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73987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06082.9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403/04 , A61K31/497 , A61P31/10
Abstract: 一类含吡嗪环的三氮唑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式中R为:本发明的含吡嗪环的三氮唑衍生物可作为潜在的抗真菌药物。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04435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08986.5
申请日:2011-10-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277/42 , A61K31/426 , A61P31/04
Abstract: 一类噻唑琳酮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式中R为:本发明的噻唑琳酮衍生物可以在制备抗菌药物中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89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810364213.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215/38 , C09K11/06 , A61K49/00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喹啉环类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化合物名称为2‑氰基‑3‑(6‑(二甲氨基)喹啉‑2‑基)丙烯酸酯。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能作为一个分子传感器,灵敏、有选择性的检测活细胞中的亚硫酸盐,并开启荧光反应。该检测机制不受硫化物和巯基化合物影响,具有选择性高的特点,更为突出的是,该荧光分子探针对细胞几乎无毒且具有十分优良的细胞膜渗透作用,2min便能透过活细胞膜,开启荧光反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活细胞内源亚硫酸盐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77323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56737.9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309/73 , C07C303/30 , A61P19/06 , A61P19/02 , A61P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苯丙烯酰化的对氯苯磺酰阿魏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根据其来源及在米草资源化利用中的作用,命名为米草素E系列和F系列。本发明所述的苯丙烯酰化的对氯苯磺酰阿魏酸酯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为C1‑C6的烷氧基或取代或非取代的苯胺基。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其上游制备原料阿魏酸可使用天然提取法获得,有利于实现互花米草的资源化利用。
-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93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10110862.0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7C233/29 , C07C2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含类对乙酰氨基酚结构的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衍生物针对对氨基酚的两端均进行了修饰,在使一端具有乙酰氨基降低苯胺类药物毒性的同时,在另一端引入醚键,增强了进入生物体后此类化合物的脂溶性,从而能够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7236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411413.X
申请日:2012-10-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405/04 , A61P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甲硝唑制备的呋喃酮苯胺类衍生物及其制法与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化合物名称为4-((3,5-二甲氧基苯基)氨基)-3-(2-甲基-5-硝基-1H-咪唑-1-基)呋喃-2(5H)-酮。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对所测试的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接近阳性对照卡那霉素,对表面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超过了阳性对照卡那霉素,因此可用于制备抗感染药物;本发明利用呋喃酮环代替先导化合物的丙烯酸酯部分改良了构型互变带来的影响,并引入了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类甲硝唑结构,在深入研究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活性更高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并提供了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66469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39569.1
申请日:2012-09-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251/86 , C07C249/16 , A61K31/165 , A61P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bstract: 一类原儿茶酸的酰腙类衍生物,具有如下通式:式中R为:本发明的原儿茶酸酰腙类衍生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原儿茶酸的酰腙类衍生物可以在制备抗菌药物中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53933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251026.4
申请日:2012-07-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1/12
Abstract: 一种新型淤泥干化方法。该设计用于大中型淤泥堆场,对于淤泥堆场大量淤泥的干化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在堆积起来的淤泥内部设计管道,管道贯穿于堆积的淤泥中,一方面增大淤泥内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外部的鼓风机向管道鼓风,通过管道将风带到淤泥内部,同时管道由于鼓风作用变热。淤泥内部的热传导加强,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淤泥中的水分得以快速蒸发,加快堆积场的淤泥干化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3933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251005.2
申请日:2012-07-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1/12
Abstract: 一种新型淤泥干化方法。该设计用于大中型淤泥堆场,对于淤泥堆场大量淤泥的干化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该发明主要用于大中型淤泥堆场,对于淤泥堆场大量淤泥的干化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该设计从下到上依次为:水泥浇筑的方格支撑层(方格面积0.1m*0.1m-2m*2m),竹片网层,粗碎石层,淤泥堆积层。淤泥中的污水先透过粗碎石层,穿过竹片网层,穿过水泥浇筑的方格支撑层,最终流至4度的斜面上,排至污水处理系统,从而达到淤泥干化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