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纵向重力补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3611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7341.1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纵向重力补偿装置,涉及飞行器地面零重力模拟领域。解决了现有进行竖直方向零重力模拟装置存在承载能力较低、且需用与目标载荷相同重量的配重去做重力补偿,所需要配重质量较大,存在影响动力学与运动学的模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机构、配重框、随动框、支撑基座和气足;配重框和随动框的运动方向相反;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机构,用于实现通过气浮润滑的方式实现气浮滑轮近似无摩擦的转动,对其通过配重端绳和随动端绳进行正反变径卷扬的方式,实现配重端以比随动端少的质量达到平衡,进而实现随动端的重力补偿。主要用于航天器动力学方面的地面模拟。

    一种基于电磁辅助式恒力弹簧支架的恒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945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873858.9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辅助式恒力弹簧支架的恒力控制方法,涉及航天器地面零重力模拟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地面零重力模拟当中,纵向模拟难度大、且模拟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辅助式恒力弹簧支架的恒力控制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恒力弹簧支架的输出力辨识模型,通过测量恒力弹簧支架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即可实现对恒力弹簧支架输出力的辨识,并对辨识输出力进行修正。BP神经网络能够减少PID的误差范围,提高PID的稳定性,同时PID也能够提高BP神经网络辨识后的控制精度。本发明在提高电磁辅助式恒力弹簧支架的恒力输出精度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竖向重力补偿,提高航天器地面模拟的真实度。

    面向弱引力场下机器人运动的气悬浮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5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01824.9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弱引力场下机器人运动的气悬浮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属于弱引力地面精确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实验平台、高减速比升降机构、高精度视觉测量相机和相机安装支架,高精度视觉测量相机设置在相机安装支架顶部,相机安装支架设置在实验平台的外侧,实验平台设置在高减速比升降机构的上方;实验平台的上方设置有行星模拟地面、气悬浮支撑结构和四足机器人,气悬浮支撑结构远离实验平台一端与四足机器人相连接,行星模拟地面平行设置在四足机器人远离气悬浮支撑结构的一侧。本发明可模拟四足机器人在小行星环境下所受的不规则弱引力以及与类行星表面的接触碰撞过程,将四足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进行精确模拟、数据的获取及可视化。

    一种小天体不规则弱引力场下的四足机器人着陆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154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2248.0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天体不规则弱引力场下的四足机器人着陆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着陆目标小天体的引力场信息在动力学仿真引擎中建立引力加速度模型作为环境信息;步骤2、在动力学仿真引擎中导入机器人模型描述文件;步骤3、建立基于gym的强化学习环境,设计基于近端策略优化强化学习算法的控制器神经网络结构;步骤4、设定训练超参数,通过建立好的强化学习环境及设计的控制器神经网络结构训练控制器,最后通过训练好的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完成空中调姿及着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天体不规则弱引力场下的四足机器人着陆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规避小天体不规则引力场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的问题。

    面向弱引力场下机器人运动的气悬浮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53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01824.9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弱引力场下机器人运动的气悬浮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属于弱引力地面精确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实验平台、高减速比升降机构、高精度视觉测量相机和相机安装支架,高精度视觉测量相机设置在相机安装支架顶部,相机安装支架设置在实验平台的外侧,实验平台设置在高减速比升降机构的上方;实验平台的上方设置有行星模拟地面、气悬浮支撑结构和四足机器人,气悬浮支撑结构远离实验平台一端与四足机器人相连接,行星模拟地面平行设置在四足机器人远离气悬浮支撑结构的一侧。本发明可模拟四足机器人在小行星环境下所受的不规则弱引力以及与类行星表面的接触碰撞过程,将四足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进行精确模拟、数据的获取及可视化。

    一种小天体不规则弱引力场下的四足机器人着陆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1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12248.0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天体不规则弱引力场下的四足机器人着陆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着陆目标小天体的引力场信息在动力学仿真引擎中建立引力加速度模型作为环境信息;步骤2、在动力学仿真引擎中导入机器人模型描述文件;步骤3、建立基于gym的强化学习环境,设计基于近端策略优化强化学习算法的控制器神经网络结构;步骤4、设定训练超参数,通过建立好的强化学习环境及设计的控制器神经网络结构训练控制器,最后通过训练好的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完成空中调姿及着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天体不规则弱引力场下的四足机器人着陆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规避小天体不规则引力场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的问题。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机电复合式恒力系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413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16378.8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机电复合式恒力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1、训练集数据采集;S2、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S3、将在步骤S1中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中完成模型训练;S4、模型预测控制控制器设计,利用在步骤S3中训练好的模型对机电复合式恒力系统的状态进行辨识,计算最优控制力。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机电复合式恒力系统控制方法,提高了机电复合式恒力弹簧支架的恒力输出精度和响应速度,进而实现了高精度的竖向重力补偿,提高了航天器地面模拟的真实度。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降落的高效缓冲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92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57635.2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人机降落的高效缓冲防护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无人机主体由无人机主框架、若干个支撑座、若干个驱动电机、若干个旋转扇叶组成;若干个支撑座环设于无人机主框架,若干个驱动电机安装于若干个支撑座上,若干个旋转扇叶安装于若干个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无人机主框架的底面设有轻量化起落架、起落缓冲结构;轻量化起落架上嵌装有收放起落组件,收放起落组件与控制起落缓冲结构连接,无人机主框架上设有总控调节组件。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应用于无人机降落的高效缓冲防护装置,可实现对于无人机降落过程中的缓冲防护,从而避免无人机硬着陆造成无人机的翻覆或者失衡,防止无人机损坏。

    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纵向重力补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36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0937341.1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纵向重力补偿装置,涉及飞行器地面零重力模拟领域。解决了现有进行竖直方向零重力模拟装置存在承载能力较低、且需用与目标载荷相同重量的配重去做重力补偿,所需要配重质量较大,存在影响动力学与运动学的模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机构、配重框、随动框、支撑基座和气足;配重框和随动框的运动方向相反;哑铃形变径气浮滑轮机构,用于实现通过气浮润滑的方式实现气浮滑轮近似无摩擦的转动,对其通过配重端绳和随动端绳进行正反变径卷扬的方式,实现配重端以比随动端少的质量达到平衡,进而实现随动端的重力补偿。主要用于航天器动力学方面的地面模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