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外延结构和半导体外延结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001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01247.3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和半导体外延结构的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外延技术领域,该半导体外延结构包括衬底、成核层和缓冲层,本发明通过在衬底上形成成核层,然后再在成核层上形成缓冲层,其中,成核层包括多层周期性掺杂且重复排列的半导体周期叠层,从而使得成核层形成了具有不同掺杂类型的掺杂超晶格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不同掺杂类型的掺杂超晶格结构提高成核层的晶体质量,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形成的掺杂超晶格可以减小外延层穿透位错而获得高晶体质量的外延薄膜,并且能够简单高效地获得高质量成核层,减少外延层穿透位错,从而获得高晶体质量的外延薄膜。

    含发射极-基极和基极-集电极超晶格的双极结型晶体管及相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6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80009285.3

    申请日:2021-01-13

    Inventor: R·伯顿

    Abstract: 一种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可以包括在其中限定集电极区的基板。第一超晶格可以在基板上,其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一层的组,每个第一层的组包括限定第一基础半导体部分的第一多个堆叠的基础半导体单层,以及被约束在相邻的第一基础半导体部分的晶格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非半导体单层。此外,基极可以在第一超晶格上,并且第二超晶格可以在基极上,该第二超晶格包括第二多个堆叠的第二层的组,其中每个第二层的组包括限定第二基础半导体部分的多个堆叠的基础半导体单层,以及被约束在相邻的第二基础半导体部分的晶格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非半导体单层。发射极可以在第二超晶格上。还提供了相关联的方法。

    一种氮化物晶体管增强型器件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769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39032.3

    申请日:2022-05-18

    Inventor: 苗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物晶体管增强型器件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氮化物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外延结构,包括成核层,成核层上的缓冲层,缓冲层上的沟道层,以及沟道层上的势垒层。之后刻蚀掉外延片的势垒层栅极区域,然后在外延片表面全面重新生长氮化物半导体薄层,并继续生长原位SiN层。之后刻蚀掉源极,栅极和漏极区域的原位SiN层,露出氮化物外延材料表面,在该外延材料表面制作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器件结构的源极,栅极,以及漏极。通过完全刻蚀掉势垒层并生长绝缘介质材料形成凹槽栅结构来实现增强型器件性能;通过刻蚀之后再生长的方法修复刻蚀造成的材料表面损伤。

    一种外延片、外延片生长方法及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14551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51646.7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延片、外延片生长方法及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该外延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Si衬底、AlN成核层、高阻缓冲层、沟道层、AlN插入层、AlGaN势垒层及GaN盖帽层,所述高阻缓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AlN/AlGaN超晶格层、AlGaN块状层、AlN/GaN超晶格层以及GaN块状层,所述AlN/AlGaN超晶格层设置在靠近所述AlN成核层一侧;其中,所述AlN/AlGaN超晶格层中的AlGaN子层和所述AlN/GaN超晶格层中的GaN子层均掺杂有低浓度的Fe,且所述GaN子层的掺杂浓度高于所述AlGaN子层的掺杂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外延片既能实现高阻又具有很高的晶体质量。

    具有包括超晶格的超突变结区域的半导体器件及相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8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80058869.5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可以包括基板和由基板承载的超突变结区域。超突变结区域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层、在第一半导体层上的超晶格层,以及在超晶格层上并且具有与第一导电类型不同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第二和超晶格层可以是U形的。该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包括在超突变结区域的第二半导体层上的栅极介电层、在栅极介电层上的栅电极,以及与超突变结区域相邻的间隔开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包括超晶格和非对称沟道的半导体器件及相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21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80038793.X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可以包括基板(61)和在基板中间隔开的第一(62,66)掺杂区域和第二(63)掺杂区域。第一掺杂区域可以大于第二掺杂区域以在它们之间限定非对称沟道。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包括在第一掺杂区域和第二掺杂区域之间延伸以约束其中的掺杂剂的超晶格(25)。超晶格可以包括多个堆叠的层组,每个层组包括限定基础半导体部分的多个堆叠的基础半导体单层,以及被约束在相邻基础半导体部分的晶格内的至少一个非半导体单层。栅极(64)可以上覆于非对称沟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