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615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48504.1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型异构件的尺寸稳定化处理方法,本发明的锻件在进行完“固溶+时效”处理后,采用气液法对锻件进行三次循环深冷处理,促使一部分不稳定的逆转奥氏体发生转变,同时提高剩余逆转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材料组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锻件的尺寸稳定性。采用该尺寸稳定化处理,可有效将锻件“固溶+时效”处理后含有约35%的奥氏体组织稳定为‑170~‑190℃也不会发生转变的、含有约11%的奥氏体组织,大大提升了材料的组织稳定性,进而提高锻件的尺寸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7136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211791.7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低温高强高韧钢锻件及其锻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锻造方法包括:绘图、均质化处理和锻造成型;其中,绘图是将多个零件的图纸进行模拟镶套组合成一个整体件的图纸,根据所述整体件的图纸中的尺寸进行后续锻造生产;所述锻造为四镦四拔,前三次处理中,均镦粗到钢锭高度的一半,再拔长到高径比为2.3~2.7,回炉于1140℃保温2~4h;最后一次处理中,出炉后镦粗到钢锭高度的一半,拔长成荒坯,预留一定的变形量(50%~60%),回炉于1000~1040℃保温2~3h,出炉后将坯料拔长到设计的成品尺寸。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使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优异的强度和韧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35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81719.4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15‑5PH不锈钢管材的方法,属于管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15‑5PH不锈钢管材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缺陷的问题。该方法包括:(1)将15‑5PH不锈钢坯料进行热挤压塑性变形处理,形成挤压管材;(2)将步骤(1)中的挤压管材进行固溶处理;(3)将固溶处理后的挤压管材在340‑360℃进行低温热处理;(4)将低温热处理后的挤压管材进行矫直处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15‑5PH不锈钢管材不会出现裂纹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3931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510872.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钢铁研究总院 ,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盲孔梭形风扇轴锻造模具及一体化挤压近净成形工艺,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内形成有梭形腔体,所述梭形腔体内滑动连接有平压上模或锻造上模,所述梭形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盲孔锻造部,所述锻造上模包括第二盲孔锻造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锻压模具结构简单,便于在棒坯一次整体加热后先利用平压上模和第一盲孔锻造部进行第一盲孔的锻造,然后更换锻造上模,利用锻造上模和第二盲孔锻造部的配合锻造第二盲孔。该工艺方法简便易行,锻件变形充分均匀,成形后锻件具有组织均匀精细,流线完整随形,内外表面近净成形等特点,可显著提高风扇轴锻件整体组织均匀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22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528562.3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钒铁连续氮化装置及其工艺,该装置包括依次水平设置的气体罐、进料台、物料间支撑台和出料台;所述进料台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一端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气体罐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另一端的推杆末端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依次并列设置有多个进料板,所述进料板上用于放置物料块;所述物料间支撑台上固定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物料间,所述物料间内设置有氮化区间。基于本发明上述装置的钒铁连续氮化工艺,可以自动加料并且能够预热,能够连续制备,缩短了预热时间,实现了整个氮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75652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458328.X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 钢铁研究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37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33部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大规格环锻件的制造方法,属于金属热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坯体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分圈,并以分圈为界线,对坯体进行两次锻造,使第一阶段锻造所得锻件出现外低内高的台阶差,形成外圆环状带箍,有效阻止内圆金属向外侧流动,避免了坯体在锻造过程中壁厚方向的扭曲失稳,不需要修扭后再进行扩孔,缩短了制备周期;且能够精确控制环锻件的尺寸。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外径在3000mm以上的超大规格环锻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708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454649.2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37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33部队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60 , C21D1/18 , C21D1/28 , C21D6/00 , C21D9/28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超厚截面改良型9%Ni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低温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合金成分范围,显著提高了改良型9%Ni钢的淬透性,并通过高纯冶炼工艺将有害残余元素和气体元素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增强淬透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超厚截面9%Ni钢的低温综合力学性能。通过本发合理控制原料的组成成分、锻造工艺、预备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热处理工艺等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Φ800×4000mm超大规格轴类锻件与截面尺寸为Φ2500×560mm超大规格饼形锻件研制,其产品具备了十分优异的室、低温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低温塑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20729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96223.2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钛强化高钴马氏体时效耐蚀超高强度钢及制备方法,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特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C≤0.01%,Cr7.0-14.0%,Ni3.0-11.0%,Co5.0-17.0%,Mo0-6.0%,Ti0.3-2.0%,Al≤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方法宜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或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等冶炼工艺。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合金中高Ti、高Co的共同作用使得综合性能良好,由于含有相应的Cr,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较好的抗应力腐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794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89109.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IPC: B22D7/06 , B22D7/10 , C22C33/04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1C7/068 , C21C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5‑5PH不锈钢电极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15‑5PH不锈钢制造成本高、电极棒浇铸过程中容易形成较大缩孔和开裂的问题。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通过电炉+VOD+LF工艺制备15‑5PH不锈钢钢液;(2)将所述钢液在电极模中进行浇注,得到电极棒,其中,所述电极模包括锭模底座和位于所述锭模底座上的锭模,所述锭模的外形为上底面直径小于下底面直径的圆台,所述锭模的内腔为上底面直径大于下底面直径的圆台,所述内腔中轴线与所述锭模中轴线重合。本发明方法采用价格低廉的金属合金作为原材料,扩大原料和工艺选择;采用异形电极模进行浇注,避免电极棒出现缩孔、开裂等缺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26850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1273.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8/42 , C22C33/04 , C21D1/00 , C21D1/18 , C21D6/04 , C21D8/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不锈钢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腐蚀超高强度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公开的耐腐蚀超高强度不锈钢,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耐腐蚀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元素组成为:C≤0.01%、Cr:9.5~10.0%、Ni:12.2~13.2%、Mo:2.0~2.2%、Ti:1.0~1.5%、Al:1.5~1.9%、Cu:0.2~1.0%、Si≤0.02%、Mn≤0.05%、S≤0.003%、P≤0.005%、N≤0.0015%、O≤0.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获得的不锈钢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韧性,且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优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