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47056.5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一种连续梁构造,包括主跨和两个边跨,主跨和对应边跨之间的第一0号块位于第一桥墩上,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至少一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主跨、附加边跨和两个边跨整体为连续结构;设置有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第二桥墩上,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边墩或相邻一侧的第一边坡的第一墩台上,附加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相邻一侧的第二边坡的第二墩台上。其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能够满足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减小主跨的跨度,无需搭设支架,地形适应性好、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安全性高。

    上承式铁路钢桁拱桥拱上墩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905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358663.6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承式铁路钢桁拱桥拱上墩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评判方法,在分析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时除考虑所述拱上墩的自身影响外,还考虑钢桁拱圈及拱上梁对拱上墩的影响,对所述钢桁拱桥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钢桁拱圈、拱上墩及拱上梁的纵向刚度、结构尺寸对所述拱上墩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仅针对单墩进行模拟计算刚度,还必须要配合梁‑轨分析进行最终确定,本方法分析合理,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无需分析在制动力等纵向力作用下无缝钢轨的受力情况,能够全面反映结构整体的纵向刚度情况,刚度真实可靠,无需盲目增大结构尺寸,有利于避免额外增加成本。

    高铁大跨上承式拱桥运营期桥面线形的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0915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629108.9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铁大跨上承式拱桥运营期桥面线形的调整方法,从运营行车安全和舒适出发,提出了基于监测数据的高铁大跨拱桥桥面线形调整的实时判别方法,通过建立高铁大跨拱桥运营期结构变形与行车安全、舒适度间的关系,有效保证了大跨拱桥运营期行车安全和舒适问题;充分考虑了拱桥构件众多引起的多点耦合效应问题,从结构安全角度,提出了高铁大跨拱桥运营期的支座调高量和调高工序,在保证调高过程中结构受力安全的同时,解决了大跨度上承式拱桥运营期间无具体调高方案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与应用前景。

    一种大跨度拱桥施工期大风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625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8209.8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拱桥施工期大风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提取预设时间的历史风速序列,对所述历史风速序列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插值处理与异常值剔除,同时进行平均化处理得到相应的预测风速序列;采用改进的VMD方法对预测风速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特征选取、重新组合,形成包含虚假成分的预测序列和可预测序列;基于ARIMA-GARCH模型进行建模,得到确定性风速预测值和风速残差序列;对所述风速残差序列进行纯随机性检验迭代自相关性评估,得到风速概率预测区间。本发明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精度高、区间带宽窄等优点,具有95%置信度的上包络值可为桥梁施工期风灾辅助决策、防灾减灾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种立式弧面金属阻尼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5127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63054.6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弧面金属阻尼器,包括金属阻尼单元,金属阻尼单元用于设置在桥梁梁体与桥梁墩台之间,金属阻尼单元呈立式弧形结构,金属阻尼单元包括C型部,金属阻尼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C型部的开口端相对设置。金属阻尼单元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且金属材料受环境影响小,性能稳定,耐久性好,维护费用低;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多为平面结构,平面尺寸较大,该结构中的金属阻尼单元呈立式弧形结构,且包括C型部,其相比较平面结构,不仅在水平方向能够实现抗拉功能,还能够在竖向方向上实现抗拉的功能,其横截面积较大,结构紧凑,变形位移大,耗散能力强,提高了减震效果,避免结构遭到破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