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老空区密集建筑物群桩板式抗变形基础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61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380561.3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浅部老空区密集建筑物群桩板式抗变形基础结构设计方法:分析拟建密集建筑物群区域与浅部老空区影响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拟建密集建筑物群的治理范围;基于密集建筑物群的保护等级确定围护带宽度,划定密集建筑物群的加固区域;以密集建筑物群的加固区域的荷载分布,确定加固区域的灌注桩数量及分布位置;综合考虑浅部老空区临界采深、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密集建筑物群荷载影响临界深度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不同加固区域的灌注桩桩深,并施工灌注桩;依据密集建筑物群的分布情况布设混凝土承台,形成“灌注桩+承台”桩板式抗变形基础结构。本发明可解决浅部老空区上覆岩层与地表长期稳定性及其对密集建筑物群安全运营的隐患问题。

    一种深埋隧道的开挖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5875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67105.2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深埋隧道的开挖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深埋隧道的工程地质信息;基于所述工程地质信息确定工程灾害类型;基于所述工程灾害类型确定所述深埋隧道围岩的开挖补偿支护策略;基于所述开挖补偿支护策略对所述深埋隧道的围岩进行补充支护控制。通过补充支护策略能够将所述深埋隧道围岩的径向应力与初始地应力的差值缩小至预设近似值范围内,进一步能够有效阻止切向应力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深埋隧道隧道开挖后,及时施加高预应力的开挖补偿支护,尽可能恢复围岩的三维初始应力状态,从而提高围岩承载力,充分调动深部岩体强度,实现深埋隧道围岩有效控制。

    一种适用于围岩大变形隧道的让压吸能钢拱架

    公开(公告)号:CN11902172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7631.9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适用于围岩大变形隧道的让压吸能钢拱架,包括:顶撑段和吸能组件,顶撑段对应隧道的拱顶和拱腰,顶撑段从中断开分为左撑段和右撑段,左撑段和右撑段的下端均设有底撑段,底撑段对应隧道的拱脚;左撑段和右撑段的两端以及底撑段的上端均设有端板;左撑段与右撑段之间以及左撑段和右撑段与对应的底撑段之间均通过护板衔接为一体。本发明能够将围岩变形产生的持续径向挤压力转变为环形挤压力,然后通过自身环形回缩的功能对围岩变形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以此来避免围岩变形对隧道产生的冲击导致钢拱架出现扭曲、错断的现象,支护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多角度投影的法向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2063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50568.1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角度投影的法向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属于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领域。通过计算点云P中的所有点的初始法向量,并判断点p是否为尖锐点,如果是,则将其近邻点集分别投影到不同的方向,然后使用多尺度半径邻域搜索的方法对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投影点集进行搜索,获得特征点集,使用L1中值内骨骼提取算法对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投影点集进行提取,获得内骨骼点集,将特征点集映射到内骨骼点集并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第一直线方程和第二直线方程,再利用两直线的角平分线对点p的近邻点集进行分割,选择与点p在同一边的点集作为点p的新的近邻点集,重新计算点p的法向量。该方法通过双投影法及近邻点分割,有效保留点云尖锐特征。

    基于多尺度感知的岩体局部点云共面判断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3005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429471.8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多尺度感知的岩体局部点云共面判断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手动提取规则点云中的平面特征点和边缘特征点,得到相应的特征点集,根据岩体局部点云构建KD树。基于所构建的KD树,采用多尺度近邻搜索机制来遍历特征点集中的所有特征点,获得每个特征点的多尺度近邻点集合,计算各个特征点在多尺度下的贡献率,接着以多尺度下的贡献率为特征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来对岩体局部点云进行共面性判定,获得判定结果。以多尺度下的贡献率为特征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充分利用岩体局部点云数据集中富含的特征信息,提高共面性判断的精度。

    一种跨越煤矿采空区的双层多跨简支可调抗变形高铁桥

    公开(公告)号:CN118600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52248.7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越煤矿采空区的双层多跨简支可调抗变形高铁桥,包括两跨或两跨以上的主桥墩和两跨或两跨以上的主层桥梁,还包括副层桥梁,所述主层桥梁由主层可调支柱和主层梁板组成,所述主层桥墩布置在采空区地面下沉量较小的地点,所述主层可调支柱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桥墩的顶端上,通过在每一个主桥段上方设置多个副桥段,从而可以利用多个副桥段均分一个主桥段上的竖向变形,使得每个副桥段上的竖向变形均远远小于这个主桥段上的竖向变形,从而实现了减少副桥段间的竖向变形,最终可以确保轨道接缝的高差符合高铁建设和运营对轨道变形的要求;通过调整主层桥墩上方的可调支柱,减小主层梁板之间的竖向变形;此外,通过调整副桥墩上方可调支柱,减少或消除副桥段之间的竖向变形,从而保证副桥段上方铁轨接头处高差小于5mm。此外,通过预留主层梁板、副层梁板之间的变形缝,来克服桥墩间的水平变形。

    一种岩爆控制型TBM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7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638203.2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一种岩爆控制型TBM系统及施工方法。一种岩爆控制型TBM系统,包括:主梁、以及设置在主梁上的刀盘、梯级护盾系统、推进系统、支撑系统;刀盘可中心旋转地设置在主梁前端,用于破碎掌子面围岩,刀盘、主梁同轴设置;梯级护盾系统包括一级护盾、二级护盾,用以支撑围岩,一级护盾设置在刀盘后侧并固定套设在主梁外周,二级护盾设置可径向伸缩地设置在主梁外周;二级护盾的周向支撑范围与岩爆区域保持一致。通过缩短固定设置的护盾长度,二级护盾周向支撑范围与岩爆区域保持一致,一方面降低了因围岩变形挤压、岩爆造成的卡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二级护盾,还可针对性的对岩爆区域进行及时支护,节约成本。

    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4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0294858.2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该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包括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装置,该卸压装置包括智能定向钻胀机,该钻机整机具有前后移动、前后摆动、左右移动、左右摆动、左右扭转等功能,通过角度平衡仪和定向钻臂,精准控制切顶角度,实现多方位快速定位,便于钻孔施工。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机械式非爆破网面钻胀切顶卸压方法,利用智能定向钻胀机钻孔最终形成的网面结构切断了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间的覆岩传递路径,通过支架反复承载进一步弱化空间连接,在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顶板能够在自重及矿山压力作用下,沿钻孔网面自动垮落形成巷帮,从而达到切顶卸压的目的。

    金属材料内孪晶界面比例分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331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40532.2

    申请日:2023-07-28

    Inventor: 何满潮 郭洪燕

    Abstract: 一种金属材料内孪晶界面比例分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所述测量方法通过大区域的EBSD取向统计一般晶界的比例,根据大区域取向选择典型的小区域来统计微纳米孪晶分数,最后通过两者结果组合来获得样品整体的孪晶界比例。本发明的测量方法通过EBSD和t‑EBSD表征分析,通过飞秒激光(FS‑Laser)和FIB加工技术,最终将EBSD与t‑EBSD技术得到的多尺度孪晶数据整合,得到微/纳米多晶材料的具有统计可靠性的整体真实孪晶界面数据。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统计的准确性,实现了毫米‑厘米级样品内部孪晶分数的定量统计,能够高通量、准确地获取金属材料中孪晶界面密度(占比分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