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仿形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757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66738.4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仿形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装置包括:导轨为拼接式导轨,形状与焊接轨迹相匹配;导轨行走机构包括基座、行走轮组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组沿导轨移动的驱动组件;水平移动机构包括驱动基座、水平移动轴和第一施力滑轮组,第一施力滑轮组对水平移动轴施加推力;垂直浮动机构包括垂直浮动轴座、垂直浮动轴和仿形座;水平摆动机构包括水平摆动座;水平浮动机构包括水平浮动轴、水平浮动轴座和第二施力滑轮组,第二施力滑轮组对水平浮动轴施加推力。本发明能够控制焊枪对水平焊接对象在垂直方向的仿形效果以及对垂直焊接对象在水平方向的仿形效果,实现复杂形状工件的多轴仿形焊接,有效提高不规则钢结构件焊接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基于NB-IOT的智慧停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93076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1250666.1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的智慧停车系统,包括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停车区域、城市服务管理平台、监控摄像头、NB‑IOT网络平台和智能停车引导装置,所述城市服务管理平台与NB‑IOT网络平台连接,所述智能数据采集装置与NB‑IOT网络平台连接,所述监控摄像头与NB‑IOT网络平台连接,所述智能停车引导装置与NB‑IOT网络平台连接,所述智能数据采集装置设于停车区域入口处,所述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可采集待停车辆的车牌号和车辆长宽尺寸信息,所述停车区域内不设置固定停车位,所述智能停车引导装置引导车辆进入指定坐标位置。本发明涉及停车位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不设固定停车位的能够根据车辆大小自动引导车主找到预设停车坐标的基于NB‑IOT的智慧停车系统。

    一种机器人轨迹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159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2312.9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轨迹控制系统,具体涉及机器人设备领域,其包括架体机构,所述架体机构上滑动设有移动架机构,所述移动架机构通过移动轮机构与轨道机构连接,所述轨道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轨道机构之间通过支架机构连接,其中一组所述轨道机构上连接有电气机构,所述电气机构固定安装在移动架机构上,所述电气机构通过定位机构连接在其中一组轨道机构上,本发明的架体机构与轨道机构共同组成限定机器人运行轨迹的轨道,该设计使得本发明的轨道固定点可以由使用者规定,灵活的支撑点设计使得本发明的轨道在使用时平稳,不会出现晃动、变形等情况。

    一种可加工非正圆的紫砂壶辅助制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487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97186.8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一种可加工非正圆的紫砂壶辅助制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该辅助制造设备的工作头驱动电机、主动轴、中心齿轮、中心轴、从动轴、从动轴齿轮、凸轮刀模,驱动电机与主动轴驱动连接,中心轴穿出安装腔外与升降台固定连接,从动轴齿轮与中心齿轮啮合,从动轴与安装腔腔壁转动连接,并与凸轮刀模固定连接;升降台使凸轮刀模伸入紫砂壶外模中,在中心齿轮的啮合传动下,使从动轴齿轮带动凸轮刀模自转,并同时沿中心齿轮外圆周运动,以对紫砂壶外模中的泥料刮压,与紫砂壶外模配合,使泥料形成紫砂壶坯体。本发明在保证加工没有遗漏点,实现非正圆模具壶的辅助加工,以形成紫砂壶坯体。本发明在保证茶壶加工质量的同时,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

    一种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及其示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572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96207.1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及其示教方法,包括机器人、控制模块、分析模块、预设模块、视觉模块和传输模块,具有动力系统的机器人的前端连接有机械手,且机械手的末端连接有激光视觉传感器,所述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和机械手均由控制模块远程控制,激光视觉传感器与分析模块和预设模块连接,所述机器人的前端还连接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视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PLC,用于连接各个模块,PLC型号设置为西门子S7600,所述分析模块包括储存单元和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激光视觉传感器传导过来的数据,并与储存单元内的数据进行对比解析。该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及其示教方法,能够使得操作的误差变小,保证效果。

    一种电力电缆用拉拔成型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507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44458.1

    申请日:2024-09-06

    Inventor: 李建荣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用拉拔成型装置,包括安装在拉拔成型装置上的高效拉拔冷却装置,高效拉拔冷却装置由多个拼接冷却管组成,拼接冷却管包括抵触液冷装置和扩散风冷装置,抵触液冷装置与电缆线同轴设置,抵触液冷装置的冷却端与电缆线外壁抵触,扩散风冷装置安装在抵触液冷装置的上方,扩散风冷装置与抵触液冷装置同轴设置,扩散风冷装置用于向抵触液冷装置输送冷却气流。本发明通过双重冷却机制可有效提高更加高效、稳定、可靠的冷却,确保生产需求。

    适用于小批次的不锈钢电加热管退火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5874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403360.7

    申请日:2022-11-10

    Inventor: 李建荣 周杰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批次的不锈钢电加热管退火试验装置,属于退火装置领域,用于退火,其包括底座,底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移动座体,移动座体分别通过转盘驱动电机驱动转盘,通过外轴套驱动电机、内轴套驱动电机分别驱动外轴套、内轴套,外轴套通过外驱动板带动对应的执行驱动单元,内轴套通过内驱动板带动对应的执行驱动单元,执行驱动单元带动对应的撑爪执行件,撑爪执行件通过驱动板分别驱动上撑爪、下撑爪,使得上撑爪、下撑爪能够夹持输送带送入的不锈钢电加热管以及将不锈钢电加热管送入感应加热线圈,并在引导板处实现退料。本申请能够针对小批次的不锈钢电加热管设计可连续实现不同退火试验的装置,提高退火试验的自动化水平。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探伤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28146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79971.3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探伤设备,涉及工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探伤设备,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方的探伤工作台和探伤机构、以及安装于机体上的控制器,所述探伤机构用于实现对所述探伤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探伤检测;还包括设于探伤工作台上的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调节式夹持组件,所述调节式夹持组件包括四个呈环形阵列安装于探伤工作台上的固定板,四个所述探伤工作台的中间均螺接有调节杆,本发明采用调节式夹持组件,能够调节夹持板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同规格工件的夹持固定,以便于不同规格的工件进行探伤检测,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实用性,便于设备的使用。

    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2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30891.7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钣金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钣金加工用开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可升降的开槽组件,且开槽组件包括共轴设置的固定开槽刀和移动开槽刀,所述固定开槽刀的中心处贯穿有固定轴,所述移动开槽刀的中心处贯穿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固定轴内,且移动轴与固定轴之间通过轴键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与移动轴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电机和伸缩气缸;工件传送机构,设置于开槽组件下方,且工件传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传送架,两个传送架之间的间距可调;综上,无需额外设置标记结构也能有效保证开槽的尺寸的精准性,并节省了提前标记的所需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件开槽的加工效率。

    一种轨道式农业机器人行走控制方法、系统及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108598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355431.9

    申请日:2019-12-25

    Inventor: 周杰 杨润贤 陶涛

    Abstract: 一种轨道式农业机器人行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机器人吊装于导磁轨道上;机器人通过电磁力与导磁轨道作用,使其自身沿导磁轨道运行;停止作用于导磁轨道上的电磁力,机器人静止于导磁轨道上。本发明通过电磁力为动力驱动机器人运转,相对于传统的电机驱动噪音会更小,同时采用电磁驱动的方式也会使运动能量的损耗降低。通过将机器人吊装于导磁轨道上,相较于设置于导磁轨道上方的方式,可以使机器人固定更为简洁和牢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