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845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65893.2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应变场实时重构方法,属于大型结构电测技术领域。首先,预先对试验件进行数值分析,获得测点位置与对应应变值间的关系以及散点数据,并基于大量有限元数值散点数据构建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其次,开始正式试验,预先记录实际应变测点分布信息,并实时提取试验过程中的对应位置的测点试验数据信息,基于少量测点试验数据信息构建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描述实际实验中试验件上某些位置的精确值。最后,基于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和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构建变保真度代理模型,重构非试验测点处的应变场数据,实现应变场的重构。本发明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实现试验过程中的实时重构,为试验提供过程监控及风险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084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365893.2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 , G06F30/23 , G06F30/367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应变场实时重构方法,属于大型结构电测技术领域。首先,预先对试验件进行数值分析,获得测点位置与对应应变值间的关系以及散点数据,并基于大量有限元数值散点数据构建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其次,开始正式试验,预先记录实际应变测点分布信息,并实时提取试验过程中的对应位置的测点试验数据信息,基于少量测点试验数据信息构建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描述实际实验中试验件上某些位置的精确值。最后,基于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和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构建变保真度代理模型,重构非试验测点处的应变场数据,实现应变场的重构。本发明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实现试验过程中的实时重构,为试验提供过程监控及风险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18849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13090.X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B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点式结构装配精度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三台便携式坐标测量机,与三套便携式坐标测量机数据通信的上位机,所述的上位机内运行有数据分析模块;所述三套便携式坐标测量机获取公共基准特征的坐标、环境中基准特征的位置信息以及装配件基准特征的位置信息并输出;所述数据分析模块接收三套便携式坐标测量机传送的数据信息计算局部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的转换关系从而获得装配件的装配精度;方法中采用三个便携式坐标测量机协同测量,可实时反映装配过程中装配件的位置信息和装配精度,便于装配件的位置调整,缩短装配时间,另外便携式坐标测量机坐标测量机具有体积小,安装灵活,使用方便和精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186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47554.2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端部折痕的碰撞吸能盒,并通过该端部折痕诱导薄壁管件在碰撞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变形模式。相比于普通的方形碰撞吸能盒,本发明的明显特征在于,薄壁管件端部折角处以三角形折痕向内折叠,同时每个面板端部中间区域形成梯形折叠叶片,并与垂直面板形成一定的角度,进而形成能够诱导高吸能效率变形模式的端部折痕碰撞吸能盒。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通过简单地端部折痕,在保证其低峰值载荷的同时,可实现吸能盒非常高的能量吸收效率。此外,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通过一块薄板模压成型获得,具有加工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8182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65771.3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激光指示方法的空间坐标实时测量装置,属于定位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手持式无线定位仪、红外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和计算机。手持式无线定位仪包含定位识别球、激光测距仪及无线传输模块;红外摄像头与手持式无线定位仪上的定位识别球配合,用于识别手持式无线定位仪所处空间坐标及方向;激光测距仪用于照射并指示被测位置,测量该位置与激光测距仪的直线距离;计算机利用手持式无线定位仪坐标、方向,及激光测距仪与激光照射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出激光照射点的空间坐标。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测量环境要求低,可实现空间坐标的非接触实时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59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77717.0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航天线式分离环结构强度测量方法。首先,建立线式分离环模型,有限元分析航天线式分离环结构应力场,获得应力变化较为平缓区域。然后,在应力变化平缓区域内设计并布置电测应变测点阵列,并开展预加载试验获得测点阵列的应变值,依据应变值的平缓程度检验测点阵列设计的有效性。正式加载试验获得结构应变测点数据,根据电测应变测点数据计算得到航天线式分离环结构关心区域的应力场,实现结构强度评估。本发明基于电测技术,成本低,测量精度高,具有较强实用性,可解决航天线式分离环因结构本身空间狭小和曲面复杂而导致的结构强度难以测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1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36064.5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3/34 , G01M7/02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疲劳特性改进的疲劳损伤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随机振动过程划分为至少两个随机工况的载荷谱,并根据应力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与谱矩参数确定应力概率分布;使用具有不同固有频率的单自由度系统,确定频响函数和振动疲劳损伤计算式;将应力‑寿命曲线划分为多段,基于多段应力‑寿命曲线的疲劳参数更新振动疲劳损伤计算式,得到改进疲劳损伤谱;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随机工况的疲劳损伤数值进行叠加,得到合成疲劳损伤谱;基于改进振动疲劳损伤计算式进行逆运算,得到响应谱,并基于频响函数进行反推,得到加速疲劳试验载荷谱。本发明可以提高多段应力‑寿命曲线材料下多任务的加速疲劳寿命预测的预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468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26299.X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应变片识别及坐标精准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应变片图像数据;将应变片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化处理,并获取筛选后的应变片轮廓图像数据;确定目标应变片轮廓数据;根据图像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确定图像采集设备的本质矩阵,基于本质矩阵,识别目标应变片轮廓数据中同一应变片,并基于双目视觉对同一应变片进行坐标定位,转换到图像采集设备下的坐标中,得到应变片在图像采集设备下的坐标信息;建立坐标信息与目标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并将坐标信息转换到目标坐标系中,得到目标坐标系下的应变片识别结果;重复步骤S1‑S5,得到所有结构试验的应变片识别结果。本发明可以提高应变片位置坐标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87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47805.9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R19/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梯度的折纹管碰撞吸能盒,属于汽车碰撞吸能盒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碰撞吸能盒溃缩变形不稳定,导致吸能效率较低的问题;具体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包括第一吸能层、第二吸能层和中间层;第一吸能层和第二吸能层通过中间层连接,第一吸能层或第二吸能层与中间层的连接位置形成预变形折痕纹路;本发明中每个吸能单元均由三层高度相同形状不同的吸能层组成,并且在连接处形成预变形折痕纹路;碰撞过程中每个吸能单元均按照其内部的预变形折痕纹路发生溃缩变形;在碰撞初始阶段,吸能单元承载较低的碰撞载荷,随着溃缩变形加大,吸能和承载能力逐渐增长;该过程中吸能效率呈梯度增加,实现了较好的缓冲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4131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00457.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拉力加载装置及其应用,属于航天航空领域。该空气弹簧拉力加载装置包括:上加载盘、下加载盘、上滑动盘、下滑动盘和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位于上滑动盘、下滑动盘之间;所述上滑动盘、下滑动盘位于上加载盘、下加载盘之间;所述上加载盘与下滑动盘连接,所述下加载盘与上滑动盘连接;当空气弹簧伸长时,上加载盘与下加载盘之间的距离减小。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多点密集协同加载,改善了由于液压管路密集造成的场地局限现象,解决了控制精度问题,提高了多作动器协同拉力加载精度,大幅简化了传统繁琐加载方式,在保证加载精度的前提下,简化试验流程,降低试验成本,并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