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内衬软管及其缠绕式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45935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61352.9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开挖管道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内衬软管及其缠绕式生产工艺,突破了目前人工搭接以及干料制作与注胶过程非连续生产的现状。其工艺包括三个步骤:缠绕制管、真空注胶、堆叠包装。所述第一步骤包括:内膜嵌套单元、缠绕单元、包裹粘合单元;第二步骤包括:真空单元、注胶单元以及碾压单元。本发明优点在于:缠绕制成干料软管,有效解决传统工艺因搭接制作而造成的搭接处片材易错位的问题,且固化后力学强度容易保证;配合干料缠绕采用真空灌注方式注入树脂,较传统的树脂浸渍,该方式能够定量控制树脂纤维比且浸渍更加均匀。连续生产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应用成本,且产品应用强度高、质量可控。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643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067425.7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属于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包括内、外两层:内层为芯模层,外层为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芯模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由环形容器缠绕设备将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布满芯模表面,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芯模置于车圈模具上并通过定型模具压挤布,同时将芯模内气体释放,最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被加热固化成型。环形容器缠绕设备可以将碳纤维预浸带均匀的缠绕布满芯模表面,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强度,制成的成品车圈质量更稳定。通过整体成型设备可以一次性成型自行车车圈,生产效率高。成品车圈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车圈的韧性与结构强度。

    一种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一体化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911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56581.5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一体化成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连接技术领域。方法是:将复合材料缠绕到芯模表面形成复合材料管体,当复合材料管体外径达到连接件内径时,在复合材料管体一端或两端安装连接件;将缠绕材料按测地线路径连续的从复合材料管体表面中部缠绕到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连接的根部,再继续缠绕连接件的法兰盘或圆盘的上、下端面及外圆面;当复合材料为纤维与树脂的组合,缠绕材料为纤维或复合材料预浸带,缠绕层厚度达到标准时,进行加热加压固化;或者,当复合材料和缠绕材料均为弹性橡胶带,且缠绕层厚度达到标准时,进行硫化;之后都进行冷却、脱去芯模。本发明用于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一体化成型。

    一种同极线圈内置成型装置及制备纤维复合材料管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911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05345.0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一种同极线圈内置成型装置及制备纤维复合材料管体方法,属于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内外壳体之间填充导热介质,热管与冷却管均设置在导热介质中,多根冷却管均布固定在内壳体外周表面上,且首尾相接形成蛇形冷却管,多根热管呈环形阵列式设置在外壳体外侧,且两端均与外壳体两端板固接,蛇形冷却管的进水端通过散热器与水泵连接,温度传感器内置在外壳体内,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旋转式温度变送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电磁加热线圈设置在内壳体内侧,并缠绕在渐开线铁芯上,渐开线铁芯固定在管体内部支架上,电磁加热线圈两端与电磁加热控制器及电磁加热电源相连,旋转式温度变送器与电磁加热控制器相连。本发明用于纤维复合材料管体成型。

    一种全自动双绝缘层供给排线绕线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3382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810169880.3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绝缘层供给排线绕线机,包括卷绕主机、张力可调放线架、电线自动排线装置、主绝缘层供给装置、副绝缘层供给装置和主副绝缘层主轴轴向驱动装置;卷绕主机上放置线圈芯模,主绝缘层供给装置将绝缘纸送至卷绕主机,卷绕主机转动使绝缘纸缠绕在线圈芯模上,主副绝缘层主轴轴向驱动装置左右重复移动使绝缘纸均匀布满线圈芯模,张力可调放线架将导线通过电线自动排线装置送至卷绕主机,卷绕主机转动使导线缠绕在绝缘纸上,电线自动排线装置左右重复移动使导线均匀布满绝缘纸,副绝缘层供给装置将绝缘纸送至线圈侧边。本发明具有双绝缘层供给,可实现线圈侧边绝缘,为线圈绕制的轴向紧密度和幅向紧实度提供保证。

    一种船舶下水纤维增强橡胶气囊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83607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74570.1

    申请日:2016-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C3/00 B29D2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下水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纤维增强橡胶气囊及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两端囊头采用等应力结构,所述橡胶气囊囊体具有橡胶层、纤维增强层和保护层三层结构。其成型工艺:首先将橡胶带缠绕布满于芯模表面形成橡胶层,其次将干纤维纱以特定的测地线缠绕工艺布满于橡胶层表面形成纤维增强层;然后将橡胶带多层缠绕于纤维增强层表面形成保护层;最后将缠绕后的橡胶气囊进行硫化、脱模。所述工艺可实现一机自动加工,加工环境优,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所述产品柔性好、质量轻、成本低、寿命长、增强结构稳定、可回收利用、可承受高吨位的船舶下水。

    一种用于光伏清扫机器人的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969641U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20707717.9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清扫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属于光伏清扫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驱动装置箱体,驱动装置箱体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通过链条驱动机构与设置在驱动装置箱体外表面另一侧的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连接,驱动装置箱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与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连接的越障机构。本实用新型采具有稳定性高、可靠性强、传动效率高、精度高以及平稳性好等优点。其稳定的特性确保了行走轮和越障轮的转速均匀一致,避免冲击和能量损失。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低且延长了使用寿命长。高传动效率和精度确保了动力的准确传递。同时,齿轮传动运动平稳,保证光伏清扫机器人在行走和越障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种全自动内固化高压玻璃钢管道生产线

    公开(公告)号:CN206663827U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20150176.4

    申请日:2017-0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内固化高压玻璃钢管道生产线,该生产线由内固化缠绕系统、脱模系统、传送系统、磨切系统和阳螺纹固化系统组成。内固化缠绕系统采用电磁加热芯模来实现已缠绕或正在缠绕的复合材料原位固化成型,脱模系统与内固化缠绕系统首尾相连,使固化成型的制品直接脱模而无需拆卸芯模,脱模后的制品经传送系统运送至磨切系统对管道进行定长切割、端部锥面磨削和阳螺纹磨削,最后制品经过阳螺纹固化系统完成阳螺纹固化。该生产线可自动完成高压玻璃钢管道缠绕成型的全部工序,实现制品在各工位之间自动转移,无需装卸模具,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玻璃钢管道相贯线加工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5552631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146088.2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相贯线加工设备,由切割小车、固定装置、支撑装置组成。所述切割头模块化,即通过旋转切割头的方式更换模块(刀具),实现管道的磨削、铣削和切削;所述管道固定装置由内部涨紧和外部夹紧机构组成,采用两种机构配合使用的方式,实现管道精确定位及驱动旋转。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台设备自动完成玻璃钢管道表面打磨、相贯线切割、定长切割三道工序,实现了玻璃钢管道相贯线加工,节省了管道吊装、装卡次数和占地空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一种大适应性玻璃钢管道相贯线切割组合刀具

    公开(公告)号:CN205552630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146087.8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一种大适应性玻璃钢管道相贯线切割组合刀具,它包括刀体、中心轴、刀块刀柄组装结构、切割尺寸调整装置和平衡检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为圆盘状,刀体圆心设置中心轴,所述刀体一面设置有刀块刀柄组装机构、切割尺寸调整装置和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刀柄基座调节螺钉,所述刀体另一面设置有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连接平衡调节螺钉,所述刀体通过中心轴连接平衡检测调整装置。可实现快速更换刀块,使用效率高。实现切割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可调,适应性强,即一个刀具可满足不同尺寸相贯线的切割需求。通过调节调整装置可实现刀具质心处于回转轴线上,降低动荷载,提高了刀具旋转和加工的精度,减少刀具的废弃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