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401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1080.6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考虑二次荷载的波纹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推出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建筑结构试验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推出试验装置在测量时不能够补偿持荷过程中混凝土的徐变变形的问题,技术要点: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左右两侧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第一垫板上方安装有直线位移传感器,第一垫板中间设置有波纹钢管。本申请通过设置于波纹钢管波峰、波腹、波谷位置的第一应变花、第二应变花和第三应变花,使得装置能够在波纹钢管波峰、波腹、波谷位置进行电阻式应变片测量,通过弹簧使得装置在测量时能够补偿持荷过程中混凝土的徐变变形,保持N1不变,然后施加二次荷载,维持预压轴力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0850.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考虑二次荷载的波纹钢管加固墩柱轴压偏压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建筑结构试验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试验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够在轴压和偏压作用下,了解偏心距、预压力等参数对波纹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以及短柱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系数等力学指标的影响,技术要点: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下方安装有格构式垫板,格构式垫板下方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上刀铰,上刀铰底部设置有格构式反力梁。本申请能够便捷调节预压力、偏心距,从而在轴压和偏压作用下,了解偏心距、预压力等参数对波纹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以及短柱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系数等力学指标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8330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974330.0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复合构造的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承台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六块钢板形成闭合箱体,以提高承台最外层的抗拉强度和抗裂能力,大幅提高承台的承载力和刚度;在柱脚和桩体之间设置抗剪桁架,通过斜向布置的多根型钢实现集中荷载的有效传递;在相邻钢管混凝土桩之间设置受力协调桁架以增强各钢管混凝土桩之间的整体协调性,抗剪桁架和受力协调桁架均极大增加了钢管与承台的界面黏结程度,在钢管与钢板连接处设置若干加强连接板以增加二者的连接程度,整个组合承台的整体性得到大幅提升。承台箱体中采用固废取代率低于30%的固废混凝土,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对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推广起到示范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9812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15847.8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构造的U形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在U形钢底面板上设置若干H型钢和纵向角钢以增强其抗拉能力,从而增大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通过在U形钢侧立板上设置抗剪桁架以增强其抗剪承载力;通过设置拉结框架、抗剪桁架、拉接螺栓以增强钢板和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和抗掀起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钢板与内部混凝土的连接;拉结框架和拉结螺栓提升了钢板的约束效果使得内部混凝土处于约束状态,在混凝土受拉位置外侧布置钢板以提升其抗裂能力;对钢材交接处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的不利部位进行了局部加强;采用固废混凝土缓解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问题,以推动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231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95365.3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免模板的装配式钢桁架‑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该剪力墙由钢桁架和钢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将传统的竖向插筋改进为插八边形钢管柱,省去后浇带的施工,加强墙体连接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八边形更方便于插入U形钢筋和桁架连接节点的施工;钢桁架可大幅提高组合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和耗能能力;在预制混凝土板接缝处设置咬合接缝口,并在接缝处设置密封止水条和防腐带以实现免模板的施工方式;在预制混凝土板中使用普通混凝土或再生骨料取代率低于30%的再生混凝土,在现浇混凝土芯中使用再生混凝土。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可大量应用再生混凝土,促进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29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34394.6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的多重钢管‑高强固废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方法,分别对底层柱截面和变截面进行了设计。通过设置多层钢管和多层钢筋笼实现对混凝土多重约束,并在内外钢管间设置若干分腔板,分割内部空间的同时增加各钢管的协同工作能力,在应力集中处设置钢构造以应对不利工况,以上截面设计有效加强了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缓解了大体积混凝土收缩、水化热问题,增加了构件的冗余度,增强了各部分连接程度和整体性。在变截面时去掉最外层钢管及相应腔体混凝土,并设置钢盖板和延伸部分分腔板,通过内部钢管连续和分腔板部分延续,保证上下柱可靠过渡。钢管内采用高强再生混凝土、镍渣混凝土或钢渣混凝土,以推动高强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11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052985.9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可循环使用的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柱压弯滞回试验配套装置,它涉及一种结构柱压弯滞回试验配套装置。为了实现模拟建筑结构柱实际受力情况及为了解决结构柱压弯滞回性能试验中试验试件全部材料仅能使用一次造成浪费等问题。所述装置包括长期荷载加载装置和试件,柱身的两端通过焊接在柱身上加劲耳板、连接环板与刚性梁段的工字型钢梁段可拆卸连接;或柱身的两端通过固接在柱身上的钢管柱头的加劲耳板、连接环板与刚性梁段的工字型钢梁段可拆卸连接,可实现柱身两端的刚性梁段的可循环利用。通过长期荷载加载装置真实模拟建筑结构柱实际受力情况,即先施加长期纵向荷载,持荷至预定时间后直接将所述装置放置在压弯滞回性能试验机上进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9139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94402.0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B1/00 , E21D11/18 , E21D11/10 , E04B1/342 , E04B1/36 , E04B1/32 , E04B1/343 , E04B1/98 , E04H9/02 , E02D29/045 , E01F5/00 , E01D4/00 , E01D19/00 , E02D33/00 , G01N3/12 , G01N3/08 , G01N1/28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拱壳结构及性能加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波纹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拱及其性能加载装置和测试方法,包括波纹钢拱,将平钢板进行机械轧制,加工为平波纹钢板,然后使用起拱装置形成波纹钢拱;竖向连接钢筋,在波纹钢拱横截面的波峰和波谷处布置竖向连接钢筋,沿跨度方向均匀分布设置,竖向连接钢筋与波纹钢拱焊接连接;纵向受力钢筋,沿波纹钢拱跨度方向布置,分别与波峰和波谷处的竖向连接钢筋焊接固定;横向连接钢筋,沿波纹钢拱跨度方向均匀横向布置,分别与纵向受力钢筋焊接连接;固定钢板,波纹钢拱的拱脚、纵向受力钢筋的端头与固定钢板焊接连接;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厚度大于150mm。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67101.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14
Abstract: 考虑初应力和徐变影响的桁式柱轴压稳定承载力预测方法和系统,属于桁式混合结构技术领域,解决由于未考虑初应力和徐变影响而导致的预测桁式柱轴压稳定承载力精度低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确定基本参数、考虑桁式柱剪切变形对初应力的影响、考虑桁式柱剪切变形对徐变的影响、稳定系数的计算、桁式柱稳定承载力的计算等步骤。本模型从力学原理出发,建立平衡微分方程,运用稳定理论进行数学计算和推导,综合考虑剪切变形、初应力、徐变对桁式柱轴压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提出桁式柱稳定承载力预测方法。本发明适用于预测桁式柱初应力和徐变影响的轴压稳定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3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41062.1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3D打印高强圆钢管短柱局部几何缺陷测量及评估方法。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和增材制造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对3D打印高强钢圆管短柱进行复制,得到精细化覆膜样品;对精细化覆膜样品进行几何扫描和结果验证;将扫描得到的圆管短柱精细化覆膜样品进行三维分析,确定精细化覆膜样品的点云数据;处理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而计算局部几何缺陷;对获取的局部几何缺陷进行评价,调整优化工艺直至满足。本发明解决了圆管短柱内表面存在扫描盲区的问题。通过制作橡胶复制品,并切开复制品,根据能扫描到的部分来验证橡胶复制品的精度,同时利用质量密度法验证3D扫描的精度,保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