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2671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07101.2
申请日:2012-0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融合蛋白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SOD-TAT融合蛋白在制备防治放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SOD-TAT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根据Genbank中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序列,将跨膜肽TAT融合到SOD的C端,形成一个新蛋白SOD-TAT,构建融合SOD和TAT的表达质粒,在毕赤酵母中得到高效表达,最后通过离子交换从毕赤酵母的发酵液中提取高纯度的SOD-TAT融合蛋白;所述SOD-TAT融合蛋白用于制备防治放射损伤药物。SOD-TAT不仅可消除细胞外的自由基,还可消除细胞内的自由基,此外,SOD-TAT还可以跨越血脑屏障,其放射防护效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强于现有临床使用的放射防护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43901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009449.4
申请日:2007-08-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融合蛋白GST-PTD-SOD在抗辐射中的应用,所述的GST-PTD-SOD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以及TAT蛋白转导结构域连接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融合蛋白GST-PTD-SOD,将含有GST-PTD-SOD的物质应用于抗辐射中。它可以提高细胞内SOD的活力;由于它对各种细胞的跨膜效率不相同,且各种细胞对自由基的需求度也不相同,因此辐射下它对各种细胞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也不相同,相对来说它对一些正常细胞的保护和修复效果要高于对癌症细胞的保护和修复效果。它可用作抗辐射损伤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提高细胞抵抗辐射能力、增加各种细胞对辐射敏感度的差异性、修复辐射损伤细胞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41875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010306563.9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IPC: A23L7/10 , A23L7/152 , A23L7/17 , A23L29/00 , A23L3/3418 , A23L3/3472 , A23L3/3544 , A23L3/3562 , A23L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即食谷物制品及其生产方法,其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为:玉米胚芽55‑60份、大米10‑20份、玉米淀粉5‑10份、β‑环状糊精5‑10份、冻干速溶绿茶粉0.3‑0.5份、小苏打0.05‑0.1份、维生素E 0.001‑0.003份、纯水10份。本发明通过配方的合理搭配,解决了玉米胚芽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油料分离及贮藏过程中易氧化的问题,实现了直接利用玉米胚芽制备即食谷物制品的技术难题,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适口度和保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225138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338782.1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乳酸菌发酵剂中的应用,所述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2019,其已于2020年9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0548。利用此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保留了糟菜的主体风味,且加快了乳酸的形成,可以达到缩短糟菜发酵周期的目的,改善糟菜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739688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738014.9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7K14/415 , C07K1/20 , C07K1/18 , A61K4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蛋白及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经过分离纯化获得了一个分子量为31.0kDa、等电点为4.5的甘草蛋白,该甘草蛋白的N-端一级结构序列为NPDGLIACYCGQYCW。该甘草蛋白的盐溶液在蛋白浓度为1mg/mL,pH7.9条件下,经过100℃加热60min后,制备得到甘草蛋白纳米颗粒,其平均粒径为74.09±0.69nm。甘草蛋白纳米颗粒冻干品流动性佳,复溶性好,易于稳定保存。本发明涉及的甘草蛋白来源于食品,安全性高。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不涉及任何交联剂,且其成品广泛存在于各类使用甘草的汤剂中,为广大人群服用多年,安全性高。本发明涉及的甘草蛋白纳米颗粒有望应用于多种药物的体内递送。
-
公开(公告)号:CN10434148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541087.3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葛根蛋白及其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经过Tris-HCl缓冲液抽提、乙醇分级沉降、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获得了葛根蛋白,序列为DFVYDMCGNVLN。该葛根蛋白的水溶液在蛋白浓度为1mg/mL,pH6.05条件下,经过100℃加热60min后,制备得到葛根蛋白纳米颗粒,葛根蛋白纳米颗粒在体外均显示了较低的细胞毒性。葛根蛋白纳米颗粒冻干品流动性佳,易于稳定保存。本发明涉及的葛根蛋白来源于食品,安全性高。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不涉及任何交联剂,且其成品广泛存在于各类使用葛根的汤剂中,为广大人群服用多年,安全性高。本发明涉及的葛根蛋白纳米颗粒有望应用于多种药物的体内递送。
-
公开(公告)号:CN10285130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57531.7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尖吻蝮蛇来源的类凝血酶基因及其应用,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该类凝血酶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类凝血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NO.2所示;将所述的类凝血酶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得到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2(DE3)中诱导表达该类凝血酶。本发明制备出能够高效表达该类凝血酶基因的重组生产株,实现类凝血酶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49136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111045.5
申请日:2009-0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采用酿酒酵母、醋酸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复配,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本发明利用纯菌种复配、混合发酵,对红茶菌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显著缩短发酵时间,避免杂菌污染,保证产品安全;菌种培养、复壮、保藏等管理方法科学合理,产品质量稳定,为红茶菌的产业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备的红茶菌饮品不仅风味爽口,而且含有多种功效成分,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微生物发酵饮品。
-
公开(公告)号:CN100387623C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510018754.0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62 , A23L33/17 , A61K38/00 , C07K2319/06
Abstract: 一类连接蛋白转导结构域和辅助蛋白的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应用。它解决了生物活性蛋白分子跨膜进入细胞的问题;它包括蛋白转导结构域、辅助蛋白和生物活性蛋白。辅助蛋白用于改善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分离纯化、热稳定性和在细胞内的半衰期,以及调节生物活性蛋白,特别是酶分子的反应产物,从而提高生物活性蛋白的使用效果等。它可用作化妆品、炎症疾患和功能食品的有效成分。例如,GST、TAT、SOD融合蛋白可广泛用于美白、消除青春痘、疤痕、皱纹等调整皮肤失调方面,并可用于外部皮肤的局部应用和许多肤发疾病的治疗,具有防晒、抗辐射、增白、防皱、消炎和延缓衰老的功效;亦可用于调整关节炎等疑难病症。
-
公开(公告)号:CN1686081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38943.4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蛋白转导结构域PTD连接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融合蛋白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在每克的化妆品中加入SOD活性范围为50~10000活力单位的PTD-SOD共价结合形成的融合蛋白或其衍生物,通过PTD与SOD的融合解决了SOD分子跨膜进入皮肤细胞的问题,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美白、消除青春痘、疤痕、皱纹等调整皮肤失调方面,并可用于外部皮肤的局部应用和许多肤发疾病的治疗,具有防晒、抗辐射、增白、防皱、消炎和延缓衰老的功效,使皮肤更细嫩;特别适合长期在计算机前或烈日下工作的各类人员使用,它能有效地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抑制黑色素和老年斑的形成,还能有效抑制面部粉刺和痤疮的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