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6420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554995.6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星上能源预估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卫星在轨能源放电深度预估方法,包括由卫星在阴影区任务触发时或者在光照区触发任务时计算卫星从任务触发时刻T0运行至第二阴影结束时刻T3期间卫星蓄电池触发的第一最大放电量Ah3,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最大放电量Ah3与卫星蓄电池允许最大放电量Ah相比较确定执行任务或者拒绝执行任务。通过预估卫星蓄电池在卫星运行多个轨道周期内蓄电池的最大放电量,以作为卫星任务执行的判断依据,避免了卫星能源不足带来的风险,提高了卫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0574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493568.7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7/00 , G06F30/1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星真空热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多颗卫星同时进行真空热试验,分别评估各个卫星与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内表面的热平衡情况,形成多个第一传热量;对单颗卫星进行真空热试验,计算单颗卫星与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内表面的热平衡情况,形成第二传热量;各个第一传热量分别与第二传热量进行比较,形成各个外热流比值;根据多星同时试验与单颗卫星试验达到相同平衡温度时的各自外热流比值,评估各个参数对外热流比值的影响,调整各个参数以使各自外热流比值接近1;和/或根据多星同时试验与单颗卫星试验达到热平衡状态且相同外热流时各星的温度差异,评估各个参数对温度差异的影响,调整各个参数以使各星的温度差异接近0。
-
公开(公告)号:CN11165183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93540.3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Q10/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热控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在卫星设计、制造及发射各个阶段中,任务分配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多个产品管理模块的冗余控制功能将其映射至批产过程控制及试验模块中,以分别同时完成多条平行任务;多个产品管理模块在卫星装配阶段被分配为产品级装配模块、板级装配模块及总装装配模块;多个产品管理模块在卫星试验阶段被分配为模样热平衡试验模块及正样热平衡试验模块。通过方案设计优化、流程优化、过程控制模板化、文件化、数据包化,解决了成本高研制周期长的问题。在装配过程中设计高效的装配方案,同时通过测试方案、试验验证方案,保证了热控产品装配的有效性,正确性,保证了整星研制的进度,也确保了在轨飞行状态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8984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87661.2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星间测距信息的月球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方法,包含轨道动力学模型建立、协同观测模型建立和导航滤波算法数据融合三个部分。本发明为月球卫星编队建立了包含165阶次月球非球形摄动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星间测距和测角信息的自主导航方法。能够独立于地面站运行,仅利用在轨观测数据实现月球卫星编队的高精度自主导航。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86743.3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星敏感器的卫星定姿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卫星定姿方法包括:根据惯性坐标系下的太阳矢量和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建立对日定向坐标系OXi2Yi2Zi2,其中O表示卫星质心,Xi2轴由太阳矢量和指向地心矢量叉乘所得,Zi2轴指向太阳矢量的负方向,Yi2轴由Xi2轴和Zi2轴根据右手法则获得;根据对日定向坐标系构建星敏感器的安装矩阵;根据安装矩阵在对日定向坐标系中计算星敏感器与太阳矢量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星敏感器与地心矢量之间的第二夹角;控制卫星的姿态,使第一夹角保持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使第二夹角保持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从而使星敏感器在整个轨道周期内有效。本申请可以避免星敏感器的视场不受光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596816.5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卫星的一体化系统包括:数传系统;卫星结构板;以及固定装置。其中,数传系统通过固定装置布置于卫星结构板上。卫星结构板和数传系统的一体化系统结构紧凑、加工装调工艺性好、稳定性高、力学环境适应性好;并且卫星结构板内预埋热管,用于数传系统各组件以及整个卫星的散热,结构紧凑;并且满足了数传天线的视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0323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2902.4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预测控制模型的航天器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航天器工作过程中的历史状态数据、当前状态数据和温度控制目标;将历史状态数据、当前状态数据和温度控制目标输入预先构建的预测控制模型中获得航天器的预测执行数据;基于历史状态数据和当前状态数据中的扰动数据对预测执行数据进行修正,获得目标执行数据;通过利用预测控制模型预测航天器未来多个时刻的温度变化趋势,并根据此预测结果进行多步控制,有效调节航天器的温度范围,从而达到高精度控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06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681755.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与散热一体化的星载电子系统,包括:电子设备、电磁屏蔽壳以及卫星舱板;电子设备采用一层扁平化结构,并与卫星舱板尺寸匹配;电磁屏蔽壳和卫星舱板通过设置于电子设备上的安装接口与电子设备集成装配;集成后的电子设备通过电磁屏蔽壳实现对位于电磁屏蔽壳一侧的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散热;集成后的电子设备与卫星舱板进行电接地处理,使电子设备与卫星地形成等电位,并通过卫星舱板实现对位于卫星舱板一侧的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散热。本发明采用扁平化设计以及高功率元器件与电磁屏蔽壳、卫星舱板的集成热设计与结构设计,减少了系统重量和体积,增加了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0417618.8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轨伽马射线暴观测方法,包括:采用天文观测卫星的星上自主触发任务系统进行伽玛射线暴观测;将伽玛射线暴观测设置为天文观测卫星的主任务,由星上自主触发任务系统触发完成伽玛射线暴观测,星上自主触发任务系统进行以下任务:通过宽视场载荷探测到伽玛射线暴后,天文观测卫星获取该伽玛射线暴的位置参数、能谱参数及光变参数,通过VHF波段实时向地面站提供位置参数、能谱参数及光变参数;天文观测卫星根据由宽视场载荷定位的伽玛射线暴的触发信息,自主快速姿态机动,对伽玛射线暴进行光学余辉的持续观测;在观测中,天文观测卫星保持高姿态稳定度,确保光学望远镜的探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8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17618.8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轨伽马射线暴观测方法,包括:采用天文观测卫星的星上自主触发任务系统进行伽玛射线暴观测;将伽玛射线暴观测设置为天文观测卫星的主任务,由星上自主触发任务系统触发完成伽玛射线暴观测,星上自主触发任务系统进行以下任务:通过宽视场载荷探测到伽玛射线暴后,天文观测卫星获取该伽玛射线暴的位置参数、能谱参数及光变参数,通过VHF波段实时向地面站提供位置参数、能谱参数及光变参数;天文观测卫星根据由宽视场载荷定位的伽玛射线暴的触发信息,自主快速姿态机动,对伽玛射线暴进行光学余辉的持续观测;在观测中,天文观测卫星保持高姿态稳定度,确保光学望远镜的探测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