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97914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610843824.4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5/10 , C12Q1/6806 ,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Q1/6869 , C12Q1/04 , C12Q1/06 , C02F3/32 ,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大颗粒基质表面微生物总DNA的定性和/或定量提取方法,是以人工湿地填充的大颗粒基质为材料,采用摇床震荡的方法洗脱大颗粒基质表面生物膜并离心获得沉淀,将沉淀用脱腐缓冲液和氯化钙溶液进行脱腐处理,再经SDS‑溶菌酶法裂解细胞,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获得DNA。与未经预处理及现有的试剂盒提取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取的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总DNA浓度高、纯度高、完整性好,微生物多样性信息量损失小,可直接用于PCR、实时定量PCR和DGGE实验分析。本发明具有提取成本低、耗时短等优点,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几率以及冻融造成的DNA损失,解决了直接提取人工湿地大颗粒基质总DNA获得率低、纯度低、多样性信息量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67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11172.8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原位基质采样或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固定装置和采样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和采样装置均为空心的柱体,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侧壁上分布有孔,所述采样装置被固定装置套合。本发明系统针对人工湿地基质粒径较大、流散性强、质地坚硬等特点而设计,具有设计简洁、使用方便、对非采样区湿地基质扰动小,造价便宜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人工湿地内基质的原位采样和人工湿地内部物理化学性质的原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55560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0753919.1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外源降解菌液的投加,增强湿地系统中基质发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率,加速排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氮去除率达67.5%以上,氨态氮去除率达52.6%以上,硝态氮去除率达91.6%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6.0%以上,产毒藻细胞去除率高达95.4%,微囊藻毒素去除率高达98.4%。本方法增强了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且无二次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建造和运行费用且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适应不同微囊藻毒素污染负荷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755560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53919.1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外源降解菌液的投加,增强湿地系统中基质发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率,加速排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氮去除率达67.5%以上,氨态氮去除率达52.6%以上,硝态氮去除率达91.6%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6.0%以上,产毒藻细胞去除率高达95.4%,微囊藻毒素去除率高达98.4%。本方法增强了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且无二次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建造和运行费用且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适应不同微囊藻毒素污染负荷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68866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11078860.2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根际箱及其在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研究方面的应用。所述植物根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空间由若干根际隔板插片间隔为根区、近根区、远根区和非根区等不同根际微域分区,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有布水单元,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水位调控单元;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通过调整不同根际微域分区的间隔,实现精确观察和研究离根系不同距离和/或根区土壤和/或间隙水中养分、污染物和/或微生物的差异变化。基于本发明植物根际箱,能够真实地模拟湿地植物生长的水淹生境,保持基质中水的流动状态,并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位,在对植物尤其是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的研究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6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752954.2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提升的自调节生物格栅装置及应用系统,涉及生态修复和污染水体净化的技术领域;将生物格栅单元用于净化水质,采用弹性连接件作为安装杆与生物格栅单元之间的自调节连接结构,在丰水期或降雨时,河道河流湍急,生物格栅单元绕安装杆沿水流方向旋转向河道所在的岸边,不阻挡水流流动,满足河流丰水期泄洪功能,也不需要拆卸或冲倒自调节生物格栅装置上的任何物质;在降雨或河道湍急水流结束后,生物格栅单元在弹性连接件带动下自动复位,继续净化水质,提升河道水质,而且这种自调节式的配合方式降低了湍急水流对装置的损耗,提高了装置的持久性且能较长时间维持河流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6886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78860.2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根际箱及其在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研究方面的应用。所述植物根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空间由若干根际隔板插片间隔为根区、近根区、远根区和非根区等不同根际微域分区,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有布水单元,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水位调控单元;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通过调整不同根际微域分区的间隔,实现精确观察和研究离根系不同距离和/或根区土壤和/或间隙水中养分、污染物和/或微生物的差异变化。基于本发明植物根际箱,能够真实地模拟湿地植物生长的水淹生境,保持基质中水的流动状态,并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位,在对植物尤其是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的研究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97914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843824.4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45 , C12N15/1003 , C02F3/327 , C02F3/34 , C02F2003/001 , C12Q1/6806 , C12Q1/686 , C12Q1/6869 , C12Q1/6888 , C12Q2527/125 , C12Q2565/125 , C12Q2535/122 , C12Q25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大颗粒基质表面微生物总DNA的定性和/或定量提取方法,是以人工湿地填充的大颗粒基质为材料,采用摇床震荡的方法洗脱大颗粒基质表面生物膜并离心获得沉淀,将沉淀用脱腐缓冲液和氯化钙溶液进行脱腐处理,再经SDS-溶菌酶法裂解细胞,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获得DNA。与未经预处理及现有的试剂盒提取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取的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总DNA浓度高、纯度高、完整性好,微生物多样性信息量损失小,可直接用于PCR、实时定量PCR和DGGE实验分析。本发明具有提取成本低、耗时短等优点,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几率以及冻融造成的DNA损失,解决了直接提取人工湿地大颗粒基质总DNA获得率低、纯度低、多样性信息量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7645911U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21087589.9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潜流人工湿地、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液输送装置和含微囊藻毒素污水的输送装置,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湿地主体内装填湿地基质,进水装置设置于湿地主体侧壁,排水装置设置于湿地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水装置分别连接含微囊藻毒素污水的输送装置和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液的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率,加速排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氮去除率达67.5%以上,氨态氮去除率达52.6%以上,硝态氮去除率达91.6%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6.0%以上,产毒藻细胞去除率高达95.4%,微囊藻毒素去除率高达98.4%。(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