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系统及其在孵化设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812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10681.X

    申请日:2024-07-26

    发明人: 周梦

    IPC分类号: G05D23/20 A01K4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温控系统及其在孵化设备中的应用,系统包括初始状态分析模块、温度动态模拟模块、状态转换分析模块、细化调控执行模块、风险识别模块、响应策略实施模块。本发明中,通过连续记录孵化环境内的温度并进行动态模拟,使得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识别关键的状态转换节点,在温度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之前就进行调整,通过状态监测和预测,系统能够生成状态转换预测结果,实现对孵化环境的主动控制,而非被动响应,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实时分析执行结果来识别和分类潜在的风险,使得响应策略可以更为精准地调整孵化设备的控制参数,这种细致的温度管理不仅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而且显著提高孵化成功率。

    一种饮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975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51391.X

    申请日:2024-08-01

    发明人: 余泽嗣

    IPC分类号: A47J31/44 G05D23/20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饮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智能终端技术的领域,其包括:从感应识别件上读取身份标签,感应识别件位于杯底;在身份标签与内置标签匹配的情况下,根据身份标签获取出水参数,出水参数包括目标出水量和目标温度值;根据出水参数控制饮水设备出水。本申请具有提高取水过程的智能化,方便用户取水的效果。

    一种风液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9634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20118.X

    申请日:2024-10-12

    IPC分类号: G05D23/20 F25B49/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液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应用于风液冷却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风冷系统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液冷系统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一状态信息包括风冷系统工质的第一工质温度。第二状态信息包括液冷系统工质的第二工质温度。当第一工质温度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第二工质温度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输入至预设预测模型,确定风冷系统的第一控制参数和液冷系统的第二控制参数。利用第一控制参数控制风冷系统,利用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液冷系统,以使风冷系统工质的第三工质温度和液冷系统工质的第四工质温度的差值小于阈值。可以实现风液融合冷却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能效比和稳定性。

    一种制冰模组的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制冰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89634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2170.X

    申请日:2024-07-26

    发明人: 杨向荣

    IPC分类号: G05D23/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设备智能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冰模组的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制冰模组,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在检测并响应模组控制指令之前,对制冰模组的当前运行条件/状态执行检测,并在确定满足模组预运行条件之后,对制冰模组执行第一控制操作,使得制冰模组能够以适配的目标模组状态响应模组控制指令,有利于提高模组控制指令的响应精准性与指令执行效率;进一步的,在制冰模组调整至目标模组状态,或不满足模组预运行条件后,能够根据指令明细及其对应的明细类型对制冰模组执行第二控制操作,且该执行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模组功能中其制冰、制冷水、制温水对应的水源均为加热过的热水,提高了制冰模组其输出饮用水/冰块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模块系统自动监测过热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634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95543.5

    申请日:2024-07-23

    发明人: 沈小剑

    IPC分类号: G05D23/2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模块系统自动监测过热处理的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智能模块的温度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过热判断结果;根据目标智能模块的工作监测数据确定第二过热判断结果;根据所述温度监测数据和所述工作监测数据确定第三过热判断结果,所述第三过热判断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智能模块的工作温度与工作状态之间的匹配度;基于所述第一过热判断结果、所述第二过热判断结果和所述第三过热判断结果确定过热处理策略,并执行所述过热处理策略。其能够实现有效的过热监测处理,从而保证智能模块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