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23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15.4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A61B5/33 , A61B5/318 , A61B5/346 , A61B5/00 , G06F18/21 , G06F18/213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组织电生理无标记光学检测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心肌组织的光学检测图像数据以及电生理信号数据;对光学检测图像数据以及电生理信号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从而得到光学‑生理信号映射数据,其中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配准、图像裁剪、周期性增强、时差增强、空间滤波、强度归一化以及数据平滑处理;根据光学‑生理信号映射数据进行基于机械收缩曲线以及电生理曲线的特征信号提取,从而得到机械收缩曲线数据以及电生理曲线数据。本发明采用无标记光学检测,避免了对心肌组织的直接干扰,更好地保持了组织的生理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423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62105.1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A61B5/00 , A61B5/01 , A61B5/1455 , G01K11/22 , G01K1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声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用于非接触式测量绝对温度的双波长光声遥感成像系统。该用于非接触式测量绝对温度的双波长光声遥感成像系统包括信号控制组件、激发光路组件、合束光路组件及扫描成像组件,信号控制组件包括可编辑逻辑门阵列、控制软件及遥感成像子系统,激发光路组件、探测光路组件及扫描成像组件均与信号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由信号控制组件发出的信号控制;通过双波长光声遥感成像系统能实现非侵入性、非接触式地获取生物组织的高空间分辨率结构图像/功能图像,能够适用于如开放式组织及慢性组织损伤这类不适用耦合液的生物组织的绝对温度测量,扩大了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0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62116.X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基于三光束干涉激发的有限视角矫正光声显微成像系统。该基于三光束干涉激发的有限视角矫正光声显微成像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固定组件、脉冲激光器、光场调制组件、光路镜片组件、超声探头以及三维扫描平台。本发明通过利用光场调制组件对光声显微成像系统中的激发光光场进行调制,使用三光束干涉形成的条纹状光场激发光声信号,由于条纹状光场能有效地破坏光声效应激发出超声波波源之间的空间相干性,进而消除三维重建图像中由于相干相消引起的有限视角缺陷,且不影响成像速度及成像深度等系统性能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63202.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3/00 , G06F30/27 , G06F30/13 , G06F18/243 , G06F18/214 , G06N2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探地雷达的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如下:S1:制备混凝土试件并进行混凝土试件电磁信号数据集采集;S2:进行混凝土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数据集采集;S3:处理电磁信号数据集与混凝土强度数据集;S4:训练模型;S5:验证与调优模型;S6:应用模型。本发明利用了机器学习方法,结合探地雷达技术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定,不仅可以自动提取混凝土强度特征,还可以对现有混凝土结构强度进行快速便捷的无损检测,在检测精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补救,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26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41585.X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的驱动方法,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机器人难以对物品实现全方位信息感知的问题。本发明扫描物品构建出物品相机坐标系下的点云并转换至世界坐标系下;对世界坐标系下的点云进行重构;对重构点云进行切片,计算各切片中每个点相对于其质心的角度,利用能够满足预设点云间距的最小角度增量将排序后的角度进行区间划分,将各区间内点云的平均点和平均法线作为该区间的轨迹点,所有切片的所有轨迹点构成物品点云轨迹;将所述物品点云轨迹作为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的参考轨迹,进而实现对所述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的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22897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801782.3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钣金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小圆角阶梯盒形件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其中的小圆角阶梯盒形件的成形装置,包括整形凹模和整形机构,预成形件放置于所述整形凹模和所述整形机构之间,所述整形机构用于对所述预成形件的圆角区域进行推胀整形;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整形块和中心锥台。其中,预成形件放置于整形凹模和整形机构之间,整形块上的出液孔和通孔相配合与低温介质相连接,当整形块的整形圆角部与预成形件的圆角区域相接触时,出液孔喷液氮对预成形件的圆角区域进行局部冷却降温,以此提高了预成形件的圆角区域的变形抗力,不易发生局域过度减薄,降低圆角区域整形时发生局部减薄破裂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8165.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堆堆芯与热管防元素扩散钎焊方法,堆芯与热管钎焊用的钎料片为两层金铜合金片和两层金铜合金片之间的钽片形成的三明治结构,钎料片边缘经过磨削。本发明对钎焊片加工装配工艺进行改进,实现UMo合金燃料与不锈钢热管的连续钎焊,确保在钎焊后阻挡层能够完全阻挡元素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91498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03905.4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广州鼎兴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验算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钢绞线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统计截面特性;S2:推导结构开裂弯矩关于钢绞线面积的表达公式;S3:计算钢绞线初始应变和钢绞线位置混凝土初始应变;S4:得到结构极限状态下钢绞线应力达到名义屈服强度时对应的钢绞线面积Ap1;S5:计算结构极限状态下钢绞线位置混凝土微应变为10000时,对应的钢绞线面积Ap2;S6:根据线性关系分别推导极限状态下钢绞线应力、钢绞线到结构受压区中心的距离和钢绞线面积的关系;S7:得到结构的极限弯矩设计值关于钢绞线面积的表达公式;S8:验算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钢绞线配筋率。本发明能有效验算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钢绞线的配筋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779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03359.9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模多腔充液拉深成形模具,包括多腔液室、凹模、压边模和拉深凸模,所述多腔液室具有多个向上敞口的充液腔,所述充液腔内用于供液体介质充入,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多腔液室的上端面,所述凹模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成型孔,多个所述成型孔与多个所述充液腔分别上下相对,所述压边模设于所述凹模的上方,所述压边模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成型孔分别上下相对,所述拉深凸模包括分别活动穿设于多个所述通孔的多个冲头。该模具生产效率高,能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可降低模具成本,从而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1984.4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热力耦合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压剪复合加载系统,包括压缩载荷加载系统、剪切载荷加载系统、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热载荷加载系统、温度采集及控制系统、以及试验件,压缩载荷加载系统内设置有压缩作动筒,压缩作动筒对与其相抵的试验件端面的加载端施加均匀的压向载荷,剪切载荷加载系统内设置有剪切作动筒和定滑组件对试验件施加剪切载荷,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设有计算机和驱动单元,通过计算机控制驱动单元完成对作动筒的伺服加载,热载荷加载系统包括温控箱、吹风机、电热丝、吹风口和观察窗,温度采集及控制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热像仪组成,使得试验可以在真实的力学和热环境下进行,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