合,通过定向调节器和导光管对太阳光线进行聚光和传输,实现了太阳能的聚光集热,不需要经过多次的太阳光线反射和折射,避免了太阳能能量的损失,同时不需要使用输油管道进行热传输,也不需要大功率油泵的动力装置,降低了系统的能量损耗;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集热系统,不需要使用光缆进行光的传输和蓄热,而是利用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的导光管进行聚光和热量传输,经济效益高。

    一种电场下太阳能纳米流体集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10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15182.X

    申请日:2024-04-26

    申请人: 广西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下太阳能纳米流体集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包括真空集热管,所述真空集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间隙为真空状态,所述外管外壁由零电势电极和若干个高电势电极组成,若干个所述高电势电极为阵列式分布。本发明集热装置通过电场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太阳能纳米流体集热器的吸热量和光热转换效率,只需将原有系统外部加上电极以附加电场,硬件设施上无需大幅修改,改造投资非常低,而集热效率大幅度提高。

    集中式与分布式短期蓄热并联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65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168915.8

    申请日:2022-02-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式与分布式短期蓄热并联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及方法,包括短期集中蓄热的太阳能热源站、输配管线、分布式蓄热换热站以及用户供暖系统,处于供暖季时集中太阳能集热系统收集的热量经第一换热器换热后储存在集中式短期蓄热水箱中,集中式短期蓄热水箱中的热量经输配管线输配到各个热用户进行供暖。当太阳能集热场不能集热时将换热站内的空气源热泵加热并联的分布式短期蓄热系统内循环水,经加热后的热水存储于各分布式短期蓄热水箱,储存的热量经第三换热器换热再输配到各个热用户进行供暖。本发明将集中式短期蓄热与分布式短期蓄热并联结合,提高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集中跨季节与短期分布式蓄热串联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65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168917.7

    申请日:2022-02-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跨季节与短期分布式蓄热串联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及方法,包括集中跨季节蓄热的太阳能热源站和短期分布式蓄热的分布式换热站;所述分布式换热站并联;太阳能热源站与各分布式换热站通过远距离输配管线连接;分布式换热站与用户供暖系统连接;将太阳能集热场收集的热量存储于集中跨季节蓄热水池中,通过远距离输配管线将热量低温输送至短期分布式蓄热的分布式换热站,热量经由换热站内的水‑水换热热泵换热提质,然后将提温后的热水存储于短期蓄热水箱中,最后由循环增压泵和分水器向各热用户进行供暖。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及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利用风能和光能的冷热用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90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1207810.0

    申请日:2021-10-15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风能和光能的冷热用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电路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风力发电装置,蓄电池分别对用电设备和电加热装置供电;电加热装置放置在导热油储罐内,导热油储罐通过管路与太阳能集热器构成加热回路,导热油储罐通过管路与溴冷机构成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上设置有连通在溴冷机的导热油流出侧管路与导热油储罐之间的蓄热管线,蓄热管线在导热油流出溴冷机流入相变蓄热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内循环管线,制冷回路在导热油储罐的流出侧和流入侧设置有第一换热管线和第二换热管线。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风能和光能转化利用,并能进行海水淡化的冷热用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碟式聚光集热组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09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45164.1

    申请日:2024-03-25

    发明人: 纪锋 王刚

    IPC分类号: F24S23/70 F24S10/30 F24S40/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碟式聚光集热组件,属于碟式聚光集热设备技术领域。该碟式聚光集热组件,包括:支架,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碟式反射片,所述碟式反射片的凹陷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利用设备;通过换热壳能够在碟式反射片反射阳光的过程中,将碟式反射片吸收的热量传导收集在换热壳的内部,实现二次集热的效果,并配合余热利用设备将换热介质通过换热壳内部的环形流道和连接通道吸收换热壳收集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回余热利用设备内利用,有效利用了余热,提高了资源使用率,同时能够在收集热量的过程中减少热量传递至支架上,避免支架长时间受热造成的金属热膨胀变形影响使用的情况。

    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04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1175664.2

    申请日:2022-09-26

    发明人: 黄招彬 刘群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该集热设备包括:热泵组件和太阳能集热组件,该热泵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冷媒管路及第三换热器。太阳能集热组件用于至少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该太阳能集热组件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循环液路,循环液路连接第一换热器及太阳能集热装置。其中,热泵组件能够从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三换热器,或者从第三换热器吸收热能并传递至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如此,可以基于空气能热源和太阳能热源满足第三换热器的制热需求,进而可以在满足节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供热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