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64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62939.2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2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电偶与卡尔曼滤波的全域mk级精准度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置热电偶测温网络;S2、建立测控温系统数学模型;S3、建立含过程噪声的离散化测控温系统模型和含测量噪声的热电偶观测模型;S4、获取当前时刻的系统温度先验估计值,计算先验状态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S5、获得系统温度后验状态估计值,更新后验状态误差协方差矩阵,获得测控温系统矫正模型;S6、获得测控温系统误差向量;S7、获得基于前馈‑反馈的全域控制变量,通过执行部件作用于控温对象;S8、重复步骤S4~步骤S7,形成闭环控制,实现测控温系统全域mk级控温精度。有益效果是全面性好、协调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7231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55198.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载荷仪器μK级超稳热环境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明确热环境系统在不同频段下幅值、相位的热扰动特性;S2、求解目标频段内热环境系统传递函数期望值;S3、设计热环境系统多级热阻尼的层数,明确各个热阻尼层级间的期望热阻尼值;S4、将各个热阻尼层级间的期望热阻尼值分解为辐射热阻、导热热阻,权衡各个层级热阻设计是否可行;S5、如果不可行,调节初级加热器参数,并重复执行步骤S3、S4;S6、如果可行,进一步设计微调加热器,明确微调加热器的安装位置、设计参数;S7、完成空间载荷仪器μK级超稳热环境系统具体参数设计。有益效果是温度稳定性高、精密控温理论完善、控温量程可控、刻度可调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40615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81755.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与散热一体化的星载电子系统,包括:电子设备、电磁屏蔽壳以及卫星舱板;电子设备采用一层扁平化结构,并与卫星舱板尺寸匹配;电磁屏蔽壳和卫星舱板通过设置于电子设备上的安装接口与电子设备集成装配;集成后的电子设备通过电磁屏蔽壳实现对位于电磁屏蔽壳一侧的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散热;集成后的电子设备与卫星舱板进行电接地处理,使电子设备与卫星地形成等电位,并通过卫星舱板实现对位于卫星舱板一侧的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散热。本发明采用扁平化设计以及高功率元器件与电磁屏蔽壳、卫星舱板的集成热设计与结构设计,减少了系统重量和体积,增加了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189478.2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凝胶材料在轨隔热性能及老化特性测试的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测试系统包括:冷端组件、热端组件、测试组件、样品隔热组件和样品固定组件;所述冷端组件作为向空间散热的通道,并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隔热安装;所述测试组件分别固化在冷热端组件的胶池结构内以及热端组件的外表面;所述样品隔热组件包覆在所述热端组件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冷端组件和所述热端组件共同形成用于充盈安装样本组件的空间;所述样品固定组件将所述测试系统内各部分进行整体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可实现系统低功耗条件下热源可调可控的在轨高效集成测试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9353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167615.3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载荷舱构型,包括:四路行波管合成放大系统,被配置为分为四路进行信号功率合成放大;主承力结构,被配置为向四路行波管合成放大系统提供第一传力路径;以及辅助承力结构,被配置为向四路行波管合成放大系统提供第二传力路径;其中,主承力结构与辅助承力结构刚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9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10840838.0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一种分体组合式的多层隔热组件固定装置,包括:销钉柱头,呈长圆柱体状,用于贯穿多层隔热组件,表面由上至下等间距分布有供压片嵌入的压片卡槽,底部设有柱头‑底座接口;压片,为圆形,具有由圆点向圆周延伸的开口槽,该开口槽可插入所述压片卡槽内,使所述压片与销钉柱头固定,每二片压片之间设置多层隔热组件;销钉底座,固定在航天器表面,具有底座‑柱头接口,用于与所述柱头‑底座接口配合连接,使所述销钉柱头固定在在销钉底座上。本发明可以通过插扣对接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通过更改销钉底座和柱头的组合方式灵活地应对更改状态,节省大量加工时间和成本,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323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2902.4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预测控制模型的航天器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航天器工作过程中的历史状态数据、当前状态数据和温度控制目标;将历史状态数据、当前状态数据和温度控制目标输入预先构建的预测控制模型中获得航天器的预测执行数据;基于历史状态数据和当前状态数据中的扰动数据对预测执行数据进行修正,获得目标执行数据;通过利用预测控制模型预测航天器未来多个时刻的温度变化趋势,并根据此预测结果进行多步控制,有效调节航天器的温度范围,从而达到高精度控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06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681755.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与散热一体化的星载电子系统,包括:电子设备、电磁屏蔽壳以及卫星舱板;电子设备采用一层扁平化结构,并与卫星舱板尺寸匹配;电磁屏蔽壳和卫星舱板通过设置于电子设备上的安装接口与电子设备集成装配;集成后的电子设备通过电磁屏蔽壳实现对位于电磁屏蔽壳一侧的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散热;集成后的电子设备与卫星舱板进行电接地处理,使电子设备与卫星地形成等电位,并通过卫星舱板实现对位于卫星舱板一侧的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散热。本发明采用扁平化设计以及高功率元器件与电磁屏蔽壳、卫星舱板的集成热设计与结构设计,减少了系统重量和体积,增加了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9935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67615.3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载荷舱构型,包括:四路行波管合成放大系统,被配置为分为四路进行信号功率合成放大;主承力结构,被配置为向四路行波管合成放大系统提供第一传力路径;以及辅助承力结构,被配置为向四路行波管合成放大系统提供第二传力路径;其中,主承力结构与辅助承力结构刚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41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42382.8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轨遥感微纳卫星及其热设计方法。卫星包括卫星平台、体装帆板、光学载荷。热设计方法包括卫星平台热设计和光学载荷热设计;其中,卫星平台热设计进一步包括散热面设计、隔热设计、等温性设计;光学载荷热设计进一步包括调焦环与主次镜、矫正镜热控设计,主次镜支撑筒热控设计,以及,电子学热控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对该型号低轨遥感卫星的研制,实现了小型微纳卫星在平台与载荷上的一体化热控设计,热控设计合理可行,满足各项指标要求,达到预期热控效果,并留有足够的余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