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453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14976.0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K15/03 , B60K15/07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方程式赛车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方程式赛车油箱。该油箱包括油箱壳体、电机摇杆结构、可控阀片和移动吸油口结构;所述电机摇杆结构固定在油箱壳体上;所述可控阀片在初始状态下处于油箱壳体的外壳槽口关闭的位置;所述移动吸油口结构与油箱壳体滑动配合;所述可控阀片、移动吸油口结构中的吸油球滑块与电机摇杆结构中的磁铁通过穿透油箱壳体的磁力保持运动一致。本发明是一种具有主动控制的可控阀片和移动吸油口的方程式赛车油箱,使得在油液较少且赛车受到较大侧向加速度时也能够保证供油稳定,并且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保证能可靠地将油液引入小油腔,并保证多孔吸油球始终浸没在油液下,实现极限工况下的供油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30137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46383.9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踏板感觉可控的线控制动系统,具体结构包括制动主缸、主缸驱动装置、制动轮缸、储液罐、次级主缸、踏板推杆、踏板感觉模拟器和电控单元ECU,本发明制动系统包括常规制动、主动制动和失效备份三种制动功能,常规制动包括增压、保压和减压三个过程;本发明实现了制动踏板和制动轮缸的解耦,且通过调节换向阀踏板感觉模拟器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踏板反力,以匹配不同驾驶风格的驾驶员;踏板行程传感器能够实现驾驶员制动意图的辨识;线性调压阀能够实现制动轮缸压力的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7126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1196470.9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有第一转矩耦合器、第二转矩耦合器、第一助力系统、第二助力系统、主控制器和报警装置,其中方向盘通过第一中间轴与第一转矩耦合器相连接,第一助力系统和第二助力系统并联后通过输出轴均与第二转矩耦合器相连接,第二转矩耦合器通过第二中间轴与第一转矩耦合器相连接,第一转矩耦合器通过第三中间轴与转向器相连接,控制方法包括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动转向模式的控制方法,第二部分为助力转向模式的控制方法;有益效果:可以为驾驶员接管方向盘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并通过报警装置提醒驾驶员,有效的保证了转向系统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674308.9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动空气悬架硬件在环自动测试平台,包括试验台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试验台包括底座、电磁激振器、滑柱、上承重板、下承重板、减震器电流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激振器控制仪、Dspace MBAIIIBOX、悬架ECU、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电源。本发明通过采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可实时运行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与车辆算法,并基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完成对悬架、减震器阻尼特性、空气弹簧性能的测试,具有实时性、高效性、准确性、便捷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96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433712.2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07 , G01M1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与转向系统集成测试试验台,包括有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电动缸、驾驶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上位机和供电系统,其中电动缸通过输入推杆与线控制动系统相连接,驾驶机器人与线控转向系统中的方向盘相连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分别与线控制动系统、电动缸、线控转向系统和驾驶机器人进行电路连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通过信号采集电路分别采集线控制动系统、电动缸、线控转向系统和驾驶机器人内部的传感器信号,并通过驱动电路给线控制动系统、电动缸、线控转向系统和驾驶机器人内的ECU发送控制信号,有益效果:能够匹配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完成制动与转向集成系统下的动态、标准化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321867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59326.5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冗余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在环试验台包括有加载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实时仿真机、上位机和供电模块,其中加载装置与液压制动系统相连接,实时仿真机分别与加载装置和液压制动系统相连接,实时仿真机通过接收的信号控制加载装置和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实时仿真机和上位机之间通过以太网相连接,其方法为:第一步、确定测试用例;第二步、进行测试;第三步、数据处理与分析;有益效果:能够进行故障注入测试,测试电动助力器加ESC整个制动系统对于不同故障的处理方案,以及不同部件故障后二者之间制动冗余功能的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50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330537.4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注入的智能车辆系统早期功能安全评估方法,其方法包括的步骤为:第一步、设置;第二步、配置车辆运行场景;第三步、配置故障注入试验;第四步、故障注入;第五步、数据分析。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基于模型的设计与基于仿真的故障注入技术和虚拟车辆相结合,为智能车辆系统的早期功能安全评估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通过基于仿真的故障注入的方式更直观的表现出组件层级以及系统层级故障在整车层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义系统的功能安全目标及其属性值,弥补了传统安全分析方法的不足,有助于帮助工程师对后续安全控制策略和容错控制算法的合理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92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1558316.4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25/00 , B62D119/00 , B62D113/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冗余线控转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转向装置包括有转向盘、转向管柱、路感电机、电磁离合器、冗余电机、齿轮齿条转向器、助力电机和控制单元,其中转向盘装配在转向管柱的顶端,路感电机、电磁离合器、冗余电机和齿轮齿条转向器依次装配在转向管柱上,控制方法包括的步骤有:转向装置只有在检测到车辆启动时才开始工作,转向装置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及对应的控制方法:第一种为驾驶辅助模式的控制方法,第二种为自动驾驶模式的控制方法,有益效果:实现了传感器、电机、控制单元和电源的冗余备份,有助于延长其寿命。当从ECU监测到主ECU故障时立即进行控制权接管,而无需其他结构且易实现控制权的无缝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9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33712.2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07 , G01M1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与转向系统集成测试试验台,包括有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电动缸、驾驶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上位机和供电系统,其中电动缸通过输入推杆与线控制动系统相连接,驾驶机器人与线控转向系统中的方向盘相连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分别与线控制动系统、电动缸、线控转向系统和驾驶机器人进行电路连接,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通过信号采集电路分别采集线控制动系统、电动缸、线控转向系统和驾驶机器人内部的传感器信号,并通过驱动电路给线控制动系统、电动缸、线控转向系统和驾驶机器人内的ECU发送控制信号,有益效果:能够匹配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完成制动与转向集成系统下的动态、标准化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284926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87503.4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0W60/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车辆横向控制系统功能安全概念阶段分析方法,其方法为:第一步、系统功能及相关项定义;第二步、运行场景分析;第三步、危害分析;第四步、风险评估;第五步、导出安全目标;第六步、功能安全需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考虑智能车辆横向控制系统整车层面功能安全技术,从功能安全定义出发,根据功能故障和功能失效模式制定功能安全目标,考虑系统的架构设计,通过故障树分析,将系统的功能安全目标分解至各电子电气部件,形成各部件功能安全要求,填补了相关安全技术领域的空白,保证后续安全控制策略和容错控制算法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有效保证乘客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
-
-
-
-
-
-
-
-