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104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15801.5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FS1在染料脱色方面的应用。所述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FS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561。本发明所述菌株生长迅速,环境适应性强,具有广谱的染料降解能力,对多种染料都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培养10h即能达到最大脱色率,脱色率可达90%以上,最大脱色浓度达5000mg/L。将本发明菌株应用于印染废水以及相关的染料废水脱色处理,能有效避免难于自然降解的染料分子直接进入水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且无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率和应用前景。本发明首次将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应用于染料降解,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解决染料污水处理尤其是脱色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531187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210015622.2
申请日:2012-0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由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两部分构成,按照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在前,水平潜流湿地在后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紧凑的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包括有多层填充不同粒径基质的滤床模块,污水从层叠式垂直流湿地的顶部布洒下来,自上而下逐级进入各层滤床模块进行处理,污水到达层叠式垂直流湿地的最底层后,通过设置在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底部的穿孔花墙进入后一级水平潜流湿地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从水平潜流湿地的上端出水。本发明强化了通风复氧效果,提高了组合湿地污染物处理能力,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有效防止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02296567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163221.7
申请日:2011-06-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E02B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河岸设置软隔离带,所述软隔离带主要包括隔离槽和软骨料生态坡面。隔离槽的作用是污染物滞纳、隔离,生态坡面的作用为水土保持、污染物过滤和吸收。本发明上述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河道岸坡,可以克服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促进草籽萌发和生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绿化护坡,兼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系统恢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25804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135344.X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应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滤式生物模块反应器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反应器由1~n个可自由组合的框式滤料模块组成;所述框式滤料模块中填充了天然材料类的滤料。本发明所述反应器可以根据处理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设置不同的滤料模块系统进行并联或串联组合,安装、拆卸灵活方便,所述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短,能够适应需要高水力负荷处理的大面积水体,且脱氮、除磷和除藻的效果好,反冲洗周期长,可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和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安全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225804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135344.X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应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滤式生物模块反应器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反应器由1~n个可自由组合的框式滤料模块组成;所述框式滤料模块中填充了天然材料类的滤料。本发明所述反应器可以根据处理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设置不同的滤料模块系统进行并联或串联组合,安装、拆卸灵活方便,所述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短,能够适应需要高水力负荷处理的大面积水体,且脱氮、除磷和除藻的效果好,反冲洗周期长,可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和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安全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55560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0753919.1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外源降解菌液的投加,增强湿地系统中基质发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率,加速排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氮去除率达67.5%以上,氨态氮去除率达52.6%以上,硝态氮去除率达91.6%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6.0%以上,产毒藻细胞去除率高达95.4%,微囊藻毒素去除率高达98.4%。本方法增强了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且无二次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建造和运行费用且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适应不同微囊藻毒素污染负荷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60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646991.0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氧传递速率的人工湿地设计方法,从人工湿地面积以及保证后续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的角度出发,以某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数据作为基础,同时考虑进出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等多变量,计算需氧量负荷LON和氧传递速率OTR,采用温度修正系数修正氧传递速率,以削弱温度在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的影响,构建需氧量负荷和氧传递速率的拟合关系,基于此拟合关系的拟合系数及进出水的污浊指数,得出目标人工湿地最终的设计面积,依据不同修正系数下该湿地模拟出水和实测出水的污浊指数拟合度,确定最佳温度修正系数,利用该最佳温度修正系数构建不同温度下该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模式,保证人工湿地对污染负荷预测去除效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1289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58040.4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无人机测绘对河流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图像数据;使用运动恢复形状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重建,构建3D地形信息;利用Vextractor程序,根据图像数据在3D地形信息上对河流流线的基本形状进行推测,拟合成主河道段的河流弯曲度指数;利用RGB正射影像测量程序,计算正射影像光谱指数,得到河流定量和定性信息;根据弯曲度指数、河流定量和定性信息对河流物理环境进行评估。本发明提供的河流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将无人机作为基础设备,利用运动恢复形状算法、Vextractor程序和RGB正射影像测量程序,实现对大型河流中富营养化过程的跟踪,反映富营养化和植被过度生长的变化过程,对大型河流长期的监测和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58353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03315.5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河流生态系统中鱼类功能指示物种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确定采样位点,对采样位点的鱼类生物进行采集并鉴定;S2.根据环境类型进行分组:将生境相似的采样位点分为一组;S3.筛选指示物种:计算各组中各鱼类的平均丰度和相对出现频率,再根据平均丰度和相对出现频率得到各鱼类在各组内的指标值;筛选出每组中指标值最大的物种,筛选出指标值>55%的鱼类为指示物种;S4.确定指示物种:将步骤S3筛选出的物种与其物种习性、栖息环境以及是否为外来种进行判断,确立指示物种。本发明筛选出的鱼类指示物种可用于后续监测河流环境污染状况,并对污染情况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068897.4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12N11/04 , C12N11/10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是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461的功能性微藻Desmodesmus sp.WR1经海藻酸钠固定后,按一定比例投加到含有环境激素双酚A和雌二醇的生活污水中,可显著促进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盐及上述环境激素的去除,同时功能性微藻生长积累微藻生物量,可用于生物燃料等的制备,固定化又便于其回收;此外,微藻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固定化材料的形态、强度和稳定性,使其可以重复再利用,延长使用时间并提高污水处理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能在污水处理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