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29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428680.9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噪声源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能够剔除发动机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有效提高识别的精准度。该方法包括:根据发动机的零部件结构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各个待测零部件在所述发动机噪声辐射面的位置;根据所述各个待测零部件的位置,控制激光测振系统向所述各个待测零部件分别进行激光扫描,采集各个待测零部件的第一噪声信号,其中所述激光测振系统包括激光测振仪和多个反光棱镜,所述激光测振仪通过多个反光棱镜发射的激光垂直于与所述发动机噪声辐射面;根据各个第一噪声信号与采集的第二噪声信号之间的偏相干系数,对所述各个第一噪声信号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第一噪声信号确定为所述发动机的噪声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985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27381.3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消除喘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获取车辆当前的行车工况参数、增压器工况参数以及发动机工况参数;根据当前的所述行车工况参数、增压器工况参数以及发动机工况参数,判断车辆的增压器是否处于喘振易发状态;若车辆的增压器处于喘振易发状态,且车辆当前的油门踏板已松开、以及车辆中的发动机当前的内扭矩变化率大于或等于第一喘振阈值,则执行消除喘振操作。由于本申请中,根据内扭矩变化率来预判增压器是否会发生喘振,增压器发生喘振的过程中检测到内扭矩发生的变化要早于增压器的压前进气压力值、以及压后进气压力值发生的变化,因此采用内扭矩变化率预测车辆是否发生喘振,能够更加迅速的判断出车辆是否发生喘振。
-
公开(公告)号:CN11747111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40533.2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P3/48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反转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与车载终端通信的发动机包括转速传感器和信号盘,与信号盘的缺齿区域相邻的任意一侧信号齿间的位置增设凹坑,方法包括:接收转速信号传感器反馈的电压方波信号;根据电压方波信号,确定判定位置和基准位置的出现先后顺序;判定位置为凹坑位置,基准位置为缺齿区域;在出现先后顺序指示的判定位置迟出现于基准位置时,确定发动机发生反转;或者在出现先后顺序指示的判定位置早出现于基准位置时,确定发动机未发生反转。由于本申请通过在信号齿间的位置增设凹坑,通过采集该凹坑与缺齿区域的信号,可及时确定发动机是否发生反转,减少了发动机的损坏,同时提升了曲轴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4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49315.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越离合器状态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首先依据一个做功行程内的从动端(即皮带轮或齿轮)的第一转速和从动端的第二转速,确定出减振后的从动端转速波动幅度;并依据超越离合器的减振原理,由第一转速和从动端的等效平均转速,确定出减振前的从动端转速波动幅度;依据减振前后的转速波动幅度的差值和减振前的转速波动幅度,确定出超越离合器的等效减振率;最后依据等效减振率,确定超越离合器是否失效,并在超越离合器失效的情况下,输出用于表征超越离合器失效的信号。本方案以实时的减振效果表示超越离合器的实时状态,能够及时的感知到超越离合器失效,实现了以做功行程为单位实时监控超越离合器的状态的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66016.4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整车中待更新的子系统的噪声开发指标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整车中子系统的更新效率。包括:针对整车的子系统中任一待更新的子系统,利用待更新的子系统的第一噪声声压级和预设的整车行驶噪声最大值确定出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的噪声贡献量;基于所述噪声贡献量、所述整车行驶噪声最大值和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的第一指定测量参数确定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对应的噪声声功率级;通过所述噪声声功率级、预设的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对应的开发状态测量表面积和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的第二指定测量参数得到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的噪声开发指标,所述开发状态测量表面为所述待更新的子系统在开发状态时噪声测量范围的表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57015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1003687.5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7/10 , F04D27/009 , F04D29/4206 , F04D29/4213 , F04D29/663 , F04D29/6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增压器系统及低噪声控制方法,该系统的压气机壳体与转子的转子叶片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压气机壳体内设有压气机内壁,压气机内壁围成进气空腔,进气空腔与环形间隙连通;压气机壳体与压气机内壁之间形成沿进气空腔内的气流的方向设置的气流通道;压气机内壁上设有用于允许或阻止气流流过气流通道的出口的执行机构。该低噪声控制方法为,通过消音环和流量拓宽槽共同改变中低频噪声、通过执行机构降低高频噪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压器系统及低噪声控制方法,对增压器进行结构改进,从声波传递路径上进行噪声隔断,适用所有径流式的增压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降低中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791388U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22002530.7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上消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声装置、进气系统及车辆。该消声装置包括壳体、消声管和多个分隔板。其中,壳体的两端用于与进气系统的管路配合连接,消声管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消声管的外壁周向上开设有多个消声孔。多个分隔板沿消声管的轴向依设置在消声管的外壁上,多个分隔板与壳体的内壁配合,将壳体内部沿消声管的轴向分隔成多个腔室。并且,各个腔室对应消声管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消声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壳体的两端的直径与进气系统的管路的直径相同,消声装置可以直接安装至进气系统的管路上,即直接替换部分进气系统的管路,简化了结构,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7270340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684109.1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蜗壳以及可旋转地设于蜗壳内的涡轮;蜗壳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气体入口、流道和气体出口,流道沿涡轮的周向设置,涡轮包括大径段,流道沿周向设有与涡轮相对的出气口,气体能够由气体入口通入流道内,并沿出气口作用于涡轮使其转动后,沿涡轮的轴向由气体出口流出;蜗壳内还设有轴向孔,轴向孔位于涡轮远离气体出口的一侧,轴向孔沿其径向截面设有隔板,涡轮的大径段部分位于轴向孔内,且大径段沿其轴向位于轴向孔内的尺寸不大于15%B,其中,B为大径段的轴向长度。能够在保证涡轮效率的同时,降低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212985618U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21248485.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冷却风扇旋转时噪声大的技术问题,该冷却风扇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轮毂上的多个叶片,每个叶片采用变环量流型,叶片的安装角自叶根至叶尖逐渐减小,且至少一个叶片的叶根安装角与其他叶片的叶根安装角不同。每个叶片采用变环量流型,可以利用叶片的叶尖处的圆周速度增加做功量,提高叶片效率,降低冷却风扇噪声,并通过至少一个叶片的叶根安装角与其他叶片的叶根安装角不同,对叶片的旋转噪声的基频和谐波调制,使得冷却风扇的旋转噪声的基频分散到不同频段,并减少谐波的峰值,进一步降低冷却风扇的噪声。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11820553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2127867.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减振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声罩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中的隔声罩减振装置包括固定件、套筒组件和减振组件,所述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套分别套设于所述固定件的两端,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二减振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部。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隔声罩减振装置,应用简单的组合式减振结构实现了良好的减振性能,固定件用于将隔声罩进行固定,采用双边套筒减小了加工精度,同时又缩减了成本,采用双边减振件可以将套筒上的振动更好的进行衰减,方便安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