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聚合物连续梯度多孔支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262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74029.X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陶瓷/聚合物连续梯度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组织工程骨支架技术领域。多孔支架结构采用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设计,支架结构、体积分数可控。连续梯度材料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羟基磷灰石粉末和光敏性PLA树脂混合浆料为材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含有0%~30%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梯度聚乳酸层,外部高体积分数的HA/PLA促进细胞黏附提高骨长入能力;纯PLA支架通过3D打印立体光固化成型法制备,采用等离子清洗工艺活化支架表面,外层具有陶瓷材料成分的浆料采用溶液浸渍附着于支架表面,采用离心装置去除孔隙中的多余浆料,采用紫外光(波长范围360‑410nm)照射固化。本发明采用连续梯度克服传统复合材料在材料界面处性能急剧转变导致分层的缺点。

    一种紧凑型多通道多流体热交换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0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911407257.8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紧凑型多通道多流体热交换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方法,首先给出了几种三周期极小曲面的函数表达式,采用该算法可以建立热交换装置中的流体通道;然后给出了通道的体积分数控制方法,通过各通道的热量需求,确定函数参数;最后,建立了多通道紧凑型热交换装置的模型,并指出采用选区激光熔化的增材制造工艺,一体化成形该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多种流体在紧凑空间中的热交换,内部的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结构因其优良的拓扑构型,具有消除热应力、提高热交换装置热疲劳寿命的特性,适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汽车发动机的油液冷却或燃料预热等领域。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隐私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1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95485.4

    申请日:2022-12-13

    Inventor: 肖敏 刘飞 杨晶晶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中的安全认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PVC数字承诺协议的零知识证明算法,实现了匿名能量币的构造与支付,车辆基于匿名能量币向路边单元请求认证并获取用于与路边单元认证的一次性会话密钥,将对用户真实身份的认证转向为对能量币有效的认证,在充电过程中,任何单个CSP都不知道充电车辆的真实身份,有效的保护了车辆用户的位置隐私。

    TIG电弧増材成形时变参数定距自适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2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27102.0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TIG电弧増材成形时变参数定距自适应控制方法,属于TIG电弧増材与3D成形领域;该TIG电弧増材成形变宽度参数的零件时,将不等宽零件沿成形方向,将变宽度单元进行逐段离散化,细分成多条高度相等、具有一定宽度的单元体;通过多段可控层宽的组合来逼近不等宽的沉积层形貌,将多线条搭接组装为一次变截面成形,在适合的区间内通过计算修正成形速度与成形电流,从而实现沉积层宽度的闭环控制;所提出的定距自适应控制方法,可逐层连续成形出平整的结构单元,并简化了路径、降低了搭接次数与界面重熔次数,在保持零件其他方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极大提高了TIG电弧増材成形零件的复杂度和成形效率。

    一种LTE系统PBCH信道的快速解析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53641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127347.7

    申请日:2015-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LTE系统PBCH信道的快速解析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提取单元、子帧#0解调单元、天线端口数检测单元、TTI周期内PBCH序号检测单元和PBCH解码单元。数据提取单元,用于同步提取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数据;子帧#0解调单元,用于提取PBCH信道数据;天线端口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基站系统配置的天线端口数;TTI周期内PBCH序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译码PBCH信道在一个TTI周期内的序号;PBCH解码单元,根据检测的天线端口数和PBCH序号,直接解码小区公共信息。本发明减少了PBCH信道解析流程中由于天线端口数和PBCH序号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盲检流程,缩短了UE获取小区公共信息的时间,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一种LTE系统天线端口数的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303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410755935.0

    申请日:2014-12-10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LTE系统天线端口数的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位置确定单元、数据提取单元以及算法检测单元;其中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小区搜索得到的帧同步位置计算得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数据的时域位置;数据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接收数据中PBCH信道范围内4个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序列;算法检测单元利用LTE系统不同天线端口参考信号序列间的相关性,直接通过对接收的不同天线端口间的小区参考信号序列做相关,来实现天线端口数的检测。本发明能够简单、快速、准确的获知天线端口数,并用于后续各信道的译码。

    一种TD-LTE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39492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55505.2

    申请日:2015-02-03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TD-LTE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位置确定单元、数据提取单元、预设值单元以及检测实现单元;其中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测子帧的第一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时域位置;数据提取单元,对待测OFDM符号进行OFDM解调,通过小区搜索得到的小区号的等参数将CRS(小区参考信号)进行提取;预设设置单元,使用小区号、子帧号及系统帧号等参数,本地产生待测符号对应的小区参考信号序列;检测实现单元通过计算多个子帧中参考信号序列与本地参考信号序列的相关性,查询对比不同上下行子帧配置中的上下行子帧使用情况来实现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检测。能够简单、快速、准确的获知上下行子帧配置,并用于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译码。

    面向无支撑打印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590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00682.8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无支撑打印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铺设粉床,采用集成式激光选区熔化装置中的高能激光束对待加工构件的第1层进行激光熔化成形;S2.铺设粉床,并判断待加工构件的第i层是否存在悬垂区,如是,则采用预设加工方法进行加工熔化成形;如否,则采用集成式激光选区熔化装置中的高能激光束对待加工构件的第i层进行激光熔化成形;S3.重复步骤S2,直至集成式激光选区熔化装置完成对待加工构件第N层的激光熔化成形;S4.对未加工区域的粉末以及预烧结后的扩展区L2的粉末进行清理,得到加工构件;通过上述方法,能够稳固悬垂区外侧的粉末,获得更稳定的熔道,从而减少悬垂表面挂渣、气孔等缺陷。

    一种IaaS环境下基于成本的工作流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29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85772.6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云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aaS环境下基于成本的工作流调度方法,包括获取工作流中每一任务在不同虚拟机上的执行时间,以及不同虚拟机间的数据通信时间;结合用户设定的总成本约束构建动态预算分配模型;将工作流进行单一父子任务对合并处理得到新有向无环图;计算新有向无环图中每一任务的优先级得分并排序得到排序列表;根据排序列表依次计算每个任务的成本约束,并根据动态预算分配模型获取调度该任务时的当前允许使用预算;计算该任务在不同虚拟机上复制关键父任务前与复制关键父任务后的最早完成时间,并从中选择最小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对应的虚拟机放置该任务;本发明有效的降低工作流的完成时间。

    一种新型梯度人工椎体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257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62865.6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新型梯度人工椎体及其设计方法,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仿生多孔结构设计方法、轴向梯度设计方法、径向梯度设计方法。首先模拟脊柱椎体的体内受载情况,在轴向进行密度梯度设计,减小两端骨接触面的相对密度来降低弹性模量,削弱应力屏蔽效应和促进骨长入能力,同时增大中间部分相对密度来减小应力集中、提高比强度。然后进行径向的梯度设计,通过增大内侧相对密度实现增强中心力学性能。最后,将两个方向的梯度设计融合到最终的人工椎体中,得到应力集中减轻、比强度提高、骨接触面的应力屏蔽减轻、促进骨长入和疲劳性能增强的人工椎体。该方法适用于多数需要减小应力集中,增强疲劳性能的器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