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锂化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系统、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01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08002.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伍晖 李晓雁 杨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系统、方法和应用,该系统中,电沉积装置以金属锂作为阳极,集流体作为阴极,锂盐作为电解液溶质,阳极设在阴极的至少一侧,以在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电沉积金属锂层;清洗干燥装置位于电沉积装置的下游,以将电沉积金属锂层后的集流体进行清洗和干燥;转印装置设在清洗干燥装置的下游,以将预制负极上的负极活性物质转印至干燥后预锂化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该系统可以精确控制预锂化的锂金属量,避免电极极片浸没在电解液中带来的粘结剂溶胀、电极极片机械性能被削弱以及后续电极极片的清洗烘干等问题,且能克服传统预锂化方法得到的表面预锂化材料可能造成的锂枝晶析出和阻抗上升问题。

    一种连续电化学沉积制备金属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089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17064.9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伍晖 黄雅 杨程

    Abstract: 一种连续电化学沉积制备金属颗粒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通过控制电沉积参数,在可移动基板上电沉积分散均匀的金属颗粒;然后可移动基底携带电沉积金属颗粒,对基板及上面材料进行清洁或者表面处理;最后利用物理剥离等方法将基底表面的颗粒剥离,并将颗粒分散在溶液中收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电沉积电子还原的办法制备了粒径均匀、分散均匀、表面无活性剂的金属颗粒,并且颗粒与基底接触力小可以采用简单的物理剥离收集颗粒,整个合成过程粒径大小可控,电解液可以重复利用,成本与传统合成金属颗粒方法相比,价格低廉,大小可控。

    一种磷酸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6050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810104087.1

    申请日:2008-04-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以及携带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和用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得到的基因工程菌。本发明公开的蛋白为:a)由序列1自氨基末端第11-248位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c)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将上述蛋白基因与pMKL-C2X相连,可构建融合表达载体,转化不同宿主。本发明提供的磷酸转移酶和工程菌可用于生产5′呈味核苷酸,生产率和转化速率高,水解活性低,且最适pH值近中性。本发明技术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磷酸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60507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810104087.1

    申请日:2008-04-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以及携带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和用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得到的基因工程菌。本发明公开的蛋白为:a)由序列1自氨基末端第11-248位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c)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将上述蛋白基因与pMKL-C2X相连,可构建融合表达载体,转化不同宿主。本发明提供的磷酸转移酶和工程菌可用于生产5′呈味核苷酸,生产率和转化速率高,水解活性低,且最适pH值近中性。本发明技术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连续电化学沉积制备金属颗粒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2497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1911117045.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伍晖 黄雅 杨程

    Abstract: 一种连续电化学沉积制备金属颗粒的装置,装置主要包括:电沉积槽(阳极、电解液、阴极),清洁槽,收集槽(收集部件)等。本装置的优点在于:整个电沉积收集过程在一个装置完成,阴极设计为往复旋转的条带状,并与收集装置有机结合,模块化设计使得两个过程不会互相干扰;金属颗粒收集采用机械剥离法,避免了传统化学合成法的大量表面活性试剂;整个合成过程电解液可以重复利用,不需要大量有机添加剂,环境效益优秀;装置普适性好,适用于多种金属。

    一种连续电化学沉积制备金属颗粒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24975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17045.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伍晖 黄雅 杨程

    Abstract: 一种连续电化学沉积制备金属颗粒的装置,装置主要包括:电沉积槽(阳极、电解液、阴极),清洁槽,收集槽(收集部件)等。本装置的优点在于:整个电沉积收集过程在一个装置完成,阴极设计为往复旋转的条带状,并与收集装置有机结合,模块化设计使得两个过程不会互相干扰;金属颗粒收集采用机械剥离法,避免了传统化学合成法的大量表面活性试剂;整个合成过程电解液可以重复利用,不需要大量有机添加剂,环境效益优秀;装置普适性好,适用于多种金属。

    一种椭圆目标的参数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2366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12169.8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椭圆目标的参数识别方法,包括:建立中间轨迹拟合椭圆半轴长度到真实椭圆半轴长度的映射关系;初步获得椭圆目标的边缘点集;根据所述边缘点集初步拟合椭圆,获得所拟合椭圆的初始参数;根据所述初始参数获取其中间轨迹点集;根据所述中间轨迹点集拟合椭圆,获得中间轨迹拟合椭圆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半轴长度、椭圆中心位置、长轴与X轴夹角;将所述中间轨迹拟合椭圆的参数中的半轴长度,根据所述映射关系修正,修正后的半轴长度,与中间轨迹拟合椭圆的参数中的椭圆中心位置、长轴与X轴夹角,共同构成椭圆目标的参数。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能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23209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72079.9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系统。其包括:搭建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标定获取两个摄像单元的内外参数,进行三维立体校正;对被测结构表面建立易识别的关键点;加载冲击力让被测结构自由运动,获取同步的图像序列文件,依次对每一帧图像识别所有关键点的三维坐标,最终得到整个测试时间内所有关键点的三维运动数据;通过所有关键点的三维运动数据使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进行模态识别,获得被测结构的模态参数,输出结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非接触地或对被测结构施加较小影响地测量被测结构的模态参数,其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尤其适合不方便布置传感器的大型质轻结构的模态参数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