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曲线作为基准的汽车内饰结构制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920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87808.1

    申请日:2016-0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0 G06T22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曲线作为基准的汽车内饰结构制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车身设计阶段的图,用双点划线表示车身,分别绘制内饰处的车身理论线、车身截面理论线及车身结构投影线;用实线表示内饰,绘制内饰理论线、内饰截面理论线及内饰结构投影线;采用网格法标注车身理论线和车身截面理论线的尺寸,以网格平面作为基准,利用车身设计阶段的尺寸标注;标注内饰截面理论线和内饰结构投影线的尺寸。此种方法能够充分表现内饰的结构及内饰与车身之间的装配关系,且尺寸标注数量少,标注效率高。

    一种客车挡风玻璃检验模曲面模型逆向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714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510799511.9

    申请日:2015-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挡风玻璃检验模曲面模型逆向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测量玻璃检验模的长度L、宽度B和高度H;第二步,对玻璃检验模拍摄三维照片,采集玻璃检验模的三维照片导入CAD软件中,第三步,采用描图法建立玻璃检验模的轴测模型图,测量三维照片上玻璃检验模的长度L’,宽度B’,高度H’,确定投影系数Kx、ky、kz;第四步,移动坐标系测出玻璃检验模的投影坐标,第五步,计算出玻璃检验模的实际坐标,第六步,根据实际坐标建立标准CAD图纸,完成玻璃检验模的逆向建模。本发明解决曲面模具建模时的测量数据多,测量工作量大等问题,对提高大型曲面模具建模效率和测量干涉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种船底清洗装置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546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910572508.1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底清洗装置,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间隔设置以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吸水腔,吸水腔的吸水腔进水口朝下设置,外壳体上端开设有连通吸水腔并向上延伸的开口以形成吸水腔出水口,吸水腔出水口内设有水流推进组件,通过水流推进组件能将外界的水从延伸至内壳体下端的吸水腔进水口吸入到吸水腔内并从外壳体上端的吸水腔出水口喷出,使船底清洗装置能吸附于船底表面上,内壳体的底部行走机构,内壳体中设有能从内壳体的底部喷射出高压水柱以对船底表面进行清洗的高压水喷射组件。本发明无需将船体拖出水面,通过将船底清洗装置吸附于船底表面即可实现自动化船底清洁,提高清洁效率。

    一种折叠式车辆卸货装置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73249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366151.0

    申请日:2020-11-29

    Inventor: 许建民 陈江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车辆卸货装置,其包括至少两条相互折叠的传送带和调节所述传送带高低倾斜的支架;所述传送带包括设备支架和安装在设备支架上的传动辊,相邻两个传送带相互靠近的两根传动辊之间同步传动,所述支架为X型支架,所述X型支架上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支架上且水平位置可调节,本发明可轻便简单的安装在快递车车厢上,折叠后的卸货装置不占用大量空间,且卸货装置高度与斜度可调节,极大方便了快递转运时对货物的装卸,提高了装卸货的工作效率与机动性。

    一种自动破窗装置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670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108115.8

    申请日:2020-02-21

    Inventor: 许建民 蒋光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破窗装置,其包括固定安装在钢化玻璃上的冲击座和与冲击座固定连接的作动盒,冲击座内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内滑动安装有冲击杆,冲击杆靠近钢化玻璃的第一端固接有冲击头;作动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作动腔内安装有作动机构,第一贯穿孔联通作动腔,作动机构将转动转化为推动力,推动力指向钢化玻璃并推动冲击杆使冲击头作用于钢化玻璃,装置降低了对冲击头冲刺行程的要求,减小了破窗装置的体积且保证冲击头具有足够冲击力可顺利打碎钢化玻璃。

    全主动悬架装置及汽车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4429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610173618.7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主动悬架装置,包括:工作缸筒,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以及第二容置空间,每一第一容置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间;GMM棒,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每一GMM棒包括本体以及延伸部,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延伸部从工作缸筒的侧壁向内突出;励磁线圈,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沿工作缸筒的中心轴设置于工作缸筒中,并通过铰链固定于GMM棒的延伸部上;第一推拉杆,容置于工作缸筒中并与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第二推拉杆,容置于工作缸筒中并与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全主动悬架装置的汽车。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复合减阻设计方法及复合减阻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0991875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51208.6

    申请日:2019-02-28

    Inventor: 许建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复合减阻设计方法,先确定厢式货车的复合减阻方式,复合减阻方式包括至少两种减阻设计,分别确定每种减阻设计的至少两个影响因素并单独研究每种减阻设计对原始厢式货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同一减阻设计不同影响因素的减阻效果,得到复合减阻设计的复合影响因素;将复合影响因素相互组合,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多个复合影响因素组合的减阻效果,获得最优的复合减阻设计方案,由于本发明采取多种减阻设计进行合理组合,所产生的减阻效果将更加明显,基于正交试验法对减阻设计参数的优化可综合厢式货车本身的结构特点及运输特点,使最终的减阻设计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合理。

    一种厢式货车的复合减阻设计

    公开(公告)号:CN109835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52079.2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厢式货车的复合减阻设计,其具体为:厢式货车两侧分别设有侧裙板,侧裙板平行于车身侧面的安装在厢式货车底部的两侧,车辆底面还设有整流结构,侧裙板和车辆底面整流结构的结合会明显改善现有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甚至部分复合减阻设计组合的减阻率要高于各单一减阻设计减阻率的总和,本发明可实现厢式货车不同位置减阻设计之间相互促进,并给厢式货车气动阻力系数提高带来积极作用,复合减阻设计降低了厢式货车行进时所受阻力,使厢式货车行驶更加稳定可控,并减少过大空气阻力所带来的能源浪费。

    一种空间可调节的快递车载运箱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15543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050012.0

    申请日:2016-11-25

    Inventor: 许建民 陈淑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可调节的快递车载运箱其操作方法,该运箱包括运箱框架、两侧的运箱壁、后方的车门以及运箱内设置的空间彼此分隔的车柜,每个车柜内设有可活动连接的横向隔板和/或纵向隔板。本发明采用多个可展开车柜替代现有单一车厢,可避免快件堆叠,提高派件效率,降低派件劳动强度;可调节横向隔板与纵向隔板的设置可以优化车厢内部空间配置,提高空间利用率;改造运箱壁及车门为挡雨板,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同时可以降低恶劣天气对派件的影响。

    一种自然通风系统及双层客车

    公开(公告)号:CN109249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911235.4

    申请日:2018-08-10

    Inventor: 许建民 许西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系统及双层客车,涉及通风技术领域,所述自然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盒(1)、导风盒(2)、集风盒(3)以及导风道(4),其中,进风盒(1)设有进风口(1a),用于接收外部空气,导风盒(2)分别与所述进风盒(1)、集风盒(3)连通,外部空气经由所述导风盒(2)进入所述集风盒(3);集风盒(3)的出风端开设有多个出口(3a),每个所述出口(3a)均配置有一导风道(4),外部空气进入所述集风盒(3)后经由所述出口(3a)被分配至多个所述导风道(4),再经所述导风道(4)导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客车,包括前述自然通风系统。本发明能够提高双层客车的进风量,改善通风系统中的风量流动,减少能量损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