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42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03090.8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冲片退火后需进行冲片去应力退火处理的冷轧电工钢,主要包括冶炼、热轧、冷轧、退火、涂层、重卷、包装工序,其特点是在成品退火后涂层前增加一道弯曲矫直工序,所采用的多辊钢带反复弯曲装置的弯曲辊直径D与钢板厚度d之间的关系为:10d≤D≤20d;成品钢板张力F与钢板横截面S与屈服强度RP0.2的关系为:0.8×S×Rp0.2≤F≤1.6×S×Rp0.2;弯曲辊插入深度不小于弯曲辊半径。本发明简单易行,在不改变前后生产工序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反复弯曲工艺参数设计,使各牌号达到最佳临界变形及加工硬化量,促进了最终产品电磁性能进一步提升。

    一种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42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03056.0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方法,主要包括冶炼、热轧、冷轧、退火、涂层、重卷、包装工序,其特征在于在连续退火作业线上,在退火出炉冷却后至产品涂层前增加一道拉伸工序,由一组拉矫装置来实现,给涂层前钢板施加一拉力F,并满足:S×Rp0.2≤F≤1.2×S×Rp0.2,其中:S为成品板横截面面积;Rp0.2为成品板屈服强度。采用本发明既能实现连续高效生产,又能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平整工序;既能保留用户所需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又能实现再退火后电磁性能异常改善;既能保留传统半工艺产品的优异特性,又能实现涂层对装机性能的大幅改善;还可降低牌号进行钢种选择。

    细化二次晶粒尺寸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342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910187784.2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化二次晶粒尺寸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涂覆隔离层、高温退火、涂覆绝缘涂层和热拉伸平整退火工艺,其特点是在脱碳退火前对冷轧板进行激光照射处理,使钢板表面形成相互平行且等距的线状应变区。所述应变区的宽度为100~200μm,应变区的间距为10~20mm,应变区的深度20~100μm,应变区与钢板轧向的夹角为60~120°。本发明工艺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既不破坏表面氧化膜,又无需改造现有设备。采用本发明最终成品B8可增高0.01~0.05T;最终成品P17可降低0.02~0.10W/kg。

    一种控制板带钢连续退火炉碳套辊结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6345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118794.8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板带钢连续退火炉碳套辊结瘤的方法,对钢带表面清洗烘干后,在接触炉辊一面喷淋或涂敷温度50-100℃的饱和NaCl水溶液并烘干,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退火处理,使微小熔融液滴状的NaCl均匀填充在石墨碳套辊高温下产生的微小孔隙中;出炉后对钢带表面进行干刷或喷淋、刷洗及清理操作。NaCl不仅起到了润滑作用,减少钢带及碳套辊之间摩擦力,而且填充碳套辊表面的微小孔隙,起到预防和控制碳套辊表面结瘤的作用,从而可延长碳套辊更换周期一倍以上,极大减少钢带表面划伤及硌印缺陷,提高钢板的表面质量,减少磨辊次数,降低备件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成材率和机组作业率。

    一种电工钢表面耐蚀性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49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098.5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工钢表面耐蚀性检测方法,通过在样品表面形成一个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环境,利用腐蚀剂中的鞣酸与铁氧化物反应生成黑色鞣酸铁,使腐蚀点可用肉眼准确观察;通过腐蚀过程中的观测和对腐蚀后样品的检测,得出反映电工钢表面耐腐蚀能力的特征参数,从而实现对样品表面耐腐蚀能力的评判。本发明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可同时对批量样品进行检测,腐蚀点易于观察,表征参数科学。通过在取向硅钢使用前,检测其表面耐蚀性,避免采用取向硅钢制作的产品因表面腐蚀而出现质量事故。

    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56004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079.2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酸洗→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表面处理及涂MgO→高温退火→涂绝缘层及热拉伸平整。通过提高中间退火温度、增加气氛露点等方式,使中间退火过程具备脱碳退火的部分功能,钢板在此时可完成脱碳。另外,由于增大了一次冷轧压下率,在退火时可形成细小的初次晶粒,增加高温退火时二次再结晶形核位置。高温退火升温过程中向钢中渗氮,使钢板中形成一批新的细小A1N,保证Goss晶粒形核时有足够的抑制力,使Goss取向二次晶粒发展完善,提高GO钢磁性能。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成品取向硅钢磁感B8增加0.02T,铁损P1.7降低0.1W/kg,相当于提高取向硅钢的一个牌号,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7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229764.2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轧制及处理工艺采用三次冷轧、两次中间退火、一次涂MgO的生产工艺,最后进行高温退火。由于三次轧制时单道次轧制力变小,钢的内部组织均匀,从而使高温退火时间减少,减少了20%~30%,最终获得了具有强的(110)[001]织构的产品,本发明不仅能显著提高电磁性能(铁损降低且磁感增加),能使铁损P1.7约降低0.08W/kg,使磁感B8约提高0.07T,即可使产品提高半个到一个牌号;而且也能使总生产时间显著降低,能显著缩短总的生产时间,从而提高取向硅钢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