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预浸料的裁剪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037038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94524.8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预浸料的裁剪工装,所述裁剪工装包括冲裁机构、支撑机构、上料机构和冲裁底桌;所述冲裁机构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的顶部,所述上料机构与支撑机构滚动连接,所述冲裁底桌设置在冲裁机构的下方;所述上料机构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可以进行水平、竖直移动夹取预浸料;所述冲裁机构通过PLC控制冲裁气缸动作,保证冲裁光轴同步运动,提高冲裁精度;本发明所述裁剪工装可以实现多张预浸料的一次裁剪成型,裁剪精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

    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内衬软管及其缠绕式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45935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61352.9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开挖管道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内衬软管及其缠绕式生产工艺,突破了目前人工搭接以及干料制作与注胶过程非连续生产的现状。其工艺包括三个步骤:缠绕制管、真空注胶、堆叠包装。所述第一步骤包括:内膜嵌套单元、缠绕单元、包裹粘合单元;第二步骤包括:真空单元、注胶单元以及碾压单元。本发明优点在于:缠绕制成干料软管,有效解决传统工艺因搭接制作而造成的搭接处片材易错位的问题,且固化后力学强度容易保证;配合干料缠绕采用真空灌注方式注入树脂,较传统的树脂浸渍,该方式能够定量控制树脂纤维比且浸渍更加均匀。连续生产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应用成本,且产品应用强度高、质量可控。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643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067425.7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属于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包括内、外两层:内层为芯模层,外层为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芯模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由环形容器缠绕设备将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布满芯模表面,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芯模置于车圈模具上并通过定型模具压挤布,同时将芯模内气体释放,最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被加热固化成型。环形容器缠绕设备可以将碳纤维预浸带均匀的缠绕布满芯模表面,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强度,制成的成品车圈质量更稳定。通过整体成型设备可以一次性成型自行车车圈,生产效率高。成品车圈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车圈的韧性与结构强度。

    一种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一体化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911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56581.5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一体化成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连接技术领域。方法是:将复合材料缠绕到芯模表面形成复合材料管体,当复合材料管体外径达到连接件内径时,在复合材料管体一端或两端安装连接件;将缠绕材料按测地线路径连续的从复合材料管体表面中部缠绕到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连接的根部,再继续缠绕连接件的法兰盘或圆盘的上、下端面及外圆面;当复合材料为纤维与树脂的组合,缠绕材料为纤维或复合材料预浸带,缠绕层厚度达到标准时,进行加热加压固化;或者,当复合材料和缠绕材料均为弹性橡胶带,且缠绕层厚度达到标准时,进行硫化;之后都进行冷却、脱去芯模。本发明用于复合材料管体与连接件一体化成型。

    一种同极线圈内置成型装置及制备纤维复合材料管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911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05345.0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一种同极线圈内置成型装置及制备纤维复合材料管体方法,属于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内外壳体之间填充导热介质,热管与冷却管均设置在导热介质中,多根冷却管均布固定在内壳体外周表面上,且首尾相接形成蛇形冷却管,多根热管呈环形阵列式设置在外壳体外侧,且两端均与外壳体两端板固接,蛇形冷却管的进水端通过散热器与水泵连接,温度传感器内置在外壳体内,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旋转式温度变送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电磁加热线圈设置在内壳体内侧,并缠绕在渐开线铁芯上,渐开线铁芯固定在管体内部支架上,电磁加热线圈两端与电磁加热控制器及电磁加热电源相连,旋转式温度变送器与电磁加热控制器相连。本发明用于纤维复合材料管体成型。

    一种全自动双绝缘层供给排线绕线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3382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810169880.3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绝缘层供给排线绕线机,包括卷绕主机、张力可调放线架、电线自动排线装置、主绝缘层供给装置、副绝缘层供给装置和主副绝缘层主轴轴向驱动装置;卷绕主机上放置线圈芯模,主绝缘层供给装置将绝缘纸送至卷绕主机,卷绕主机转动使绝缘纸缠绕在线圈芯模上,主副绝缘层主轴轴向驱动装置左右重复移动使绝缘纸均匀布满线圈芯模,张力可调放线架将导线通过电线自动排线装置送至卷绕主机,卷绕主机转动使导线缠绕在绝缘纸上,电线自动排线装置左右重复移动使导线均匀布满绝缘纸,副绝缘层供给装置将绝缘纸送至线圈侧边。本发明具有双绝缘层供给,可实现线圈侧边绝缘,为线圈绕制的轴向紧密度和幅向紧实度提供保证。

    一种紫外光固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及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088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57058.9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及成型方法,主要解决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传统固化中固化速度慢、效率低、质量不可控、能耗高等问题。一种紫外光固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包括保护层、复合材料缠绕层和内胆。其成型方法为:将预浸料按照事先规划的轨迹由缠绕机缠绕至内胆表面,在外部照射紫外光实现缠绕和固化一步完成,在缠绕的同时需要在内胆内部进行充气加压。这种紫外光固化成型方法无需体积庞大的固化炉,能源清洁,且制作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环保,树脂黏度可控。

    一种复合材料预浸料的裁剪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037038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0694524.8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预浸料的裁剪工装,所述裁剪工装包括冲裁机构、支撑机构、上料机构和冲裁底桌;所述冲裁机构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的顶部,所述上料机构与支撑机构滚动连接,所述冲裁底桌设置在冲裁机构的下方;所述上料机构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可以进行水平、竖直移动夹取预浸料;所述冲裁机构通过PLC控制冲裁气缸动作,保证冲裁光轴同步运动,提高冲裁精度;本发明所述裁剪工装可以实现多张预浸料的一次裁剪成型,裁剪精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643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067425.7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属于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包括内、外两层:内层为芯模层,外层为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芯模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由环形容器缠绕设备将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布满芯模表面,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芯模置于车圈模具上并通过定型模具压挤布,同时将芯模内气体释放,最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被加热固化成型。环形容器缠绕设备可以将碳纤维预浸带均匀的缠绕布满芯模表面,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强度,制成的成品车圈质量更稳定。通过整体成型设备可以一次性成型自行车车圈,生产效率高。成品车圈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车圈的韧性与结构强度。

    一种全自动双绝缘层供给排线绕线机

    公开(公告)号:CN208271734U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20285198.6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绝缘层供给排线绕线机,包括卷绕主机、张力可调放线架、电线自动排线装置、主绝缘层供给装置、副绝缘层供给装置和主副绝缘层主轴轴向驱动装置;卷绕主机上放置线圈芯模,主绝缘层供给装置将绝缘纸送至卷绕主机,卷绕主机转动使绝缘纸缠绕在线圈芯模上,主副绝缘层主轴轴向驱动装置左右重复移动使绝缘纸均匀布满线圈芯模,张力可调放线架将导线通过电线自动排线装置送至卷绕主机,卷绕主机转动使导线缠绕在绝缘纸上,电线自动排线装置左右重复移动使导线均匀布满绝缘纸,副绝缘层供给装置将绝缘纸送至线圈侧边。本实用新型具有双绝缘层供给,可实现线圈侧边绝缘,为线圈绕制的轴向紧密度和幅向紧实度提供保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