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组合式的非线性弹簧竖向隔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67809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811335722.7

    申请日:2018-1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周颖 马开强 陈鹏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振动及噪声控制领域,提供一种预压组合式的非线性弹簧竖向隔振装置,包括1号螺旋弹簧、2号螺旋弹簧、预应力筋、黏滞阻尼材料、限位杆、限位孔、上盖板、中作板和底座。本发明通过预应力使竖向串联的1号螺旋弹簧和2号螺旋弹簧分阶段受力而组成刚度非线性弹簧,通过设计1号螺旋弹簧和2号螺旋弹簧的刚度可使本发明同时保证在静载时有较大静刚度,而在动载时有较小动刚度;限位杆和限位孔保证本发明在承受较大作用时不发生过大变形;1号螺旋弹簧在振动时通过黏滞阻尼材料提供的阻尼耗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要求较高的特殊减振地段和浮置楼板等需竖向隔振的结构或设施,减振效果优于现有钢弹簧隔振器。

    一种3D可视化泵站监控系统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461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18614.5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3D可视化泵站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本体,所述摄像头本体上安装有清理结构,所述摄像头本体上安装有拆卸结构,所述拆卸结构上安装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上安装有固定结构,所述减震结构上安装有卡合结构;通过拆卸结构便于对监控摄像头进行拆卸,以便后续对监控摄像头进行维修,通过清理结构方便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清理处理,并且可以避免录像画面受到影响,通过减震结构降低摄像头的抖动,保证监控摄像头摄像的质量,保证监控摄像头的使用寿命,安全可靠,通过固定结构方便对减震效果进一步加强,通过卡合结构方便对监控摄像头从墙体上取下来。

    一种三向准零刚度隔振平台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28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17594.7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向准零刚度隔振平台,包括:三向准零刚度隔振器;三向准零刚度隔振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竖向弹簧、顶座、底座和筒体,竖向弹簧位于顶座和底座之间,顶座和底座通过多个以竖向弹簧轴线为中心呈径向辐射状分布的弧形杆固定连接,弧形杆朝向竖向弹簧外侧凸起;筒体固设在底座靠近顶座的一侧,筒体与顶座间设有多个以竖向弹簧轴线为中心呈径向辐射状分布的弹簧减振器,弹簧减振器两端分别与筒体与顶座铰接;顶座负载前,弹簧减振器与筒体铰接的一端相比于另一端更接近底座,顶座负载后,竖向弹簧与弧形杆弹性形变,弹簧减振器与顶座铰接的一端相比于另一端更接近底座。在确保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了隔振器的固有频率。

    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6554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482806.5

    申请日:2021-12-07

    Inventor: 张伟 潘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上位板,若干上位板两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通过上位板、下位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沙漏”型结构特征,整体为负泊松比结构,且多个结构连接呈多边形蜂窝型结构,当上位板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时,此时两侧的第一侧板向内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收缩对垂直方向的力进行吸能,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最外侧连接处均连接有第二弹簧,对多个结构之间在挤压时,使得第二弹簧弹性拉伸,从而再次的进行减振吸能,同时通过负泊松比受压缩时,材料的横向反而发生收缩,材料收缩过程中吸能,从而提高减震保护的效果。

    分离弹簧连接结构及应用的变速器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4802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708853.0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离弹簧连接结构及应用的变速器及装配方法,包括弹簧组、活塞和平衡活塞,所述弹簧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多个弹簧,所述弹簧位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之间,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板抵靠在平衡活塞上,第二连接板抵靠在活塞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平衡活塞之间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销,平衡活塞上设有销孔,所述定位销的一端固定在销孔内,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并向弹簧内延伸。利用第一限位结构对平衡活塞和弹簧组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在满足弹簧的压缩行程的前提下将定位销的长度设置的尽量大,以达到最佳的弹簧定位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限位凸起结构缺陷。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阻尼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740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62855.5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周磊

    Inventor: 周磊 王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阻尼器,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缸筒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圆块、转杆、轴承一、锥齿一、锥齿二、螺纹杆、移动块、活动杆、轴承二、挡块、压块,所述圆块的一侧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拧动圆块,圆块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锥齿一转动,锥齿一带动锥齿二转动,锥齿二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移动块上下移动,移动块带动活动杆上下移动,活动杆带动压块上下移动,压板不同程度的挤压活动块,从而弹簧一被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达到调节阻力大小的目的,增加阻力器的实用性。

    一种适用于超低频的精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3459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87793.0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低频的精准零刚度隔振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通过保护筒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上方中心设置有固定装置架,所述固定装置架与弹性件连接,所述保护筒内侧设置有斜面装置,所述斜面装置与导向机构连接。本发明可以产生精准零刚度,取得优异的低频、超低频激励隔振效果,且构造形式简单,占用空间小,高度低,便于设计和加工,解决了现有隔振装置效果不好和结构复杂的问题。

    一种稳定性高的感应弹簧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6369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77760.5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性高的感应弹簧,包括护框结构、设置于护框结构右侧的传动结构及与传动结构的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有压环一和压环二,所述压环一的内径小于压环二,且压环一与压环二之间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弹力结构,所述弹力结构包括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一端与压环一相连,另一端与压环二相连,所述主弹簧靠近压环二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一套管,位于所述套管的圆周面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压簧。本发明的弹簧组件包括有压环一和压环二,套管的圆周面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压簧,其顶部的扣盘可进行抗压弹性支撑,主弹簧的底部的套管的内部添加了向内侧凸起的弹片,防止主弹簧出现较大扭动,避免变形,整体提高了弹簧组件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铰链零刚度弹簧的恒拉力缓冲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3807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00198.1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铰链零刚度弹簧的恒拉力缓冲机构,涉及恒拉力缓冲装置的技术领域和低频隔振领域,解决了普通三角形零刚度弹簧存在保持零刚度的范围很小,刚度特性无法精确调节的问题,以及蜗卷恒力弹簧承载小精度不高的问题,铰链零刚度弹簧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很大范围内保持刚度接近于零的状态,最大位移可达摆杆长度的30‑40%,在最大位移处铰链零刚度弹簧的刚度大约是竖向弹簧刚度的1/27,并且铰链零刚度弹簧的刚度和回复力均随着竖向位移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零刚度特性也可以通过改变铰链中心距的方式进行精确调节,具有承载能力强、零刚度特性优异、便于调节等特点。

    一种车辆的发动机悬挂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1089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1393.X

    申请日:2022-04-19

    Inventor: 李雨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的发动机悬挂减振装置,包括悬挂框、固设于悬挂框内的支撑架以及固设于支撑架上的夹持件,其中,支撑架包括支撑环块、间隔且等分固设于支撑环块上的至少两第一减振件、顶块以及第二减振件,支撑环块经由至少两第一减振件与悬挂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顶块位于支撑环块的上方与至少两第一减振件之间均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顶块和第一减振件相铰接,第二减振件固设于顶块与悬挂框内底壁之间,夹持件与顶块固定连接,夹持件供于固定发动机。解决现有的减振装置减振效果不佳,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