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9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771.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加热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将用通常工艺生产的取向硅钢板坯进行加热,接着进行热轧,热轧板退火或常化后经一次大压下率冷轧,轧制到接近成品厚度,再在湿气氛中进行脱碳退火,之后进行渗氮,涂敷隔离剂,最后进行高温退火,其特征在于:板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280℃以下;脱碳退火板渗氮之前在不润滑的情况下进行1.5%~3%的临界变形冷轧来破坏SiO2薄膜;所述的隔离剂是尺寸<10μm的Al2O3细颗粒,其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5%~30%TiO2。本发明解决脱碳退火板表面形成的SiO2薄膜阻碍渗氮的问题,同时获得性能优良的玻璃膜底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57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764.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轧制及处理工艺采用三次冷轧、两次中间退火、一次涂MgO的生产工艺,最后进行高温退火。由于三次轧制时单道次轧制力变小,钢的内部组织均匀,从而使高温退火时间减少,减少了20%~30%,最终获得了具有强的(110)[001]织构的产品,本发明不仅能显著提高电磁性能(铁损降低且磁感增加),能使铁损P1.7约降低0.08W/kg,使磁感B8约提高0.07T,既可使产品提高半个到一个牌号;而且也能使总生产时间显著降低,能显著缩短总的生产时间,从而提高取向硅钢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0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54601.8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短流程制备方法,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所述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Si:3.1~3.2 wt.%、Al:0.025~0.030 wt.%、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述方法,包括冶炼及连铸→热轧工艺→冷轧工艺→渗氮工艺→高温退火工艺。采用本发明设计的短流程工艺可以大幅度减少合金元素的投入,使初始成分尽可能的纯净化。另外,本发明设计的制备工艺还可以在起到节能减排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提升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47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083172.6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低温Hi‑B钢及能够增强先天AlN抑制能力的生产方法,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20%~0.085%、Si2.620%~3.700%、Mn0.0010%~0.080%、S0.001%~0.010%、P0.001%~0.020%、Als0.008%~0.020%、N0.001%~0.007%、Cu0.005%~0.200%,其余为Fe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抑制剂形成元素的含量来保证铸坯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依据奥氏体相含量随温度的转变规律和AlN固溶析出转变速度,调整常化加热温度和常化空冷后开始快冷温度,使AlN在常化板中大量弥散析出,增强钢中先天AlN的抑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963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61229.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性能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0.15~0.35mm厚成品取向硅钢为原料,制备工艺路线为:第一次冷轧→再结晶退火→第二次冷轧→高温退火→细化磁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但可解决取向硅钢极薄带加工困难的问题,更可通过合适的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的匹配来保证高斯织构遗传,通过大幅提高取向硅钢极薄带的磁感B8至1.85-1.91T,实现铁损的的降低,制备出性能卓越的取向硅钢极薄带。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669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310724653.X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铁损中频用取向硅钢超薄带的制备方法,以0.15~0.35mm厚成品取向硅钢为原料,冷轧为将酸洗后的原料冷轧至0.03~0.10mm,总压下率应不小60%;所述的罩式退火为纯N2气氛中用1~3小时升温至600‑700℃;在H2体积百分比为50%以上的氮氢混合气的保护气氛中保温排出隔离涂层中的水分,保温直至露点降至0℃以下后,继续升温;后续升温阶段,采用纯氢气氛,升温速率为10~200℃/h;升温至850~1120℃后,在纯H2气氛中保温2~30h,保温结束后,以不超过‑20℃/h的降温速率将钢卷温度降至300℃以下出炉;最终成品厚度0.1mm及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66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23290.8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常化→酸洗→冷轧→脱碳退火及涂MgO→高温退火→绝缘涂层及热拉伸平整退火工艺,钢水过热度小于30℃时浇注,板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100~1150℃,粗轧模式为“3+1”,精轧初轧温度为1000~1050℃,终轧温度为850~900℃,常化工艺冷却采用分段控制;冷轧工艺道次压下率控制在30%~40%,脱碳退火采用二段式脱碳退火工艺,高温退火采用N2与H2分段保护气氛;本发明优点及效果在于:不添加任何微量元素,降低成本;低温加热铸坯,节能降耗,降低表面缺陷;铸坯氧化减少,提高成材率;减少热轧粗轧道次,防止热轧温度过快降低;采用本发明的硅钢产品磁性能稳定且磁感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66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8169.6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冶炼→中薄板连铸连轧→常化→酸洗→一次冷轧→脱碳退火→二次冷轧→涂MgO→高温退火→涂绝缘层及热拉伸平整;冶炼:冶炼后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5%-0.10%、Si2.5%~3.4%、Mn0.03%-0.10%、P≤0.030%、S0.01%~0.05%、Als0.01%~0.03%、N0.006%~0.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在上述成分条件下低温轧制;脱碳退火:以800~1000℃/min速度升温,830~850℃保温5~10min,退火气氛PH2O/PH2=0.6~0.8的15%~20%H2+85%~80%N2混合气;二次冷轧:压下率为4%~6%单道次临界轧制。不添加任何合金元素的情况下采用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实现低温轧制;两次冷轧间的退火实现中间退火功能的同时,完成了脱碳退火功能,节约能耗同时提高产品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103093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0910248758.6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3/20 , G01N23/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晶粒取向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储备,通过EBSD技术将晶粒颜色和晶体学数据结合,建立颜色与晶体学数据的对应关系,并记录不同金属材料、不同取向晶粒的腐蚀条件,得到待测的批量样品后,迅速检索数据库,搜索出腐蚀状态,按同样的腐蚀方式腐蚀后,在同一光源条件、同一观察视角条件下,记录晶粒的颜色,与数据库符合条件的取向对应,最终实现快速、批量的晶粒取向检测。本发明采用定量计算晶粒取向表面能和适宜的腐蚀时间,获得固定条件下观察到不同晶粒取向的特殊颜色,与扫描数据库相对应,实现大尺寸多晶体材料取向的快速、批量检测,进而实现材料性能的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0210214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0910248760.3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耗型GO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工艺为冶炼-连铸-板坯加热-热轧-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涂退火隔离剂-高温退火-涂覆绝缘应力涂层-热拉伸平整退火-成品,铸坯加热至1250~1300℃,中间脱碳退火温度750~900℃,脱碳时间2~8min;退火后钢板中C含量控制在27ppm以下;二次冷轧至成品厚度0.22~0.35mm;涂敷MgO隔离剂;然后高温退火工艺形成厚度适宜、质量良好的氧化膜及良好的玻璃膜底层,再进行涂覆绝缘应力涂层及热拉伸平整退火,最终生产出成品硅钢。本发明通过调整冶炼成分,降低了铸坯加热温度,省略高温退火前的初次再结晶退火工序,简化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可生产出铁损低,磁感高的取向硅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